前言:每個時代的成長改變,總是從觀念的改變發生。而觀念來來去去,只有經得起時代考驗的觀念,才能留下來。至於能改變時代的觀念,既經得起時代考驗,更具有劃時代意義。今天在中時上看到的這個報導上面所提的觀念,在我看來就非常值得與大家共享,很高興能略盡棉薄之力將觀念分享出去。
新故鄉願景part1-愛情平等 成家自由
網路上近期回應熱烈的社會運動,一是反核,另一個是粉絲成長非常快速,由伴侶盟推動的「多元成家,我支持」連署行動。伴侶盟不似反核被大幅報導,卻吸引網友關注,甚至歌手張惠妹還主動請經紀人聯絡該聯盟秘書長簡至潔,成為第一位連署人,之後,梁詠琪、藍心湄、S.H.E等廿餘名大明星也紛紛加入連署行列。
伴侶盟是什麼?在做什麼?環宇電台主持人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好奇地詢問簡至潔。 伴侶盟是「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稱,他們由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上的小小總部,推動出全國性、受大明星支持,不管同性、異性;無論為兩人一組、多人關係;又或者是情同手足的朋友,只要是出自自己願意成立的「家庭」關係,都能獲法律上承認的新性/別運動(即不分性與性別關係的運動)。
簡至潔舉了例子,「一對同志和一位單身人士住在一起十多年,一天,當其中一個人路倒或生重病送醫院,醫生會通知誰呢?通常是原生家庭。」簡至潔再舉一例,指一對好朋友,共同生活廿幾年,其中一人將過世前,表明要把所有財產過戶給親密伴侶,可是,那人過世後,家屬反過頭告其親密伴侶侵占財產。
藉由上述案例,簡至潔試圖勾勒台灣「成家權」遭遇的困難。簡至潔說,傳統上認定的「家庭」,是「結婚」後住在一起的「一男一女」,但實際上,台灣核心家庭只剩不到五○%,當前廿九歲的年輕人十個有八個未婚。如今,「家庭」概念早已擴充,不論異性或同性,友情有時取代了親情,大家互相照顧、互相依存,因此形成了比原生家庭更親近的關係。
簡至潔說,但新時代的「家庭」關係,卻得不到法律承認,所以生重病住院,醫院會把親密伙伴隔離在外,通知十幾年沒聯絡的家屬;所以愛人甲把財產過戶給實際陪伴其過日子的愛人乙,回過頭卻被人死後才聯絡的甲家人控告侵占。
主持人李偉文說,這是一個新概念,類似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提出的「絆」,亦即現代伴侶的組成,不完全靠「結婚」,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例如,長期以來相依為命的老兵。
簡至潔說,「對,兩個老婆婆也應該可以成為法律上承認的伴侶。」簡至潔指,三一一時日本出現一個案例,一個老婆婆救出另一個老婆婆,兩人想在重建後住在一起,但日本政府不許,理由是她們「不同戶」。簡至潔指,像這樣不一定有性關係,只單純想做老來伴,在當前法律上也是不被承認的。
「成家權」受限的現實是伴侶盟成立主因,不想結婚的女人、離婚後不想再婚的女子、同志、老來伴,甚至可能是上述人等共組一個家庭,在法律上不被保障,簡至潔說,「但他們是有情感生活的,為什麼不能成家呢?」
於是,經過兩年多運作,二○一二年八月由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同光同志長老教會代表,以及多位公民共同成立伴侶盟,嘗試以單一組織、匯集的資源,正式推動婚姻平權與多元家庭自由組成運動,並提出該聯盟版的民法親屬編修正草案。
簡至潔解釋,多元成家包含三個概念,一是婚姻平權,即任何性別,包括同性戀、甚至是變性中無法確認自己性別的人,應都有結婚的權力;二是伴侶制度,像是兩位老婆婆,即使沒有性關係,但老了以後想生活在一起,應可成為伴侶;三是家屬制度,如一對同志伴侶加上單身人士,或是一群老兵,只要願住在一起,就可以締結為家屬。
簡至潔說,相較於傳統「婚姻」是一個家庭與另一個家庭的結合,新成家觀是以「兩個人」的關係為出發點,「所有權利義務關係限在兩人之間。」
但李偉文提出疑問,光是「婚姻」關係,兩人好的時候很好,吵架起來有時卻「生不如死」,一旦讓家庭關係的締結能更不分性別與性關係,是不是也表示可能產生更多社會問題?
簡至潔表示,伴侶盟的法案修正版本考慮過這些問題,由於新時代的「成家」是以「互相協商的兩個人」為出發,因此當不管同性或異性,情人或朋友想要成為伴侶時,可先簽「契約」,其中可以協商要住哪裡、家務分配、財產分配等;簡至潔說,甚至你可指定要不要把遺產給對方,不是如「婚姻」關係,一定要有特留份給配偶。
此外,簡至潔強調,新成家權除了較慎重的小孩撫養與事前講好的財產分配等事先約定之外,只要單方面就可以解消,不像「婚姻」,一旦反悔,對方只要不願意離婚,就得向法院「哭訴對方有多罪大惡極。」
李偉文表示,這是一個嶄新觀念,希望未來有更多人,可以選擇自己所愛,並憑著自由意志,決定未來。簡至潔說,其實「多元成家」很簡單,就是權力平等、自由協商,大家好聚好散,作法是以法律在實質上與象徵意義上,同時去鬆動、變異、取消、改寫異性戀與父權的結構,實現「自由戀愛,平等成家」的理想。
文章定位:
人氣(152)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