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不曾這麽迷戀一個偶像,不只是從歌與影,不只是從舞臺表演,更多的是從她的爲人開始欣賞她。我同媽媽傾訴,我最喜歡不是梅的歌曲和電影,而是她這個好人。
縱然我們素昧平生,但當每個接觸她的人都說著同樣評語時,我深信她必定非常好。
藉此這個空間向 Anita 作個報告。
Dear Anita,因為你身先士卒全心全意的策動投入,五年前我們有了茁壯行動,籌得二千多萬的善款幫助受沙士影響的家庭下一代繼續學業,然後你離開了,還記得公祭那天,靈堂上來了向你致敬的受惠人。
我們幾個委員會的義工秉承你的遺願,五年多來定期開會監管發放善款,除向善長仁翁負責之外,彷彿代替你繼續行善,到了今天,善款好好地發放完畢了,學子們茁壯成長了,你的心願完成了,我們幹活的也該功成身退了。
且代受惠學子向你玫謝,謝謝你讓他們茁壯成長。過兩天十二月三十日《明報》將會隨報附送茁壯行動之紀念冊,我一定會敬奉一份給你,讓你細看五年來的過程和細節,直至圓滿結束的今天。
選擇在你離開我們整整五年的日子出版紀念冊,是由衷的向你致敬,謝謝你茁壯了我們行善的心。
梅,永遠懷念你。
劉天蘭
我並沒有刻意數算你離去日子的長短,你一直像個乖巧的淡黃色影像,安踞在我心中某個角落。
早幾個月,我思潮突發,按下 YouTube,把你「大搜查」一番。看著你一連串的現場演出,我那夜戀棧的,是你那獨舞天下的大氣燄和超乎的自信。「Awesome!!!」除了讚歎,我亦只能再三地讚歎!!!
電腦屏幕裡,你和 Leslie 的大側面同時暴現,黑白的色調有種永不落伍的時尚。你跟 Leslie 彷彿是天涯海角的蝶戀花,冥冥互補著卻又同時相合得天衣無縫。我看著你們,被你倆的天姿國色吸啜著我的神經,心有種罕有的激動:「再找不到這種形式的絕配了。」
你的逝世,的確遺下了大堆的傷痛。如果「思念」也是一種愛,我想,我依然很愛你。在東亞華星演唱會中,我大膽地選唱你的《女人心》, 我發現我不是在唱你的歌,乃是在宣示著你那顆既硬朗 ( 男人 ) 卻又同時脆弱 ( 女人 ) 的心。
兩名愛你非常的歌迷在後台遇見我,說:「聽了怕會哭。」我摟著其中一人說:「哭,有什麼關係?」我誠然認為,眼淚是用來「流」的,並不是用來「忍」的。釋放真正的情感是人享有的基本自由。 愛一個人;不應以眼淚為恥。哭;有時是一種廉宜的心靈藥水。我們每哭過一次,脫離悲痛就更多,距離快樂就更近。
你逝世已五年,感謝你讓我近鏡地認清每個人的生命都會有完結,這讓我細意地思考生命的「主宰權」到底屬誰。你那夜在病床上臨終,我們誰都帶著莫大的依依。你撒手的一刻,我腦裡浮現你向我述說的一生經歷,實在有驚有險有稀奇。如果你一生所得的快樂總和太少,我多渴望你在生命另一端 ( 你希望到達的樂土 ) 會笑得似朵盛放的太陽花。
你常說多愛的人,多掛的事,多戀的物都不過是「鏡花水月」。( 鏡花水月;這個是你非常愛用的詞彙!!!) 我並不強烈地反對你的論調。但我所信仰的聖經明言:「萬物都有定時。」花開花謝都不過是一種定律,人活人逝早有定時,重要的是,我們要找對「永恆的價值」。因此,我選擇相信永生。相對於永恆的角度,人的壽數哪怕多長也顯得短促;所以,我們活著時如何運用 ( 善待 ) 生命,就顯得格外重要。
忘不了在你逝世前某個夜晚,我坐在你睡房裡,那時你的頭髮因治療被修剪得異常短,有種小童的俏皮感。我伸手撫摸著你那細小而滑滑的頭顱,笑了。你看著我,不知怎的,你自己也笑了!我嗅到這兩道笑聲中隱含著一顆無聲的告別淚。那刻在你身上,我一再領受到人性的極美,是從內心發射出來,從來跟人的所謂美貌無關。你那夜沒上一點妝,膚色白白嫩嫩,淨白的小睡衣安靜地貼在你纖幼的四肢,眼前的你那抹笑容,彷如一朵新鮮小白合,純白,輕柔。柳枝般的身軀有種說不出的勇敢。死亡並未把你嚇窒喪膽。「多勇敢的女人啊!!!」我心裡默想著這話。
「多勇敢的女人喲!!!」不論你是台上那名花孔雀,還是病榻中的小白羊,你始終是那個勇敢的女人。
鄭秀文 Ah Mi
●似水流年
作者:何韻詩
摘自: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出處:《明報周刊》第2094期~香港女兒梅艷芳·花逝五年
摘自:“我的阿梅”網主Carina個人網誌“甜美不朽”
網址:http://hk.myblog.yahoo.com/immortal-sweetness/article?mid=3095
浩瀚煙波裡,留下的,除了一串串思念,原來還有更多更多。
正是生命影響生命,一個人的成功,不在於她拿到了什麼,而是她種下了什麼。
在我們為最近拍攝的一條紀錄片搜集資料期間,曾經有一位朋友,我們很期盼能夠訪問。
一位精神病康復者,在他空空的家中,牆壁上,就只貼了一張相片。
是她穿著最後一套舞衣,婚妙長裙造型,在台上唱著最後一首歌的照片。
五年間一直被什麼在命裡主宰著,幻聽失眠從未間斷地纏繞著他,舉目無親的他,對於生命已無可戀。
最令他牽掛的唯有她。
每晚,他就會站在這張照片前,為已故偶像祈禱。
每天於人海中掙扎,藉此找到一丁點的安慰和支柱。
素未謀面的兩個人,當中何故能出現這樣微妙的關連。
這也許就是她留下的功績。
很可惜,在我們能夠訪問他之前,他已選擇了自行離開人世。
黃世榮,終年四十八歲。
未能遇上,本是我們一個遺憾。
後來,天台音樂聚會,我們特地為復康人士送上他們喜愛的歌曲。
其間,世榮的好友阿BEN 把我這個「梅艷芳徒弟」認出來,要求我獻唱師父的名曲。
一直很執著,很迴避的一件事情,今天沒有多說,很樂意很自然地完成了。
心中的一個結,也在沒有預計下被解開。
瞬間,音符與音符之間的空氣,把兩個已在他方的人,重新連起來;
歌詞與歌詞之間的情感,亦把這幾年的思念稍為釋放。
她,影響著他,也強烈地影響著我。
當天她未能為他親自送上的,今天讓我們代她一起完成;
我一直未能真正放下的,也因為他們而得到一點答案。
世間一切原來真的自有安排,在遺憾中我們卻又往往得到另一種圓滿。
"Imperfectly perfect",正是這樣。
昨天既不能留住,外貌固然會改變,人和事更是無法挽回,
唯有守著信念不動搖,那麼才讓情懷永不褪變。
年月雖似水,精神永同在。
種下的一切,留芳百世。
望安好。
詩 二OO八年 十二月二十六日 早上六時十七分================== Salute ===== To ===== Anita ===================
梅離開的五周年,我向副刊主任申辦《艷梅流芳》紀念系列,初次寫專訪文章《緬懷一代舞臺女王———我們的梅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