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型貧血
(thalasscmia)
一、前言
海洋性貧血是由希臘文而來,大略意思為「血中的海」(the sea in the blood),因最初被用於地中海沿岸人口的貧血疾病而得名。以前稱為地中海型貧血,八十六年四月衛生署統一稱海洋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是一好發於地中海、亞洲及非洲的遺傳性疾病是一種自體隱性遺傳的血液疾病,它是因為血色素中的血球蛋白鍊的合成缺陷所引起的先天性病變,紅血球變小導致貧血,是台灣地區常見的遺傳疾病之一,大約有5%~8%的人( 一百一十萬至一百七十萬)為此項疾病之帶因者,因此若以每年30萬新生嬰兒來估算,國內每年約有1080對夫婦應作確認診斷,其中670名胎兒應經產前遺傳診斷出來,其中每年有152名會罹患重型α型地中海型貧血,17名則罹患β型,是一不容忽視之疾病。
二、病理機轉及遺傳模式
地中海型貧血主要是因紅血球內血紅素分子中球蛋白多胜性鏈之產生異常,造成紅血球變小及內含血紅素不足,臨床上稱為小血球低血色素性貧血。
此病是一種是遺傳性貧血,由父母之一方或雙方遺傳給子女得病,男女得病機率均等,其致病原因是血色素的血素蛋白質的量不正常,因此無法合成足夠正常的需要量的血色素而產生貧血。人體中的血色素是由血鐵質及血素蛋白而構成。而成人的血色素蛋白可分成α、β、γ及δ鏈,而以α、β鏈為主。兩個α鏈及兩個β鏈(各加上一個血鐵質)便合成一個正常的血色素。
倘若由於基因異常,而使α鏈與β鏈產生的量減少,血色素合成便會不正常。而臨床上血色素不正常可以是量方面的改變,也可以是產生不正常的血色素。
血紅素之多胜鏈分α及β鏈,α鏈之產生不足或者完全無法產生稱為α型地中海型貧血,β鏈之問題稱為β型地中海型貧血。
臨床上再依患者血色素之指數,分成重、中、輕度。如果父母都為帶因者,結果後代有四分之一機會成為重型地中海型貧血,四分之一正常及二分之一帶因者。孕婦如懷有重型α型地中海型貧血的胎兒,即α鏈基因完全異常,而無法製造α鏈,則在懷孕中期以後,會出現胎兒水腫、胎死腹中或週產期胎兒死亡,孕婦則容易有高血壓、子癇前症、子癇症、產前或產後出血等合併症。若生下重型β型地中海型貧血之嬰兒,即β鏈基因完全異常,而無法製造β鏈,則出生數月後,會逐漸出出現貧血,血色素通常小於6,最後需依賴長期輸血以延續生命。至於帶因者就是輕型,一般只有輕度貧血,血色素通常大於10,因此終其一生不受影響。而中度者一般較少,則是指血色素在8左右,主要是因異常之α或β鏈基因還能製造部分但不夠用之α或β鏈,因此貧血及脾腫大較輕型明顯,偶而也必須輸血治療。如果夫妻只有一方是帶因者,則有一半的機會生下帶因者之子女,另一半則正常。
◎輕型海洋性貧血
輕型地中海貧血病人可以有正常的血色素,也可有稍低的血色素,它可以沒有症狀,但也可有輕微的貧血現象。而對於沒有症狀及正常的血色素病人,有時其一生不知其患有地中海貧血也有可能的。
這種病人可稱為帶有地中海評血的遺傳特性者,隨然沒有症狀,但能可以遺傳到下一代。有症狀的輕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症狀一般與血色素高低有關,但一般血色素不意低於十公克,因此症狀不會太嚴重。
◎中度海洋性貧血(血紅素H疾病)
又稱為「血紅素H疾病」,是α海洋性貧血的一種,人類染色體中共有四個α鏈的基因,若有一個α鏈基因出問題,大多可由其他三個α鏈基因來補充,臨床上無症狀且不易檢查出來;若兩個α鏈基因出問題,臨床上驗血MCV(平均紅血球體積)可看到變小的情形,少部份人會有輕微貧血的情形,除了可以遺傳給下一代,大都沒症狀;若三個α鏈基因出問題,則病人的α鏈會大減,而相對β鏈會增加,而這些過量的β鏈會產生不正常的紅血素(由四個β鏈所合成),稱為血紅素H即「血紅素H疾病」,病人一般表現出來是中等程度的貧血,血紅素值會在7~10g/dl的之間,MCV亦較小,一般在60fl左右,偶爾能然需要輸血治療。若體內沒有α基因,及病人的四個α鏈均缺乏,則無法製造α血紅蛋白鏈,這一類胎兒會水腫而流產,或出生不久就死亡。
◎重度海洋性貧血
一般所說的重度海洋性貧血就是指「β重度海洋性貧血」,是β血紅素蛋白鏈合成嚴重的不足,產生嚴重的貧血。
一般「β重度海洋性貧血」的嬰兒在出生時大致正常,直等到三到六個越大時才漸漸出現貧血及異常的情形。這是因為嬰兒出生時,他的血紅素大部分為α鏈與γ鏈合成的胎兒血紅素,稱為「胎兒血紅素F」,因「胎兒血紅素F」並不需要β鏈來合成,故嬰兒出生時不會顯出問題的。
一直等到三個月大後,正常的嬰兒會漸漸地從「胎兒血紅素F」轉變成「成人血紅素A」,而「成人血紅素A」是由α鏈及β鏈所合成的,「β重度海洋性貧血」的嬰兒,由於其β鏈基因有缺陷,在這個轉換過程中,便不能產生「成人血紅素A」,導致嚴重貧血。當β血紅蛋白鏈合成嚴住不足,不能製造足夠的正常血紅素,就會產生嚴重的貧血,另因β鏈嚴重不足,α鏈便會沉積在紅血球或紅血球母芽細胞內,這些沉積之α鏈很容易史紅血球溶血,亦會導致嚴重貧血。
三、臨床處理
重型α型地中海型貧血之胎兒不可能存活下來,而β重型除非接受骨髓移植,否則終其一生必須接受輸血治療,但會因鐵質沈積於內臟器官造成破壞,如肝、肺、心臟及內分泌系統,產生肝腫大、糖尿病、心肌病變、心臟衰竭等疾病。通常為了避免這些危險,患者需長期接受排鐵劑之治療,目前排鐵劑一般行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一星期4~7天,皮下注射每天需8~10小時,靜脈注射每天最少14小時,其他為了避免過度輸血有時也會採取脾臟切除術,以減少紅血球之破壞,至於輸血引起之肝炎等則須不斷追蹤治療。
輕型或帶因者雖然終生不需治療,但一旦結婚,應該參加產前篩檢檢查,如果夫妻同為帶因者,則需進一步做胎兒基因檢查,如絨毛採取,羊膜穿刺或胎兒採血,如果診斷胎兒有重型地中海型貧血,則應考慮中止妊娠,避免母體之危險及小孩產下後之層層問題。
四、結論
地中海型貧血在國內是一不容忽視之遺傳性疾病,過去因為未受重視,因此每年還有不少新病例產生,健保開辦後,原有病患之經濟壓力得以舒緩,如果配合良好的輸血治療,排鐵劑治療,甚至骨髓移植,都可使疾病改善,提高生活品質、延長生命。但更重要的是期盼大家重視篩檢工作,因為根據衛生署之估算在經濟效益上可以減少五分之四之醫療費用,而對家庭而言,避免悲劇的上演,更是重要。
五、參考資料
台灣海洋性貧血協會(2002)‧有關海洋性貧血‧摘自
http://www.thala.org.tw/。
何照洪(2002)‧地中海貧血 輕型海洋性貧血‧健康世界,204,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