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讓孩子從小喜歡讀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將會使孩子終生受益。
讀書是孩子淨化心靈、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一個人精神發育的歷史,基本上就是他讀書的歷史。 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民族的讀書水平。 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民族也就是最愛讀書的民族。 世界上平均讀書最多的民族是猶太人。 猶太人可以說創造了世界奇蹟,近百年來,偉大的思想家多是猶太人。 馬克思,猶太人,他的唯物史觀改變了人類對歷史和社會的認識;愛因斯坦,猶太人,他的相對論改變了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佛洛依德,猶太人,她的精神分析學改變了人類對自身的認識。 諾貝爾獎獲得者中,猶太人佔的比例最大。
一個人身體的發育靠什麼? 靠食物。 當我們離開母體的時候,我們軀體的發育靠最初母親的乳汁餵養,之後靠每天的食物。 如果到了兩三歲以後再吃母親的乳汁,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會營養不良,也從而導致身體發育不良。 這時你需要主動進食,汲取各種各樣的營養。
一個人的精神是怎麼成長起來的? 靠讀書。 精神的成長是不可能從父母那裡遺傳的,需要我們每個人重新開始學習,這學習的過程本質就是讀書的過程。 學校的課本就像母親的乳汁,在我們人生的關鍵時期,它能給我們營養和滋潤,而一個人的精神發育絕不能只靠學校的課本。 如果只靠課本,那麼這個孩子的精神發育也是不良的。 一個人的精神境界與他的讀書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從小就喜歡讀書,尤其是當今的社會,孩子成長在一個媒體發達、信息駁雜的社會氛圍中,青少年特別容易崇拜影視明星、文體明星。 許多家庭擁有高檔家用電器,而沒有一個擺放書籍的書櫃;許多家長樂於和孩子一起欣賞歌舞表演、體育競技等電視節目,而不願意和孩子一起讀書。 幾乎每個家庭裡都保存有球星、歌星的照片,而很難找到讀書筆記和文摘卡片。 孩子們聚會時,大家談的也是流行歌曲、電視小品、球星歌星,而很少談到經典書籍。
因此,父母肩負著一種義務與責任,那就是引導孩子喜歡讀書。 其引導的辦法就是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創造讓孩子自由選擇閱讀的條件,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循序漸進地培養孩子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的意識。
有人對1200名小學三、四、五年級(約8—11歲)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的適宜讀物依次是:童話故事,科幻故事,傳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動物知識,海洋生物知識,戰爭與歷史,天文與地理。 這一年齡階段的兒童閱讀的書籍一般要有圖畫,這是為了幫助他們理解文字所表達的內容。 對於8歲以前的兒童,怎樣培養他們愛讀書的意識呢? 我建議,父母要經常為他們有表情地朗讀有趣的讀物,從而使他們與書建立起親密的關係。
許多父母常常擔心孩子不讀書,有的父母擔心孩子只讀一些漫畫類的讀物,而不讀有價值的書。 其實,這個問題出在父母一開始就沒有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以至於讓漫畫一類的讀物比其他書籍搶先一步俘獲了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自發地喜歡上書的年齡階段並不長,一般在七八歲到十二三歲之間。 在這個年齡階段中,如果他對某類書籍的喜愛不能得到滿足,過了這個階段,他的心思便要被許多其他的東西所吸引,他的心靈會被許多成長的煩惱所佔據,到這時,父母便失去了一個啟發孩子閱讀興趣、幫助孩子養成讀書習慣的絕佳機會。
下面我提出鼓勵和引導孩子讀書的七條建議,供參考。
建議一:給孩子提供讀書的環境氣氛。
假如你家有個小學二三年級的孩子,我建議你在家裡孩子經常走到的地方放個小書櫃,裡面放些童話故事,科幻故事,傳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名人傳記,動物知識,海洋生物知識,以及簡易的歷史地理知識類書籍,讓孩子隨手都能拿到手裡,在不知不覺中發現一個吸引他們的世界。 事實上,很多偉人正是在艱苦的童年因為讀了幾本書,哺育了他們的心靈成長期,改變了他們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們未來的事業。
建議二:和孩子一起讀書。
如果你的時間允許,和孩子一起讀書、和孩子一起討論評價書中的內容,效果將更加理想。 一家人在晚間的燈下,彼此朗讀一段書給家人聽。 這種習慣,不僅分享知識,也是維繫家人感情的良好方式。 當代中國的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體”,除了柴米油鹽、鍋碗瓢勺、吃喝拉撒以外,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話題,特別是兩代人之間常常找不到溝通心靈的話題。 如果養成了一家人一起讀書的習慣,正是彌補這一缺陷的最佳途徑。 如果能經常和孩子聊聊書中的故事,複述書中的故事情節,談談讀書的心得體會,這個家庭就會逐漸變得高雅。 特別是圖畫書、故事書的內容,假如孩子能夠清楚、正確地複述大意,就表示他已經吸收了書中的內容。 就書中某一角色進行討論,並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既幫助了記憶,也鍛煉了思考認識能力。 讓孩子說說讀完此書的心得和感想,這對孩子的表達能力也有很大幫助。 這種崇尚學習的家庭氛圍肯定有利於孩子的成才。
有一個母親在談到鼓勵孩子讀書時是這樣說的:
兒子上學後,為了使他積累詞彙,我們母子經常玩成語接龍的遊戲。 自然,一開始兒子經常輸給我,我有時也有意輸給他幾次,他表現出了“不服氣”的神色。 於是他開始翻書、查成語詞典,到處蒐集成語。 我看時機已到,便偷偷地買來《成語故事大全》,放在書架上。 這一招果然很靈,趁我不在家時,兒子如飢似渴地讀書,準備了一大串成語來對付我,還知道了不少成語的出處。 兒子終於“大獲全勝”,我佯裝不知,但目的已經達到。 這學期,孩子又報了一個書法培訓班,為了調動他的積極性,我和兒子約好,每天放學回家後,兒子負責教我,我們每天練字一篇,看誰寫得好,看誰進步快。 兒子早已摩拳檫掌,準備與我一決高低。
就這樣,我們母子一起遊戲,一起學習,其樂融融。 沒有苦口婆心的勸說,也沒有聲色俱厲的強迫,偶爾還互相吹捧幾句。 我對兒子說:“兒子你真棒!將來肯定要超過老媽。”兒子也順勢拍個馬屁:“”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誰的兒子! 雖然說這樣跟著兒子跑跑顛顛的,也耗費了不少精力,但你追我趕的滋味還滿有意思,親情有時變成了友情,母子有時有成了小“哥們”,而彼此的心卻靠得更近了。
10 年教育兒子的路程使我深深體會到,做一個母親很難,但我無怨無悔,因為我知道,做母親是我畢生的偉大事業。 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共享痛苦與歡樂,共同體驗成功與挫折。 我雖然知道,終有一天,他會掙脫我的懷抱,像小鳥一樣展翅高飛,但我不會為此感到遺憾,因為我除了擁有自己的天空,也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使我生命的體驗更加多姿多彩。
建議三:給孩子講書中的故事。
給孩子講書中的故事,誘導孩子讀書。 為孩子講書中的故事,是培養讀書興趣的有效途徑。 它能憑藉故事的魅力強烈地吸引孩子,從而誘導孩子為尋找樂趣而自覺自願地去讀書。 同時,也能拉近父母與孩子的心理距離。 這種要求也會逼著父母必須堅持經常看書學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以便需要時如囊中取物一般。
首先,要選擇好講故事的時間。 給孩子講故事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時間進行。 形成習慣以後,你和孩子每天都會期待著這一時刻,從而使這一活動成為每天家庭日常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 久而久之,家長和孩子都會更加自然地參加這一活動,彼此間合作會更加愉快。 我認為給孩子講故事最適當的時間是每天的上床睡覺前。 因為這一時間既固定又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機動性,不容易被瑣事耽誤。
其次,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個固定的講故事的場所。 我認為最合適的場所是在臥室或書房。 另外,昏暗的燈光有助於創造某種氛圍。
再次,對於低齡兒童講故事,每次講故事的開始和結尾最好有一個固定的動作。 譬如,開始時你可以用手在書架上“撈”一個故事;結束的時候,把故事“扔回”到書架上。 這樣,會對誘導孩子看書起到暗示作用。
建議四:“纏著”孩子把他讀書獲得的故事和知識講給父母聽。
當孩子養成了自覺看書學習的習慣以後,為了強化孩子的讀書興趣,家長要有意地“纏著”孩子請他講故事或書中的知識,或者以相互給對方將故事為條件,“引誘” 孩子講故事。 每次講完後,家長可故意做驚奇狀,大加讚揚,或“纏著”孩子問這問那,詢問故事的細節。 這會使孩子以後看書更加細心,也會使孩子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 這種做法會激發孩子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閱讀中去,使孩子讀書的興趣更加穩定。
講故事的作用不僅是讓孩子愛上讀書,學會讀書,還能從故事中獲得教益。 從“岳母刺字”到黃繼光、董存瑞,從女媧補天到宇宙飛船,從安徒生童話到伊索寓言,從祖沖之到李四光,對真善美的追求,對醜惡的鞭撻,對科學的嚮往,對世界的認知,就這樣潛移默化地植根於孩子幼小的心靈之中,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建議五:讓孩子從書中尋找他急於尋找的答案。
孩子一般都有纏著大人問這問那的習慣,當家長適時地告訴孩子,他問的問題在某某書中有很好的解答時,孩子就會產生接近書本的強烈要求。 家長對孩子講完一個故事後可以告訴孩子,這個故事就在某某書中,孩子也會慢慢對書發生興趣。
建議六:幫助孩子選擇讀物。
一本好書會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一本壞書也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為孩子挑選書籍時,要把孩子帶上,要讓孩子在購書現場看看家長是如何選擇書籍的。 一般來說,選購書籍應先讀一讀書前或書後的內容提要,從中弄清這本書是否適合於孩子的年齡,是否符合孩子的興趣,再看一下目錄,判斷一下孩子是否能讀懂,然後再決定是否購買這本書。 這裡給大家推薦幾本中小學生普遍喜歡的書:《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西遊記》《三國演義》《一千零一夜》《十萬個為什麼》等。
建議七:要指導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閱讀方法。
為了讓孩子保持恆久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熱情,就必須指導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閱讀方法。 例如:精讀、略讀、跳讀;朗讀、默讀。 對於不同體裁的讀物還要採取不同的閱讀方法。 對於經典的讀物要精讀,對於故事類讀物要略讀,為了尋找某些文獻資料時可用跳讀。 優美的詩歌和散文適用朗讀,較為深奧且邏輯性較強的文章適宜默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