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分手後,都愛問一個問題:為什麼?
然而當對方給出理由後,有時反而會更困惑。
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女孩說她的男友突然提出分手。
她問為什麼。
男孩給了很多理由:
現在不喜歡她了、家裡堅決反對了、
對她的感覺已經不是愛了、喜歡的類型和她不一樣等等。
女孩又問他分手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但對方說已經沒意義等等迴避她。
不能理解這些分手藉口(attribution)的她,
就像被冤枉的判了刑,非常地不知所措和痛苦。
一個、二個或者很多個分手的理由都可能解決不了“為什麼”這個問題。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分手是一個很複雜的事情——感情破裂的最終結局。
感情破裂包含各方面的問題,多層次的原因。
因此要想搞清楚感情為什麼破裂,
你需要找到各種原因,並知道這些原因誰先誰後,誰主要誰次要,誰直接誰間接。
只有弄清所有的前因後果,才能真正明白“為什麼”。
而分手藉口只是其中一個原因,並不能解除疑惑。
就像我們考試,考壞了的理由有很多:沒複習好、緊張、題難……
但是考壞了的真正原因可能就是你複習不充分,不能夠舉一反三,
然後碰到難題,就非常的緊張,導致你答的更差。
所以,要想真正明白“為什麼”,你需要一個更系統的、更有邏輯的解釋(explanation)。
分手藉口VS分手解釋
分手可能因為一次出軌,長期無法忍受對方某個缺點,或者僅是為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爭吵。
分手藉口是分手的導火索,一觸即發。
分手解釋不單單是一個導致分手的理由,而是人們試圖搞清楚感情是怎麼走到盡頭的。也就是對感情失敗的解釋。
舉個例子:《失戀33天》之陸然和黃小仙的分手
陸然:
黃小仙,我們倆不是一不小心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你仔細想想,我們在一起這麼長時間,每一次吵架你都要把話給說絕了,
一個髒字不帶,殺傷力卻足以讓我撞牆一了百了。
吵完以後你舒服了,你想過我的感受嗎?
我每次都像狗一樣地腆著臉去找一個台階下。
你每一次都是趾高氣昂地站在那兒一動不動。
你每一次都是高高在上,我要站在底下仰視你。
我仰視夠了,我受不了了。我仰視得脖子都快斷了。
你想過嗎?全天下就只有你一個人有自尊心嗎?
我想過,要么我就一輩子仰視你,要么我就帶著我自己的自尊心開始我自己新的生活。
你是改變不了的,你那顆龐大的自尊心,誰也抵抗不了。我不一樣,我想要往前走,你明白嗎?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分手藉口和分手解釋有一個重大區別:
分手藉口,短小精悍,就一句話;
分手解釋,長篇大論,有矛盾產生、發展和解決,有人物有畫面,像個故事。
因此,心理學家就給分手解釋起了一個名字
“分手故事”(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narrative),
人們試圖搞清楚感情失敗的過程就叫做“編故事”(story-making)。
分手解釋>分手藉口
分手解釋具體比分手藉口好在哪呢?
1 數量
分手解釋=分手藉口+分手藉口+……+分手藉口
2 內容
分手解釋通常包含很多情節,人物和相關的一系列行為。
分手藉口通常只是一個原因,無情節,人物少,行為更少。
以上面陸然和黃小仙的例子來看,分手藉口只涉及了一個人(陸然),一個行為(劈腿),
可是分手解釋卻涵蓋了兩個人(陸然+黃小仙)和多個行為(吵架、撞牆、仰視…),像故事一樣。
3 質量
(1)分手解釋比較具體;分手藉口比較含糊。
分手藉口常常很模糊。如“你這人太好了,我配不上你”。
可是並沒有指出哪裡配不上,哪裡不夠好。
分手解釋會包含一些更具體的理由,比如“不是你的問題,都怪我不好。
我還沒做好過日子的準備,想再輕鬆幾年。”
(2)分手解釋比較清晰;分手藉口比較混亂。
還以“你這人太好了,我配不上你”的理由為例。
對方會想:“我這麼好,你不要我?”這說得通嗎?
這種沒有邏輯的理由只會徒增困惑,讓他們受傷的心更痛,並且讓他們抱有復合的希望。
陸然的解釋是不是讓你感覺醍醐灌頂?
從吵架到沒有台階到貼著臉道歉到最終忍受不了,到開始新生活(找了另一個,劈腿)。
綜上所述,分手解釋是能解開心中迷惑的關鍵,
而分手藉口是增加迷惑的毒藥。
要想知道為什麼分手,就別問為什麼。因為問“為什麼”
得到的都是一個或幾個分手藉口,而不是分手解釋。
那該怎麼問呢?
你可以學習陸然說的那句話:我們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只要想得通,就能放得下
機制:分手解釋讓傷口恢復
解釋的好壞會影響失戀後心理調節。
解釋得越好,心理調節的就越快。
這是為什麼呢?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基因遺傳研究所羅伯特•維斯(Robert S. Weiss)認為
如果一個人能夠很清楚地解釋分手失敗的原因,
那麼他就會明白這段失敗的感情並不是一個不小心,一個偶然,而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也可以說,他找到了問題的癥結。
這樣,如果以後發生同樣的問題,他就可以輕鬆地解決它,避免感情再次失敗。
這種掌控感對我們十分重要,因為它可以消除
“再怎麼努力,他也不愛我”
“為什麼你就不是我的了”
等等消極想法。
同時,當分手的困惑不再糾纏我們時,我們也可以給這段感情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
那麼怎麼衡量一個分手解釋的好壞呢?
我們無法測量。
由於解釋的形式很像故事,當解釋的越好,
分手故事就越是前後一致,邏輯順暢。
因此,可以用分手故事的完整性作為解釋好壞的評判標準——
分手故事越完整,越有邏輯,就代表解釋的越好。
反之,那些前後矛盾、故事情節不連貫,無邏輯就代表解釋的越差。
因此研究人員招募了很多被試,讓他們從自己以往的經歷中,
選擇一段比較在意的感情,
並寫一個故事來描述分手這件事情
(不問為什麼分手,避免參與者回答分手藉口,而不是給出一個分手解釋)。
研究者通過分析分手故事的完整、連貫性、邏輯好壞來探索解釋的好壞真的與心理調節的關係。
看下面兩個人的分手故事:
故事1:
我們的感情那時候還不錯,我就跟我的家人一起外出旅遊,大概有2、3週。
當我回來後,她開始很高興,後來老躲著我。
我裝作不在意。過了一陣,我去找她,問她是不是躲著我,沒想到她提出了分手。
分手後的幾個星期,我一直在左思右想是誰導致的分手和其它一些事。
我已經有6個月沒有見到她了。
故事2:
我們在聯誼派對認識並且開始交往。
他很幽默、風趣特別有魅力,比我大三歲,很時尚……他一周會約我出去一次,每次我們都玩的很開心。
然而過了一陣,我發現我們對生活的看法不太一樣,信仰也不同。
(我覺得)他想找一個年齡大一點、身材好一點(他之前的女朋友是健身教練)、還能跟他睡覺的女朋友。
而我是一個略微超重,反對婚前性行為的高三學生。
是不是發現
故事1思維混亂,而故事2非常順暢?
經研究驗證發現:
故事前後越一致、邏輯越順暢,心理調節能力越強。
也就是說我們越明白為什麼會分手(好解釋),就越能夠很好地調節自己。
如果自己能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是極好的。
遺憾的是人們很難意識到感情失敗的問題所在。
所以下次分手時,不要問對方為什麼,因為分手藉口再多,也消除不了你的困惑。
而要問他
“我們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參考文獻
Kellas, JK, Manusov,V. (2003) What's in a sto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rrative completeness and adjustment to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3): 285–307
Cooper, L. (2011) Getting Over a Relationship Breakup: Testing Two Interventions to Facilitate Recovery. A Dissertation presented to the Faculty of the Graduate School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Sam577 2014-04-18
http://www.life.com.t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