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02 00:07:20| 人氣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藥課─101.0924─7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黃連

性味:苦寒

入經:入心經、肝經、胃經、膽經、大腸經

功能:清熱(實熱)燥濕,瀉火解毒

主治:

一、濕熱:
(一)皮膚濕熱:濕疹、紅疹

(二)大腸濕熱(腸炎):腹痛腹瀉、水瀉(每天3次以上,且不成形)

二、發燒,熱入營血

三、心火亢盛,失眠

四、胃火旺,牙痛、牙周炎

註:薑汁┼黃連=薑黃連(止吐)

***********************************************************
黃連(瀉火,燥濕)

性味:大苦大寒

入經與功用:
一、入心瀉火。(王海藏曰:瀉心,實瀉脾也,實則瀉其子。)

二、鎮肝涼血。
(凡治血,防風為上部之使,黃連為中部之使,地榆為下部之使。)

三、燥濕開鬱,解渴(單用能治消渴。)

四、除煩,益肝膽,厚腸胃,消心瘀(能去心竅惡血)。

五、止盗汗(涼心)。

主治:

一、治腸癖瀉痢。
(一)便血曰癖,有臟連丸。濕熱鬱而為痢,黃連治痢要藥。

(二)噤口者,熱壅上焦,同人參煎湯,呷之,但得下咽便好。

(三)喻嘉言曰:下痢,必先汗解其外,後調其內;首用辛涼以解表,次用苦寒以攻裡。

(四)機要云:後重宜下,腹痛宜和,身重宜除濕,脈弦宜去風。風邪內結宜汗,身冷自汗宜溫,膿血稠黏,宜重劑以竭之。下痢,赤屬血分,血屬氣分。

(五)戴氏曰:俗謂赤熱、白寒者非也,通作濕熱處治,但有新久虛實之分。

二、痞滿。
(燥濕開鬱。仲景治九種心下痞,五等瀉心湯,皆用之。)

三、腹痛(清熱)。

四、心痛伏梁(心積)。

五、目痛眥傷。(人乳浸點,或合歸、芍等分煎湯熱洗,散熱活血。)

六、癰疽瘡疥。(諸痛、痒、瘡,皆屬心火)。

七、酒毒胎毒(小兒初生,合甘草為末,蜜調令嚥之)。

八、明目。
(傳信方:羊肝一具,黃連一兩,捣丸,凡是目疾皆宜,名羊肝丸。)

九、定驚(鎮肝)。

十、止汗解毒,除疳(同豬肚蒸為丸)。

十一、殺蚘(蚘得苦則伏)。

品質:出宣州者粗肥,出四川者瘦小,狀類鷹爪連珠者良。

炮製:去毛

一、治心火──生用。

二、虛火──醋炒。

三、肝膽火──豬膽汁炒。

四、上焦火──酒炒。
(有吞酸嘈雜等證,亦有吐酸者,名酢心,宜黃連、吳茱萸降火開鬱。酢,音醋。)

五、中焦火──薑汁炒。

六、下焦火──鹽水或童便炒。

七、食積火──黃土炒。

八、治濕熱在氣分──吳茱萸湯炒;在血分──乾漆水炒。

九、點眼赤──人乳浸。
(時珍曰:諸法不獨為之引導,蓋辛熱制其苦寒,鹹寒制其燥性,用者詳之。)

禁忌:虛寒為病者禁用。

一、久服黃連、苦參,反熱,從火化也。昂按,炎上作苦,味苦必燥,燥則熱矣。且苦寒沈陰,肅殺伐傷生和之氣也。

二、韓(上矛下心)曰:黃連與肉桂同行,能交心腎於頃刻。

三、時珍曰:治痢用香連丸。薑連丸用黃連、乾薑。薑黃散用黃連、生薑。左金丸用黃連、吳茱萸。治口瘡用黃連、細辛。止下血用黃連、大蒜。一陰一陽,寒因熱用,熱因熱用,最得製方之妙。

配伍:

一、黃芩、龍骨為使。

二、惡菊花、元參、殭蠶、白蘚皮。

三、畏款冬、牛膝。

四、忌豬肉(時珍曰:方有臟連丸、黃連、豬肚丸,豈忌肉而不忌臟腑乎?)

五、殺烏頭,巴豆毒。

(一)黃連瀉心火,佐以龍膽瀉肝膽火,白芍瀉脾火,石膏瀉胃火,知母瀉腎火,黃柏瀉膀胱火,木通瀉小腸火。

(二)黃芩瀉肺火,梔子佐之;瀉大腸火,黃連佐之。

(三)柴胡瀉肝膽火,黃連佐之;瀉三焦火,黃芩佐之。

(四)鄭奠一曰:熱鬱惡心,兀兀欲吐 ,用黃連數分甚效。

台長: 北明
人氣(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養生保健 |
此分類下一篇:中藥課─101.0924─8
此分類上一篇:中藥課─101.0924─6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