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28 16:07:55| 人氣1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藥課─6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香薷

辛,微溫,入肺經、胃經

一、發汗解表:感冒(夏季)、汗不出、頭痛

二、祛暑化濕:中暑、噁心嘔吐、腹瀉(香薷飲)

三、利尿消腫:尿少浮腫






香薷(宣通,利濕,清暑)


性味:辛溫

功用:
一、辛──散皮膚之蒸熱。溫──解心腹之凝結。

二、屬金水而主肺,為清暑之主藥。

三、肺氣清,則小便行而熱降。
(暑必兼濕,治暑必兼利濕,若無濕,但為乾,非暑也。)

主治:
一、嘔逆水腫(熬膏服,小便利則消)。

二、腳氣口氣(煎湯含漱)。

三、單服治霍亂轉筋。
(一)時珍曰:暑有乘涼飲冷,致陽氣為陰邪所遏,反中入內,遂病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吐瀉霍亂,雨宜用之以發越陽氣,散邪和脾則愈。若飲食不節,勞疫傷之人,傷暑大熱大渴,汗出如雨,煩躁喘促,或瀉或吐者,乃內傷之證,宜用清暑益氣湯,人參白虎湯之類,以瀉火益元可也。若用香薷,是重虛其,而濟之熱矣。蓋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藥,如冬月之用麻黃,氣虛者尤不宜多服,今人謂能解暑,概用代茶,誤矣。

(二)李士材曰:香薷為夏月發汗之,其性溫熱,只宜於中暑之人,若中熱者誤服之,反成大害,世所未知,按潔古云:中暑為陰證,為不足;中熱為陽證、為有餘。

(三)經曰:「氣勝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故中暑宜溫散,中熱宜清涼。身寒「寒」字當熱字看,傷寒必病熱。


品質:陳者勝(宜冷飲,熱服令人瀉)。

台長: 北明
人氣(1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養生保健 |
此分類下一篇:中藥課─62
此分類上一篇:中藥課─60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