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準媽媽都要有一個心理準備,即「懷孕期間會比尚未懷孕前有更多肌膚的問題!」一旦出現皮膚問題時,先瞭解問題背後的原因,若只是單純的乾燥問題,那麼擦些保濕產品,即可解決,若是出現全身發癢、起疹子的問題,那麼就應該及早找醫師診治。
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等變化,所以整個孕期皮膚會變得不穩定,因此,邱品齊醫師建議孕婦在產品的選擇、種類應盡量單純,在產品成分及使用的總類盡量單純化,也就是說盡量不要使用太香、成份太複雜或內含過多萃取成分的產品,保養程序盡量朝向單純、簡化為主。
此外,懷孕期間產品的選擇,最好選擇已用過的產品為優先考量,邱品齊醫師進一步提醒準媽媽,在懷孕時期最好少接觸精油、香薰產品、指甲油、去光水、除毛膏、染燙髮劑或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保養品(特別是美白品)…等產品,雖然截至目前為止,這些產品對於準媽媽及胎兒的影響尚未明朗,但為了媽媽寶寶的安全考量,最好是少用為妙。至於嘴唇的保養也最好以單純安全的護唇膏來代替原先的口紅唇膏或唇蜜。而防曬產品的部分,我個人是偏好於孕期使用單純的物理性防曬產品是比較適合的。
節錄增修自 「媽媽與寶寶」雜誌 訪問稿
學者建議:化妝品無香 塑膠袋禁用
更新日期: 2008/01/18 04:39 林倖妃/台北報導 相關部會研商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管制措施,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認為,衛生署禁止添加在化妝品有三種塑化劑,但使用最多的鄰苯二甲酸二乙酯(DEP: DIETHYL PHTHALATE)未列管,塑化劑在化妝品中主要作為「定香劑」,讓香料成分持久,建議女性、尤其是準媽媽「不要用化妝品」;若有需要,則選用沒有香味的材質。
此外,根據成大最新研究,國內有二到八歲女童,卻出現胸部發育、月經來潮等性早熟徵象,其體內塑化劑濃度偏高,懷疑和室內汙染有關。學者提醒,家中塑膠玩具最好都丟棄。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則認為,食品容器應一併列管,最好制定「特定物質溶出標準(SML)」,讓業者有所遵循才能正本清源。
李俊璋認為,環保署等相關單位昨天對塑化劑管制的決議是一大進步,但仍有漏洞,如盛裝食品的塑膠容器未禁限用;化妝品雖禁用三種塑化劑,但未限制最普遍運用的DEP。
李俊璋指出,國內每年丟棄的塑膠廢棄物數量龐大,進入掩埋場後,可能因滲透造成水體汙染,環保署應要求各縣市,塑膠廢棄物一定要焚化處理,以免危害環境和人體,也要在放流水標準中,定出塑化劑含量標準。
李俊璋也提醒剛為人母的媽媽們,餵母乳的職業婦女通常會使用擠乳器擠乳,並以母乳袋封存在冰箱內,最好不要使用塑膠製擠乳器和母乳袋。
中國時報 2008.01.07
孕婦體內塑化劑 源自化妝品、塑膠容器
林倖妃/台北報導
成大和台大研究發現,孕婦體內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濃度偏高,學者指出,部分塑化劑用做化妝品和香水的「定香劑」,指甲油中也有類似的成分,加上國人常用塑膠容器盛裝食物,這都是造成孕婦體內塑化劑濃度過高的主要原因。
成大和台大聯手進行孕婦體內環境荷爾蒙塑化劑濃度研究,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表示,研究七十六位孕婦體內鄰苯二甲酸酯類中的鄰苯二甲酸二甲酯和鄰苯二甲酸二乙酯都低於美國孕婦,但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高出許多。
化妝品銷售員濃度也較高
李俊璋說明,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主要用在軟化塑膠,增加塑膠製品韌性和延展性;也用作化妝品、香水和髮膠、沐浴乳等含香味製劑的「定香劑」,以避免添加香料快速釋出。歐美的研究發現,七成左右化妝品都含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妝品銷售員體內的濃度更遠高於一般人。
李俊璋說明,從成大及台大的研究,鄰苯二甲酸二甲酯和鄰苯二甲酸二乙酯兩種化合物,主要用在化妝品和香水類等製品,美國女性使用化妝品比例高,孕婦體內濃度高於台灣孕婦的結果不令人意外。
至於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李俊璋說,目前所知主要添加在指甲油內,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則大量用在和食物有關的容器,如盛裝熱湯、熱食的塑膠袋及塑膠碗。
冷飲塑膠杯也會微量釋出
即使不是熱食,裝冷飲泡沫紅茶的塑膠杯也會微量釋出塑化劑,而超商販售的便當多以塑膠盒盛裝,只要進入微波爐微波,更會大量釋出融入食物內,再進入人體。相對於美國微波食物相當興盛,卻不會動輒以塑膠製品盛裝,因此台灣孕婦體內DEHP濃度才會高出美國孕婦十二到十三倍之多。
塑膠容器微波後大量溶出
李俊璋說,目前正針對二歲到八歲已出現第二性徵的早熟女童進行研究,初步研判塑膠容器微波後,鄰苯二甲酸二酯會大量溶出,並釋出空氣中和灰塵結合。目前檢測到國人室內灰塵的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含量確實偏高,其次為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孩童對灰塵較無抵抗力,易讓含環境荷爾蒙的灰塵進入體內。但確實結果尚需進一步證實。
文章定位:
人氣(1,394)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