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下一步
趁著放假談軍購
其實這個話題並不新,遠在我入伍之前就有新聞在炒作了,而我們的國防部長李傑先生,也在上任之初就知道,如果這筆軍購案沒過,他也不可能再做下去。
在這邊,我並沒辦法全盤了解軍購的細節,畢竟軍隊是個太多機密的地方,有些東西如果我知道了,也沒辦法寫出來,所以在這邊聊聊的,仍然只會是些比較屬於邏輯思維的問題。
首先,我必須要開門見山的說,只要有軍隊在,我們不該反軍購。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面對現實來講,人類應該已不可能走向全面和平的局面,無論就感情上,實際上而言,只要有人在,戰爭就不可能絕跡於世界。而有戰爭就需要有軍隊,如果懷有那種莫名其妙的不抵抗主義,在大家都有軍隊的時候,你卻把軍隊全部解甲歸田,那這個國家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有了軍隊,就必然會有裝備和武器,人類不再時興赤手空拳的戰鬥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北京人就懂得用石頭打仗,而我們現在則是用槍砲。去問待過軍隊的人就知道,空"有"武器裝具,卻爛的一蹋糊塗是多麼可悲又痛苦的事。我們總不能永遠期待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吧?
其次,我仍然站在一個反對這筆6108億軍購案的立場。
原因有三:
一、我們的價格實在太不公道。我們去跟人家買東西,不可能每樣都要求跟別人一模一樣。尤其台灣的處境艱難,難免會要透過許多暗盤才能買到一樣的東西,這些我們不是不能體諒。可是每樣東西都貴人家一大截,政府又不敢跟美方討價還價來壓低,除了擺明把自己的老百姓當凱子以外,我們甚至可以大膽懷疑,是否政府以出賣人民的利益,來換取美方相對的政治交換。而現在的執政黨雖然是民進黨政府,但並非全台灣(甚至沒有過半數)的人民同意。如果執政黨執意如此,那就是他們以暴力犧牲超過一半以上人民的自由意志,來遂行其一黨一府一人之私。
二、如果軍購是一個正常而例行的採買,自然可以編列在預算之中,藉由人民直接選舉出來的委員來審議其中是否合理。但這筆預算一列就是六千億,並且在由民進黨主持的政府四年多執政後,財政已被消耗至一個困窘的局面下,仍然執意加以推動。並且將付錢的腦筋,動到下一代(也可以說是我們這一代)的口袋去。透過大量舉債(以後的我們要納更多的稅來還),出賣國土(台灣是有多少土地可以賣?)的方式來"籌措財源"。說句實在話,如果今天政府藉由前面的兩項措施,籌措出一筆同樣的鉅款,而能將它投入各種資本財的建設之中,那麼這筆錢至少以後還有機會回到人民的口袋之中。但一旦投入軍購案中,那就可以確定是有去無回。
誠然,錢若是沒辦法回到人民的口袋,但卻能發揮實際效益,那我們尚可稱其為公共財,若因此排擠了私人的財產權,尚屬可以忍耐的範圍。若一旦所購買的武器既落伍又或是臨戰時派不上用場,則這筆錢就連公共財都稱不上,不如叫做是中華民國對美國付出的保護費還差不多。
三、整筆軍購案的一個前提假設大有問題。在民進黨政府上台以後,起先在談到兩岸問題時,總是不脫老國民黨的心態,視對岸為敵人(而實際法理上,我們既然解嚴並終止動員勘亂時期以後,就不再視對岸為我方之交戰團體) ;既而更加的變本加厲的在愚弄人民,曲解一個重要的現況:
我們潛在的敵人應該只限在中國共產黨,而並非所有的中國大陸人民。
民進黨政府一再告訴我們,敵人是中國,它對我們虎視眈眈,在國際上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我們的生存空間,在言語上處處刁難,隨時隨地都想把我們吞併等等。進而告訴我們要仇視對岸,要去中國化,要抹煞一切跟中國有關的東西。但在我看來,這個巨大的敵人--中國,根本就是民進黨政府一手製造出來的。
在中華民國的歷史上,跟中華民國政府軍隊交戰的,是中國共產黨的軍隊,以及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隊,而並非所有的中國人民。當年中華民國的領域尚包含大陸時,它自己就是中國的一部份,哪有人自己把自己當成敵人?試問你的左手會把右手當成敵人嗎?即便後來兩岸分立分治已成事實,我們跟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互不統屬的一部份,我們既不應該,也沒必要視整個中國大陸所有人民為敵人。今天民進黨政府處處宣揚的奇怪想法,就是因為它們對於"真正的敵人"究竟在哪明顯的認識不清。
想想看,如果我們的敵人只是專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共產黨,而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十三億人民;如果我們的對手是那個一黨專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能將民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當成朋友。那麼,我們所要做的,將不再是和他們去做無謂的軍備競賽,而是協助他們脫離一黨專制;我們所要做的,不再是跟一個專制的國家當敵人,而是和一個民主的國家做朋友。
那麼,我們還需要有事沒事就搞個六千億出來軍購嗎?
抑或是這筆六千億的軍購,就像秦二世時的趙高指鹿為馬一樣,只是用來辨識誰是我聽話的忠犬,而誰是那敢於發出耿耿忠言的人嗎?
所以,對於我反對這筆6108億的軍購這件事,請不要學美國冷戰時期的麥卡錫主義一樣,扣我一頂國家認同有問題的帽子。我愛台灣所以我反軍購,腦筋有問題的是陳水扁和游錫堃政府,不是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