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1-07 12:36:26| 人氣2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劄記〜〜談幾本翻案之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七O六年,春季來遲,清晨天氣仍濕寒。六十一歲、望重士林的以撒.牛頓爵士,乘船下冰融剛消的泰晤士河,拜訪八年不曾聯絡的天文學家—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長弗拉姆斯蒂德牧師。是何等大事,讓牛頓爵士風塵僕僕、親往這一趟?

一七九一年,寒冷的十二月,一具屍體,被投入一向埋骨貧民或罪犯的聖馬克思公墓,依照公墓的規定用麻布袋裹著,日後屍身難重辨挖掘。這麻袋裡的人,是三十六歲早逝的天才—阿瑪迪斯.莫札特。不世音樂家為何如此潦潦草葬?

一八九O年巴黎郊外,畫家文生.梵谷在他創作巔峰期嚥下他的最後一口氣。一般相信藝術家為精神疾病所苦而自戕。一世紀後,另一位日本畫家,在梵谷信札中發現一幅素描,不解它的拙稚、寒傖與空洞,為何出自藝術家之手……。

真相是什麼?是人類精神裡最深沉的呼喚之一。歷史人物就某種意義來說是一道公共象徵。顛覆世所認定,翻古人舊帳,刨墓掘屍,誰敢這樣甘冒不諱?今年出版的幾本翻譯傳記,卻穿越時空,帶著謹慎而氣壯的姿態,翻古人的案…….。

# 科學第一人阻障他人的智慧成就

《牛頓是個小心眼》(Newton’s Tyranny),若依書名遽論類似英國保守陣營保羅.約翰遜的洋洋著作《所謂知識份子》(Intellectuals),略過所批判者的事蹟功過,對準歷史名人的私生活大加撻伐,未免草率。這本厚度不及約翰遜著作二分之一的小書,究動機不但沒有八卦野史特具的娛樂效果與庶民性格,甚至有些正經八百得無聊;卻是極佳的科學史外一章;其真正題意在副標:「史蒂芬.格雷和約翰. 弗拉姆斯蒂德被掩抑的科學成就」(The Suppressed Scientific Discoveries of Stephen Gray and John Flamsteed)。

史蒂芬.格雷為一名染匠,業餘科學家。一七O四這年他三十八歲,非常推重英國皇家天文學家約翰. 弗拉姆斯蒂德。格雷總以恭敬有加的語調寫信給弗拉姆斯蒂德,報告他在天文學上的觀察心得。這位謙遜而清貧的染匠也是最早的電的發現者。

在電訊科技革命的現代,電早已是人們普遍的認知。但三百年前,摸索到這股無形力量的存在(當時格雷稱之為一種「氣」),正確描述其特性,並設計實驗證明,實為重要創舉。比起雷雨天把鑰匙綁在風箏放上天空的富蘭克林還早一百多年,史蒂芬.格雷是現代電學的先驅。

但他的論文現長期卻被打壓無法發表,使人類電學發展延遲數十年。他被打壓的理由是因為牛頓的小心眼。格雷視為弗拉姆斯蒂德的「黨羽」。

當時牛頓致力於劍橋成立新天文台,好與格林威治天文台分庭抗禮。他一直耿耿於懷無法找出計算月球位置的公式,歸咎於弗拉姆斯蒂德不肯提供充分觀測數據。但歷史證明弗拉姆斯蒂德是對的。弗拉姆斯蒂德鎮守格林威治四十四年,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留下三萬項觀測資料,三千筆星體位置,奠定格林威治在天文觀測上卓越地位。一八八四年格林威治成為全球測量經度的基準點,0度經線通過弗拉姆斯蒂德觀測天文的地方。

牛頓公式失敗另有原因。弗拉姆斯蒂德死後,牛頓的子弟兵—哈雷接掌天文台。哈雷彗星的命名過程,更證實牛頓打壓同時代科學家的智慧成就。這顆彗星沒有以原始發現者弗拉姆斯蒂德而命名,而使用了「謹慎的修正者」--哈雷的名字。

# 親愛的未亡人湮滅真的遺言

《梵谷的遺言》曾獲得日本推理作家協會賞(評論與其他類)。這本書從一幅贗畫的告發,從而發現梵谷自殺真象,確實如同一部真實世界的推理案件。

有爭議的這張素描,畫的是名聞遐邇梵谷與高更在阿爾同住過的寢室,它出現在一八八八年十月文生.梵谷的信件當中,文生興奮地向弟弟西奧說明新畫的構想。文生和西奧,一個藝術創作者,一個藝術金援者,既為事業上的合夥,也是心靈上的知己。

西奧深信文生的才華,長期提供金援。意外地,文生的畫一張也賣不出去,這項藝術事業便長期處於屯貨狀態。文生生前寫給弟弟的六百五十多封信,都由西奧的未亡人喬安娜保存下來,後彙整為《梵谷書簡全集》。

文生、西奧,喬安娜,歷史上相親相愛的三個人,從沒人懷疑,直到小林英樹發現一幅贗畫。

小林以嚴謹的美術分析技法,證明這幅「寢室」素描,無論在構圖、比例、視角和筆觸上,呈現連一般畫匠都不會犯的根本造型錯誤,百分之百是張贗畫。

回到據考證梵谷的最後畫作「杜比尼花園」,其沉著、靜謐的氣氛,毫不似精神失控而狂暴者之手。一周後梵谷重畫了這題材,原本穿過草地的黑貓突然消失—反映畫家梵谷離開人世前的心情:平靜的決定。希望從弟弟西奧的家庭生活無聲無息地擦滅。畫中藏著遺書般的訊息。

為什麼呢?有家累後的西奧,每月給哥哥的金援成為一項重大家庭開銷,適逢西奧第一個孩子出生,喬安娜捍衛家庭經濟的心越來越堅決,兄弟倆坐困愁城,最後文生決定犧牲自己。

文生死後,西奧大受打擊,不到半年就跟著謝世。活得長久的喬安娜留在世間,成為兄弟倆生命結晶的看守者與受惠者。梵谷逝世二十三年後,千呼萬喚的《梵谷書簡全集》終於出版了。

作為唯一倖存當事者,她掩蓋了部分事實,讓梵谷的自殺看起來像是神經質藝術家的一項驚人之舉,而非為愛所犧牲。梵谷的真正死因,就像這幅贗畫,以假作真,因為喬安娜不容退步的自尊心所致。

# 專業者與愛好者的翻案之書

《牛頓是個小心眼》作者大衛.克拉克為英國物理學家,其子史蒂芬.克拉克主修歷史。《梵谷的遺言》作者小林英樹在北海道經營畫室,並為資深美術教師。另一本翻案書《阿瑪迪斯的愛與死》的作者許靖華則為知名的地質學家,同時是個古典樂迷。

這本書推翻來自英國劇作家彼得.謝佛(Peter Sheffer)、電影《阿瑪迪斯》中音樂神童的形象:一個任性、狂妄、幼稚,咯咯尖笑的怪胎,而成為浪漫、深情,尊重女性,但有外遇的丈夫,而另闢推測:莫札特在赴英尋求事業和經濟的轉機的前夕猝死,是為了保護他的婚外情人--蘭妮.何德曼(Magdalena Holfdemel),因此答應她丈夫法朗士何德曼(Franz Holfdemel)飲藥自盡。莫札特的親屬也為不讓屍身受檢,醜聞揭露,而選擇了投屍公墓。

岀自自科學家之手的這本書,敘事筆調類似通俗羅曼史,內容集中描寫莫札特生前最後三年的戀愛與殉情過程,「愛」、「死」,與「為愛而死」自成佳構,而莫札特幾多協奏曲和歌劇,也就成為這段愛死迷情的旁證。

# 窮古溯源非為八卦

寫人物難逃詮釋。誠如最近出版一系列人物傳記,包括普魯斯特《最終的美好時光》、珍奧斯丁《未婚的婚姻小說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找不到出口的靈魂》等左岸出版規劃所言:「人物傳記有時也是殘酷的……,就是一種形象的建立、探索,或甚至崩壞的過程」。

寫翻案歷史,由於涉及對「真相」的解釋權,自不能消遙於權力關係的角逐之外。近年來,市面上最火紅的解釋權顛覆戰,莫過於八卦類型。運用人們的偷窺心理,以「知的權力」正義化,挾雄厚的消費競爭力為後盾,成為市道主流。八卦雜誌不必盡數,即如新聞,也能叫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女星名流、新聞主播……,卸盡風華、告別光環,打回「削凱子」、「舔耳朵」、「咬大腿」、「玩女人」……,貪嗔痴欲的人性原形。

畢竟緊貼著人性暗黑的狹縫,觀看一個檯面上人物,是身為市井小民的我們無法抵擋的樂趣。

而如同《所謂知識份子》的書籍,點名西方啟蒙時代以降進步陣營的標竿形象的頭號人物,如盧梭、沙特、易卜生、扥爾斯泰……,撇開這些標竿人物的著作和思想影響不說,大揭其隱私,檢查其言行與其所標舉的崇高理想不一致之處……。

但真正的翻案書,和八卦截然不同,是它匱缺一種偷窺、世故、犬儒的心態,反帶有「天真」的氣質--相信世上有超越個人恩怨愛憎之價值存在,嘵嘵振辭只為「豈容青史盡成灰」。

除《阿瑪迪斯的愛與死》帶有樂迷一往情深的情願外,《梵谷的遺言》、《牛頓是個小心眼》都是專業人士的嚴謹考證之作。「牛頓是個小心眼」之題有市場考量的嫌疑,然不掩其內容要旨,為歷史虧欠過的兩位科學家翻案、正名。

用這麼薄薄的書矯校「正史」深入人心的力量,是具備了「知識就是力量」的正確性,卻不無悲壯。當我讀著這些翻案書,想到「豈容青史盡成灰」這句古話時,從心中卻反響著另種懷疑:成灰的又豈止青史?

這大概就是身為二十一世紀人,在資訊爆炸、眾生喧譁、真偽不明的論述(discourse)波濤裡,易犯的通病吧。


參考書目:
《梵谷的遺言》,小林英樹,先覺
《牛頓是個小心眼》,大衛克拉克父子,新新聞
《阿瑪迪斯的愛與死》,許靖華,天下文化
《所謂知識份子》,保羅約翰遜,究竟
《墮落時代》,費振鐘,立緒


台長: 酷月
人氣(2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