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23 17:42:22| 人氣3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看戲劄記】玩物劇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兩廳院世界之窗2004法國系列「Object Theatre」
時間:10月8日—24日
地點:實驗劇場
演出:
土哈客劇團(Turak Theatre):一隻戴手套的鳥。
頗帶樂媽媽劇團(Compagnie La Mere Boitel):烏斯的男人。
傑若‧湯瑪士劇團(Compagnie Jerome Thomas):玩球之外。
(圖說:<烏斯的男人>道具)

發現我們在亞維農欣賞的新馬戲Johann le Guillerm《Secret》後的尖銳討論(參閱拙作【當道具變成主角】),在這次的兩廳院法國系列的表演中都有所實驗和揭露。譬如我們討論之一:默劇的演出,演員動作需不需要「程式化」或「特化」?土哈客的表演中,演員以類似「企鵝」的一種動作質感統一了道具層出不窮的表演。而當人操作物質時,之所以賦予物質特殊「性格」,造成人性與物性的邊界模糊曖昧,很大程度仰賴了演員的肢體說服力。

討論之二:演出中的「失誤」該不該讓觀眾看見?在《烏斯的男人》裡演員操縱物質的力不從心和笨拙,成為全劇最吸引人的「戲點」,徹底實驗了所謂的「失誤」。這時失誤已經不是失誤,而是精心的設計。

討論之三:玩物劇場怎麼工作?一個演員或是一群演員?傑若‧湯瑪士的《玩球之外》,只有一個演員。不像前兩齣戲道具的創意和出奇,《玩球之外》就是老老實實的小白球,像那種路邊雜耍或魔術常看到的,是那種路邊雜耍或魔術常看到的小白球。要有別於雜技而到達劇場水準,就全依賴演員的肢體表現。很顯然唯一的演出者,動作融合了默劇、戲劇、舞蹈、體操特技,看得出來有很深厚的訓練基礎。

在道具上,《一隻戴手套的鳥》利用了回收的物件加以改造:例如襯衫變人偶,舊帳蓬成為怪獸,熨斗變成梳子…等等,頗有廢物利用,和創意再生的味道;空間則有點像放滿二手貨的倉庫或洗衣店。頗帶樂媽媽的舞台則像整個空的車廠,道具是一大堆特製的三角木架,可拆裝組合,多種用途。因為道具本身夠奇特,玩耍方式也顯得很炫又充滿實驗性。

如果說亞維農看的演出,是一次爆炸性展示的豪華版馬戲,那麼這三個實驗劇場的小作品(都一個小時左右),就是將細節實驗完成的小品。一方面我想著如果一起看《Secret》的人能一起跟我看的話會怎樣怎樣,一方面又覺得可能彼此已經不需要什麼言語就能意會了。

在錄像技術和虛擬技術如此發達的時代,現場藝術還有什麼不可取代的魅力,也許根基於雜耍特技的玩物劇場,提供了一條實驗之路。

台長: 酷月
人氣(3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