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6-08 19:11:33| 人氣1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惱人的「膝內皺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四十九歲周女為獲良好體態積極健身,但某次重訓時右膝突然產生劇痛,關節腫脹伴隨活動產生的疼痛,特別是下樓梯時突發「軟腳」、難以從椅子上立即站起及蹲下拿東西,更嚴重到舉步維艱,經成大醫院診斷罹患「膝部的皺襞症候」,而進行手術治療。

周女到診所就診時被告知,是膝關節退化造成發炎,先給予消炎及止痛藥物減緩膝部疼痛,及肌力強化的復健訓練,甚至做了關節內玻尿酸及自體血小板濃縮液注射的增生治療,但都無法有效緩解她膝部疼痛與活動限制情形;後來,因為右膝持續疼痛而產生輕度的四頭肌萎縮,並因身體重心轉移至左側而開始產生左膝疼痛現象。後經親友介紹至成大醫院骨科膝關節門診就診。

成大醫院骨科部主任、運動醫學科張志偉醫師表示,經詢問相關病史及理學檢查觸診時發現,周女士膝蓋前內側有明顯壓痛區域,特別是膝關節開始彎曲時會有突發性疼痛,經X光影像排除嚴重關節退化問題後,診斷為「膝部的皺襞症候」;依過去治療時程與反應,建議以膝關節內視鏡手術來進行治療。後經約三十分鐘的皺襞與周遭發炎滑膜清除手術後,當天病人的關節活動程度即獲得大幅改善,也能獨立下床行走,並於隔日出院!術後2周回診拆線追蹤,病人已回復過去正常走路及日常生活狀況,完全無需再使用止痛藥物來緩解疼痛。

張志偉醫師說,膝關節皺襞是指胎兒發育時在關節間隔融合不完全所遺留下形如帶狀的滑囊皺襞,發生率約五十至七十%。依發生位置不同,可分為髕骨上方、關節內側、髕骨下方與關節外側等四處;其中,以關節內側滑膜皺襞因活動時會產生髕股關節間的夾擊,最易引起臨床症狀。

張志偉醫師表說,雖然皺襞結構出生時即具有,但症狀卻少見於兒童及青少年,可能與他們本身組織受損修復能力較佳有關,到了二十幾歲以後的成人、甚至中老年,症狀才逐漸出現,常見於膝部長期反覆過度使用或突發受傷者,有增厚發炎的病變,甚至引起膝關節退化症或軟骨受傷的併發症。其臨床症狀表現相當多樣,除膝部深層的酸脹疼痛外,有時伴隨關節周邊局部腫熱,更常與膝關節彎曲伸直活動相關,如活動時會有喀嚓聲及類似關節卡鎖無力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搞得病患苦不堪言。

張志偉醫師說,考慮皺襞的成因與治療方式,可讓人聯想到人體中另一演化遺跡:「盲腸」。張志偉醫師表示,因為盲腸炎的治療會依病況而有保守與手術等治療選擇,對同是演化遺跡的皺襞症候也不是非手術才能治療,但無論是盲腸炎或皺襞症候的手術滿意度都相當地高!

通常初步或剛發生的急性皺襞症候時,會考慮休息、減少刺激活動量、冷敷與消炎藥物等保守治療,以減少滑膜發炎及降低發炎程度,一般年輕患者對保守治療反應較佳。但對於症狀較嚴重而對保守治療反應不佳、反覆發生或病史超過六個月以上的情況,則會建議在膝關節內低劑量類固醇注射無效後,以關節鏡微創手術來清除皺襞及周邊發炎滑膜。

張志偉醫師指出,成大醫院骨科部自二0一二年起使用膝關節鏡手術治療數百名因膝內皺襞症候所苦病患,手術成果良好,術後恢復速度快,病患滿意度高達九成以上,且復發率不到五%,不僅有效改善病患的前膝疼痛與活動度,更對中老年病患常見的膝關節退化發揮減輕與延遲的效果。

不過,張志偉醫師也強調,並非所有膝關節的疼痛失能與活動限制都能逕以膝內皺襞症候來做合理解釋與處理,仍需經醫師作詳細評估與專業判斷,與病患討論,再依病患條件與病況來共同選擇最適合治療方式。

台長: coolanews
人氣(1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高榮台南分院獲世界骨質疏鬆協會認證殊榮
此分類上一篇:新式「包皮槍」手術是患者福音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