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2-16 20:04:25| 人氣3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幽門桿菌除菌治療證實可降低胃癌發生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胃癌目前在世界上仍是高發生率且高死亡率的癌症之一,在東亞地區發生率最高,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等都是屬於高發生率的國家,成大醫院內科部內科醫師吳忠泰指出,從二0一二在台灣國民健康署的資料中可知,近年來國內胃癌發生率每十萬人口約為十二至十四之間,位居國內癌症的第七位,而幽門桿菌除菌治療,是目前被證實可降低胃癌發生率的方法之一。

  吳忠泰醫師指出,胃癌的風險因子包括了:(一)外在環境因素:亞硝酸鹽醃漬食物、肥胖、吸菸、喝酒等等;(二)細菌感染因素:胃幽門桿菌感染;(三)宿主因素:血型、胃癌患者近親家族史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胃幽門桿菌感染,它不但會造成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它列為第一型致癌物質,感染特定高致癌風險的幽門桿菌後會造成一系列胃部癌化過程,包括了「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體部胃炎」、「萎縮性胃炎」、「腸黏膜化生」、「黏膜異生」、終至「胃癌」的產生。而「萎縮性胃炎」與「腸黏膜化生」以更淺顯易懂的話來說,就是所謂的「癌前期病變」,雖然仍被歸類在良性的變化內,但它有潛在逐步轉變為癌症的可能性。

 成功的幽門桿菌除菌治療,是目前被證實可降低胃癌發生率的方法之一,然而對於已經有癌前病變腸黏膜化生的患者而言,即便成功除菌治療後,約只有二至三成患者的腸黏膜化生會消退,其他未消退的患者雖然大多數維持穩定,但還是有少數人會持續惡化,因此胃腸科醫師會針對個別患者胃部病變異常的程度,視狀況每半年至三年左右作長期追蹤。

  另一方面,胃癌患者的近親家屬,由於有近乎相同的生活型態,加上某些癌症基因的易感受性,以及偏高的幽門桿菌感染率,容易在感染後較年輕時即出現癌前病變,因此建議做初步的胃鏡篩檢,以便早期找到高危險族群以加強追蹤。

 吳忠泰醫師強調,除了上述高危險群之外,消化系統的警訊症狀包括了吞嚥困難、吞嚥疼痛、持續噁心嘔吐、慢性腹痛、食慾不振、早期飽足感、黃疸、腹部觸摸到腫塊、不明原因體重減輕、貧血、瀝青樣黑便、鮮血便等等;若上述警訊症狀持續未改善,亦應該尋求醫療諮詢,以免有重大疾病卻錯失了治療的時機。

台長: coolanews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