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0-29 21:00:41| 人氣1,07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低溫治療有助於減低腦損傷增加恢復機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孟蒨南市報導〕一名十九歲郭姓成大學生,曾有心律不整病史接受電生理燒灼術治療,今年九月在學校參加團康活動突意識喪失,因無心跳現場即進行心肺復甦術及AED電擊一次搶救,經送成大醫院急救,再次電擊併心肺復甦術急救,前後超過三十六分鐘後始恢復自主循環,惟昏迷指數只有三分,經進行低溫治療,患者腦神經功能逐漸恢復,出院後經過調養順利復學。
  成大醫院內科部重症分科醫師陳柏升指出,當體溫低於三十六度C即可定義為低體溫,低體溫依嚴重程度不同可能會影響身體正常生理機能,對身體器官功能造成不同程度影響(低溫性利尿、低容積,休克,腎功能惡化、心跳變慢,心輸出下降,電訊號傳導異常、心因性休克,致命性心律不整、電解質不平衡、凝血功能異常、嚴重出血、免疫功能異常、嚴重感染)。但低溫也可能做為疾病治療手段,經過許多基礎及臨床研究,已能有效運用低溫在某些疾病的治療,特別在心臟血管及腦外科手術,以及嬰幼兒腦部缺氧性傷害。而在成人其他疾病治療上,低溫治療可運用在心因性心跳中止經急救復甦後的病人上。
  突發性心跳中止有極高的死亡率,而造成突發性心跳中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心臟疾病引起,特別是致命性的心律不整。如果這些病人可及時接受心肺復甦術急救而恢復自主循環,卻也往往因為缺氧時間較久,對各器官功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特別是腦神經功能。
  雖然醫學界在過去一直在尋找可在急救過程降低缺氧性傷害的方式,卻一直無重大的突破,直到二00二年,兩篇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提示,低溫治療在病人經急救恢復自主循環後,用來降低缺氧性傷害的可行性。兩篇研究收錄了背景相近似的病人,以突發致命性心律不整的病人為主,在經急救恢復自主循環後,接受低溫治療的病人會有較佳的神經學預後。也因為這兩篇研究的結果,美國心臟學會在二0一0年新版高級心臟救命術治療指引中也建議,在發生致命性心律不整經急救恢復自主循環的病人,應可考慮進行低溫治療,以期病人在復甦後會有較佳的神經學功能。
  另外急性心肌梗塞也是常見致命性的心臟疾病,除現行緊急心導管手術外,目前也有少數研究認為如果可以同時進行低溫治療,可能可以減少心肌梗塞的範圍,維持日後心臟功能,但這還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應證效果。除了目前心臟血管疾病方面,包括出血或缺血性腦中風,創傷,肝衰竭等疾病,皆有相關研究在進行中。
  陳柏升醫師說,低溫治療運用在任何疾病處理上,病患皆須經過嚴格的篩選,同時在治療過程(十二至二十四小時)中也要有準確溫度控制,在期待低溫治療所帶來的治療效果外,一樣不能忘記低溫對人體器官功能可能造成的影響,對於低溫治療過程所造成的併發症皆要能有效處理,將可能的傷害降到做低。

台長: coolanews
人氣(1,07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醫藥衛生 |
此分類下一篇:成大醫院舉辦過敏氣喘兒衛教訓練營
此分類上一篇:台南市衛生局說頂新牛油相關問題產品已下架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