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08 18:20:24| 人氣9,1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南安平觀音亭、清水寺、慈蔭亭觀音佛祖香火鼎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者林東良/南市報導】觀音佛祖慈憐眾生、聞聲求苦,深受信眾所尊崇,也是台灣民間信仰中,民眾心目中最敬愛的菩薩,台南市主祀觀音佛祖的廟宇不少,其中「安平觀音亭」、「清水寺」、「慈蔭亭」等,平日香火鼎盛,信眾絡繹不絕,為地方民眾信仰中心,亦是台南知名廟宇。

  台南安平「觀音亭」相傳於清朝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年)由安平區漁民自大陸分香火來台建廟祭祀,至今有一八六年歷史,清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三年)修建過,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重修,七十五年重建,七十七年完工至今。

  另有一說,相傳為明萬曆六年(一五七八年),安平居民自大陸湄州移民來台時,攜帶觀音菩薩神像,於明萬曆十八年(一五九0年)建茅屋供安平居民祭拜,明萬曆四十年(一六一二年)重建,往後雖有修建,皆是小規模,直至民國十年方有較大之修繕。

  安平「觀音亭」位於台南市安平路旁,廟前無廟埕,廟後建有觀音菩薩神像及涼亭,廟方在後方巷弄另置活動中心及管理委員會辦公處所,觀音亭平日香火鼎盛,信眾遍及全國,絡繹不絕。

  安平「觀音亭主要供奉雖然是觀世音菩薩、彌勒佛,配祀財神爺、福德正神、大聖爺等諸多神明,其格局或儀式都較傾向於民間信仰形式。重建之後的觀音亭造型美侖美奐,香火鼎盛,為安平地區民眾信仰的中心,由於信眾上香祈福需求,該廟也設置新式「環保香爐」,避免空氣污染。

  安平「觀音亭」大殿入口處題有「觀在無息拔百千萬苦慈悲化劫、音凌虛空隨應消除業善信迎祥」的詩偈,顯示觀音菩薩的慈悲普渡眾生的無窮慈悲心。

  相傳安平「觀音亭」是安平舊部落七角頭公廟之一,據傳延平郡王復台後,於當時的荷蘭墓地興建「觀音亭」以慰孤魂,不過幾十年來,安平「觀音亭」為地方仕女所信仰,信徒遍及全台各地,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佛誕、六月十九日佛祖出家、九月十九日得道日等三大慶典,海內外信徒紛紛返廟祝賀,廟方也大開平安宴,千人會聚場面相當壯觀。

  弘揚佛法慈悲濟世精神,提倡孝道思想,安平「觀音亭」經常舉辦「大法會」;此外,安平觀音亭為慶祝九九重陽節,提倡敬老尊老,連續多年舉辦「銀髮族菩薩平安宴」敬老活動,邀請安平區七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家,一起來共享觀音菩薩「平安宴」。

  安平觀音亭主委吳高明月指出,「銀髮族菩薩平安宴」敬老活動,是她的發心,緣起於數年前她的女兒出嫁時,有送給她一筆錢,其實她並不缺錢花用,心想重陽節將屆,不如拿這些錢來舉辦「敬老平安宴」活動較有意義,因受到安平長者熱烈肯定歡迎,所以一辦就三年,未來她還會一直辦下去。

  吳高明月主委指出,安平「觀音亭」關懷地方,除用心推廣宗教文化,教化人心外,廟方及全體委員更熱心地方公益,關懷弱勢,發揮觀音菩薩慈悲普渡眾生的無窮慈悲心。

台南市中西區「清水寺」,相傳創建於清康熙年間,原係奉祀清水祖師之寺廟,乾隆三十五年一場大雨,東安坊有漂流古木,里人拾之雕成「水流觀音」供寺內奉祀,清水祖師降為配祀,寺廟前有百年榕樹二棵,係府城七寺八廟之一,與彌陀、法華二寺齊名。

相傳清水寺創建於清乾隆三十五年(西元一七七0年),有二百多年歷史,寺址位在台南市中西區開山路三巷的一處窄巷之中,巷內頗為幽靜,有日式老街風格,寺前有二棵百年老榕,濃濃綠蔭掩映下,令人暑氣盡消。在清代時,寺前的街道被稱為「清水寺街」,寺旁為枋溪(現已改成地下暗渠)。

清水寺原是主祀清水祖師之寺廟,相傳在清乾隆年間的某日,一場大雨之後,東安坊有漂流古木,被里人撿起來後雕成觀音像,贈予清水寺,清水寺住持將觀音改為主祀,「流水觀音」之名因此不脛而走,而香客絡繹不絕,使得清水寺香火鼎盛,當時曾被列為府城七寺八廟之一,可見其盛況;至今廟前仍懸有「寶筏渡川」的匾額,極富佛心禪意。

清水寺奉祀清水祖師,又稱「麻章上人」,閩南一帶多稱為「烏面祖師」,台灣則稱為「祖師公」、「祖師爺」。全省近百座的清水祖師廟中,祖師爺的分身,別稱「三代祖師」、「蓬萊祖師」、「顯應祖師」、「照應祖師」、「輝應祖師」、「普庵祖師」。

    相傳清水祖師俗姓陳,名應(一說為陳昭或陳昭應),法名「普足」,宋仁宗慶曆四年正月初六誕生於福建省永春縣小姑鄉。陳應自幼在大雲院出家,因不堪寺院的虐待,於是到高太山結茅築庵,閉關靜坐,後經大靜山明松禪師指點,參讀佛典三年,終於悟道。明松禪師授他衣缽,並告誡他:「我佛最大功德,就是行仁,是故要捨棄萬緣,以利物濟世為職責」,陳應便在麻章施醫濟藥,普救貧病,麻章人士尊他為「麻章上人」。   宋神宗元豐六年,清溪(福建安溪)永春一帶大旱,請麻章上人去祈雨,立刻甘霖普降,因此被尊稱為「清水祖師」。

 另有一說,相傳清水祖師是北宋京都開封府祥符縣人(今河南開封),曾追隨宋丞相文天祥義舉勤王,英勇抵抗元兵,轉戰大江南北,是抗元扶宋的民族英雄。清水祖師生前隱居於福建清水巖,死後明太祖追念他功在國家,敕封為「護國公」昭命於福建省安溪縣清水巖建立祠堂崇祀,因此福建安溪人稱他為「祖師公」,其廟宇稱為「祖師廟」。

據了解,隨著安溪移民來台,清水祖師的信仰在台灣也蓬勃發展,在台灣有三峽長福巖祖師廟、艋舺清水巖、淡水清水巖等三大祖師廟,號稱台北三大祖師廟,南台灣也有清水祖師的信仰,如台南四鯤鯓龍山寺、台南清水寺等等。
台南市主祀觀音廟宇中,創廟近三百年,古名為「北巷佛祖廟」的「慈蔭亭」頗

具代表性,台南市「慈蔭亭」位於台南市新美街五十巷內,佔地二十八坪,該廟亭創建於清康熙五十六年(西元一七一七年)廟前有一座頗具氣勢的牌樓,廟亭之建築為單進單間,主祀觀音佛祖,據傳係恭迎自大陸南海普陀山,迎請來到府城「西定坊」(今台南市民生路一段一三二巷),人稱「北巷」的地方奉祀,故古名「北巷佛祖廟」,俗稱「帆寮佛祖廟」;因靈應四方,普渡眾生,始由信眾於今廟處建廟亭以奉祀朝拜。

  該廟亭歷經清乾隆、嘉慶,在嘉慶十五年間(西元一八一0年)該廟亭曾經略有修建,經過歲月及風雨將廟宇侵蝕毀損,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年),由信徒陳朝瓊召開重建會議,經舉人軍功六品韓治及武舉黃應彪捐地,黃德清等地方人士集資重修,經過五年的修建,於道光二十年(西元一八四0年 )完工,始有今貌;隔年舉行慶成建醮大典。

  到清光緒三十三年 (一九0七年 )廟亭又毀於暴風雨,士紳莊清溪等人向信徒募集資金再行修建,廟宇仍維持古風格;民國初年及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受到戰火侵襲毀損,又進行重建,至民國三十七年舉行台灣光復後的第一次落成建醮。

  該廟亭又在民國四十四年及民國六十四年重修,民國六十五年舉行光復後的第二次落成建醮;民國七十四年間因颱風摧殘廟亭毀損,民國七十六年重修廟頂及彩繪,並於民國七十七年舉行台灣光復後的第三次落成建醮。

  「慈蔭亭」受到九二一大地震影響,土木結構傾斜,磚塊剝落,民國九十四年發現情況更為嚴重,遂由當時該廟主任委員劉來欽提議磋商建廟事宜,經過眾委員及執事同意重建,原來廟宇拆除,部分有歷史價值文物,如六片門扇上有潘

麗水大師彩繪門神,贈由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保存,其餘道光年間神桌及匾額均由廟方妥善保存。

  慈蔭亭重建工程,門神及樑柱彩繪委由潘麗水大師首徒王妙舜繪製,工法筆觸均遵古制,牆壁石刻裝飾栩栩如生,屋頂剪黏生動有度,廟內藻井雕刻金碧輝煌,廟雖不大,但整體展現出佛祖媽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精神與氣度。

  「慈蔭亭」主祀觀音佛祖,配祀有釋迦佛祖、清水祖師、大聖爺、註生娘娘;值得一提的是廟中供奉一群下壇將軍虎爺公,個個造型生動活潑可愛,以前有信眾將其請回家中供奉,但現在廟中已經不再將祂們外放了。

  「慈蔭亭」初建類似土地廟,前門有匾曰「慈航廣濟」,為道光甲申年(一八二四年)所立,另有「小西天」匾,其詞取自觀音為西方極樂世界之補處菩薩,顯然以小西天喻此勝境,這些古匾皆因廟宇重建取下,由廟方收藏保管。

  「慈蔭亭」因地基、土木結構傾斜、磚塊剝落,經該廟亭前主委同時亦是牛頭牌沙茶醬的老董事長劉來欽出錢出出力重建,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沒有「金爐」,接任主委劉貞秀(劉來欽的大女兒)接任後,對於父親未完成的「大事」耿耿於懷,即出資一百六十二萬元將金爐興建完成開爐啟用,讓「慈蔭亭」宮廟建設終於圓滿。

  民眾如有機會到台南府城一遊,可前往台南安平觀音亭、清水寺、慈蔭亭等廟宇,向大慈大悲的觀音佛祖上香祈福,並一覽宮廟之風采。

台長: coolanews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