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15 16:23:08| 人氣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慎獨練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pic: 學校咖啡館, last weekend with Pon)


一個感冒+淋巴腺炎的週末
頭漲到感覺腦汁似乎隨時會噴出
卻仍浮躁地想著等會到底要去哪兒吃吃逛逛...

走到後陽台
叮鈴~~叮鈴~~輕悄的風鈴不知從哪兒傳來
啾啾~~啾啾~~靈巧的鳥鳴更加點綴了午後的安逸

心 平靜下來了嗎?

昨天在天下雜誌上看到龍應台在成大醫學院畢業典禮
有關 慎獨 的一席話帶給我許久未有的省思

進了這個社會之後的每一天彷彿都在打仗
跟客戶 跟老闆 跟同事 跟企劃案 跟薪水 跟夢想
所有的一切都跟”目標”有關
目標導向的生活 一到週末難得的空閒卻不知如何渡過

一定也要找點事 知道點東西 這是所謂傳播業界的資訊恐慌症嗎?

說真的這樣的我很不開心...人在放假卻一點也沒有放假的快感
於是乎開始進行慎獨練習
擦了鞋 洗了衣服 整理堆積如山的發票 賴在沙發上看王健民球賽

不對不對~~ 還是看個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比較實在...
第六章進行中!!




***龍應台 from 2007.07.04/ 天下雜誌第375期***

”獨思的時間,獨處的空間,不在我們的學程設計裡。

把這個問題說得最透徹的,我認為是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他在一九四一年就指出當時的大學課程設計是有問題的,因為課程以「滿」為目標,不給學生「獨思」的時間: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審其一人之生應有之地位,非有閒暇不為也。縱探歷史之悠久,文教之累積,?索人我關係之複雜,社會問題之繁變,而思對此悠久與累積者宜如何承襲擷取而有所發明,對複雜繁變者宜如何應對而知所排解,非有閒暇不為也;人生莫非學問也,能自作觀察、欣?、沉思、體會者,斯得之。」

在你們七年醫學院的學習過程中,諸位想必學到了各種技術,但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審一人之生應有之地位」,重不重要?大學是否教了你?「綜觀歷史之悠久,文教之累積,橫索人我關係之複雜,社會問題之繁變」,在你的解剖學、病理學、臨床課程裡,是否有一點點入門?在整整七年的培養中,請問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讓你用在「觀察、欣賞、沈思、體會」之中?

再請問,一個不懂得「觀察、欣賞、沈思、體會」的人,可不可能是一個好的醫生?或者說,一個沒有能力「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對自己的「存在」狀態有所思索的人,會是一個第幾流的醫生?

大學課程不容許學生有時間作個人修身的「獨思」,它同時不允許學生有獨處的空間。四年或七年大學生涯,大半在喧嘩而流動的群聚中度過,自己對自己的檢討、探索、深思,難有空間。對此,梅貽琦感嘆極深:

人生不能離群,而自修不能無獨……。至情?之制裁,意志之磨勵,則固為我一身一心之事,他人之於我,至多亦只所以相督勵,示鑑戒而已。自「慎獨」之教亡,而學子乃無復有「獨」之機會,亦無復作「獨」之企求;無復知人我之間精神上與實際上應有之充分之距離,適當之分寸……,乃至於學問見識一端,亦但知從眾而不知從己,但知附和而不敢自作主張,力排眾議。晚近學術界中,每多隨波逐浪之徒,而少砥柱中流之?。

「慎獨」,其實就是在孤獨、沈澱的內在宇宙裡審視自己在環境中的處境,剖析人我之間的關係,判別是非對錯的細微分野,「慎獨」是修練,使人在群體的沈溺和喧鬧中,保持清醒。這,大學教了你嗎?「情緒之制裁,意志之磨勵」,在不在大學的課程裡?

「只知從眾而不知從己」的人,不知「人我之間精神與實踐上應有之充分之距離」的人,請告訴我,會是一個第幾流的醫生?

紐約市長布倫伯格是紐約市立大學今年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人。他送給畢業生的「金玉良言」是:「成功的祕訣其實很簡單,就是,你要比別人打拚。如果你比辦公室裡所有同事都早到,都晚退,而且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沒請過一天病假──你就一定會成功!」

他舉自己的父親做為典範:「我父親就是這樣,他從早幹到晚,一週七天,一輩子從不休息,幹到最後一刻,然後跑到醫院掛號,就地死亡。」

我看了報紙對這段「金玉良言」的報導,不太敢置信,心想,會不會這位老兄意在反諷,卻被居心不良的媒體拿來作文章?於是我找出他演講的現場錄像,從頭看到尾,發現,老天,他真是這麼說的,而且極其嚴肅。

我想,如果你是以紐約市長這種哲學來培養自己的,我會很恐懼有一天落在你的手裡。醫生被稱為醫「生」而不被稱為醫「死」,是因為,他必須對「生」要有所理解。”


**end**




台長: yc
人氣(8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life |
此分類下一篇:策劃中˙旅遊
此分類上一篇: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