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5-08 01:14:56| 人氣1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基因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基因的世紀,果不其然,今年二月「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簡稱HGP)就正式對外公布初步的基因圖譜,發現人類基因數目遠比預期的十萬個少很多,只有三、四萬個,數目跟果繩差不多。科學家宣稱這表示人類組織的複雜度,不是由基因數決定,而是由更複雜的蛋白質層次決定。

無論如何,這個宣稱確實激勵生化科技股價大漲,帶動一片基因科技熱潮,連國內面臨產業外移、失業問題嚴重的情況,政府與民間也都大聲疾呼,台灣的未來在生技產業,希望能投注大筆研究經費研發生物科技。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甚至說:「台灣不努力,會變成基因研究的菲傭。」(2001年5月7日,聯合報,3版,http://udnnews.com/NEWS/FOCUSNEWS/FOCUS/275806.shtml)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懷疑,在網路夢破滅後,這會不會又是一個基因夢?

What is genetic diseases?

如果我們重新檢視,究竟何謂遺傳疾病(genetic diseases)?就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先天基因缺陷造成代謝異常的疾病,我們可以認可這是遺傳疾病,需要透過基因研究的方式來治療;但若基因只是導致個人不夠完美,例如:長得矮、不夠聰明等等,這算是一種疾病嗎?我們有必要投注大筆經費研究,如何訂做出一個完美的嬰兒嗎?或是預防人類所有的潛在疾病嗎?

如果上述的答案是否定的話,代表我們有需要重新檢視「遺傳疾病」的定義,不該將它無限上綱為所有人類的不完美都視為「基因缺陷」,而把遺傳疾病侷限在必要的範圍內,才能決定什麼是基因研究的「重要問題」。

不過,在一般描述基因科技的未來時,卻不斷地告訴人們,基因科技的發展可以治療現在所有的不治之症,讓人們量身訂做想要的孩子,且一出生即可預測所有潛在的病因,讓人們得以趨吉避兇,彷彿美麗新世界的上演。但這些想像卻與上述我們認為什麼是基因研究的目的相違背。

這些對於基因科技的想像,誤導人們構築一個基因的美夢。如果認真想想,我們是否有必要花這麼多資源,去達成這些不切實際的想像?現實世界裡的資源有限,過度強調基因研究的重要性,勢必會排擠其他研究經費的獲得,該如何使得資源分配平衡?讓每一分資源花在刀口上,做最有效率的運用。

基因科技的經濟效益

除了對科技的想像外,基因科技被高度重視,又被投注這麼多期待的眼光,主要與它的經濟效益有關。不可否認的,生化技術與基因科技的發展,讓許多疾病的治癒成為可能,帶動製藥業的蓬勃發展,被視為未來的明星產業,才會使得生化股的股價大漲。但科學研究的成果是否能視為「有價」的智慧財產權,人類基因組的所有權是屬於人類共有的財產,亦或是最先破解公司的專利,至今仍有爭議。

然而,政府一旦否定這些生技公司的基因專利權,我想這些公司的股價一定會暴跌,被視為明星產業的生技產業不再風光,下一個值得投資的產業在那裡。若因此引發經濟衰退、股市崩跌的後果,這種沈重的壓力恐怕不是任何一個政府敢冒然否決他們的專利權。於是基因夢關係著股價、金錢、權力,在它沒有自動破滅前,沒有人敢前去戳破這個氣球。

只是我還是很不能認同李遠哲的話,他說,「人類有三千五百個致病基因,被瞭解的還不到百分之十,未來世界各國的努力方向,一定都是瞭解這些基因體的功能。…如果現在努力,三、五年內就會有很好的成就,現在不努力,三、五年後就一切結束,因為這些基因體的功能都被別國發現光了,台灣人就會變成菲傭。」因此他呼籲政府應投入更多經費研發生物科技。

我不能同意他把尋找致病基因的過程,當做為了尋找「寶藏」而致富,投注基因研究的目的只是創造更大的商業利益。科學研究不應是為產業發展而服務,二者應是並行不悖,各自發展、互相援助,產業升級固然重要,但只有獨立的科學研究,才有機會引導產業的創新與進步。很遺憾的,他或許在一時心急下,說出這種犧牲研究、發展技術的話。

HGP破解的實際效用

我當然同意HGP的破解有實際的效用存在,我認為應該可以從二個層次來看。首先,對科學研究的影響,它顯示生命不只是由基因的DNA序列構成,必須配合基因組的整體運作,才能構成複雜的生命。且把基因密碼的破解視為一個DNA資料庫,對其他生物學門的發展、實驗技術的進步,都會有長足的幫助,但我們必須僅記不可能單靠HGP的破解就能掌握生命。

其次,對科技的想像應該更實際,HGP的破解固然有助一些疾病的研究,例如:癌症、老人癡呆症等,但不能保證所有的不治之症都能因此被治癒;且人們不該一下子就幻想自己能扮演上帝,訂製想要的完美嬰兒,這些想像都不太切實際。至於對於基因科技的法律、道德與倫理問題的討論,也不該一下就跳躍太多,討論研究資源分配不均、代理孕母的問題,會比複雜人可能帶來的法律問題實際些。當然,對於基因科技能夠帶來的經濟效益,也該實際評估,不必讓基因夢過度膨脹,最後如同網路夢一樣泡沫化。

基因化約論?

過去把基因比喻為密碼(code),把密碼排列組合(DNA sequence)視為生命奧祕的所在,讓人們誤以為破解了密碼,就等於破解了生命之謎。現在我們都知道這種gene=code的化約論並不全然正確,生命並非如此單純。

不過,我認為人們對於基因的錯誤或誇大想像,問題不在於gene=code這種化約論限制了人們的認知,這可以透過說明而逐漸解決,而是將基因當成工具與科技的使用,這才是有系統的實踐了化約論。這種作法把基因研究當成商品一樣,不斷地再生產以創造更高的利益,生命就在精緻的生產過程中,成為資本主義下可供計算價值的物品。


Ps. 本文是我看了許多相關討論後,自己對HGP的一些想法。不過,還是要引述一下出處,「What’s the genetic disease?」 是來自傅大為老師提出的問題,再加以延伸。此外,也參考了下列幾篇文章:

Carrol, S.B. (2001). Communication breakdown?, Science ,291(5507), 1264-1265.
Lewontin, R. C. (2001).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Science ,291(5507), 1262-1263.


台長: colisa
人氣(1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