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是談大學生的遠景與實現,因為早上已連上四堂課了,所以下午精神有些不濟,一開始頻頻想打瞌睡,但是有V8在攝影....so~不斷的搖晃椅子好讓自己清醒些
開始做筆記後就有精神了,仔細聽其實演講者(東方科大的李福登董事長)的內容還蠻實用的,而且都有照單子上的順序來,講的非常流暢呢,小二和娟居然還懷疑人家後面有偷用大字報= ="
其中講到「情緒管理」,李校長說人會在一起就是一種緣份,所以要好好珍惜,拍桌子、吵架都無法解決事情,反倒傷和氣
現在我們碰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基於彼此還得繼續相處,只能一再退讓,不知不覺中早已內傷了吧...
人的相處是一種互相,本應該彼此體諒、幫助,營造合諧的環境,但現在個人主義的人太多了,合諧似乎變成一個不可達的理想境界。只希望別人可以在自己需要時給予援手,但對於別人卻不主動幫助,講難聽就是-selfish!
一味的只希望獲得好處或不付出,當下或許給你佔到便宜,但一個人的評價就這麼的下滑。當今社會不再流行個人,而是改以團隊當道,風評相對的重要,高或低就取決於個人的所作所為
大學這個小型社會,讓初入大學的大家看了很多,也感觸很深
聽到大家互相抱怨、吐苦水,發現好像事件背後的癥結都只有一個,就是-inconsiderate,我們的社會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該歸咎於現在小孩生的少,每個都是父母的寶,每個人在家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才造成與人相處時出現如此不得體的行為嗎?
另外,李校長也提到:「越親密的親友包容度越小」
平常最容易對哪種人發脾氣呢,那就是家人...因為親密所以就少了相互的觀念,家人的關懷問候變成了囉唆、額外的付出被視為理所當然
「珍惜」是什麼?大家都是等到失去後才知道它的重要,等碰到比自己更自私的人,自己變成了不斷服務、付出者,才發現當初別人對你的好自己是如何的理所當然的接收,才了解到原來那是「額外的」
大學生最容易發生的問題就是:誰倒垃圾;誰提供公用物品,例:衛生紙、垃圾袋、洗衣精;誰去買東西、誰提;作息不同導致的燈光問題、音樂或電視聲音干擾、開不開窗
發現別人對你的態度是冷漠、不奈,首先該做的是~先趕快回憶自己長久以來的行為,是否一直屬於被服務的人呢!
再來就是「玩笑」的奧妙,玩笑是被開的人也覺得好笑,而不是感到不舒服
朋友間講話越來趨向毒蛇,彼此了解是玩笑話,笑笑過去就算了,但分寸的拿捏也是很重要的
不要不懂得看人家臉色,心情不好時,再低層級的毒蛇話語都顯得刺耳
離家後的生活有酸甜苦辣,讓每個人都成長了不少,也體驗不少,或許很累很倦,但還是得撐過去,誰叫人的世界是最複雜的勒,尤其是中國社會,臉皮都比較薄,很多事情講破了也表示關係裂了。為了別讓他人的負面情緒積壓太久,哪天驚人的被引爆,導致關係無法修復,當下每個人都該做好自我反省,以避免這種『意外』的發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