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書
我們常說這個人缺乏安全感 ,
可是要從哪些地方知道自己或別人的安全感是強是弱,?
人際溝通分析學派的創始人柏恩 , 曾經對社交的基本單位"交流"下了一個定義 ,
當兩人以上的人碰面了 , 會有一個人先開口說話 , 這叫做"交流刺激" ,
然後另一個人會輸些相關的話或做某些事來反應 , 稱為"交流反應" .
在交流過程中 , 雙方會傳遞出認可對方的訊息 ,
這種認可對方的訊息叫做" 安撫 ", 每個人都需要獲得安撫 , 來維持心理的健康 .
當人們彼此產生交流後 , 會以幾種不同的方式來運用自己的時間 ,
從人們運用時間的方式 , 可以看出其願意冒多少風險來換得親密的感情 ,
換句話說 , 心理安全感強的人比較能承受高風險 ,
心理安全感弱的人 , 則不願冒任何風險 , 自然會影響到感情的發展 .
通常人們運用時間的方式有六種 :
一. 退縮 :
當一個人獨處 , 或是停留在自己的內在世界時 , 即是退縮 ,
也許是感情上孤立自己 , 也許是在思想上孤立自己 ,
反應在行為上 , 便是很少與別人接觸 , 就算在人群中 ,
易呈現沉思幻想.做白日夢 ,例如宅男 . 寓女 , 就常採取退縮的社交方式 .
二.儀式
儀式可以是簡單也可以是複雜 , 例如宗教儀式或結婚儀式 ,
儀式過程經過設計或安排 , 甚至有點呱噪乏味 ,
不過對很多人而言可以從中得到安撫 ,
例如參加宗教儀式可以獲得心靈的安撫 , 或經營溫暖的人際關係 .
三.消遣
消遣是沒有特別目的的閒聊 , 多半談論一些安全的話題或自己喜歡的主題 ,
例如旅行 . 興趣 .社會新聞 , 大部分都是熟悉且安全的內容 ,
既能帶來安撫 , 彼此又不需要太靠近 , 心理感受上也相當安全 .
四.活動
活動多半有目標 , 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例如 : 從事一份工作. 上某些課程 ,
或舉辦活動 , 有些人會花很多時間從事活動 , 而活動帶給他們回饋 ,
例如社團..國標舞 . 登山社 .
五.心理遊戲
心理遊戲是指一種曖昧的溝通 , 有人人在互動中 , 常不自覺玩起心理遊戲 ,
一句話中帶有兩種意義 , 也就是嘴巴上和心理的期待不同 ,
例如..你是我最親密的人 , 難道還要我明白說出來嗎 ? 真是太不了解我了!
愛玩遊戲的人常處於..外表開心 , 內心痛苦的狀況 ,內心有很多想法和秘密 ,
卻又難以啟齒 , 為了讓別人自動了解他們 , 自然會花時間玩更多的心理遊戲 .
六.親密
親密是指彼此分享感覺 . 想法和經歷 , 雙方互相信任 , 互相坦承 ,
直接給予安撫的過程 , 溝通過程中 , 沒有隱藏的動機 , 沒有互相剝削 ,
感情可以自由流露 , 並對任何發生的事都能坦然面對 ,
越是靠近親密的時間安排 , 來自別人的安撫力量就越多 ,
不過親密並不等於性愛 , 很多時候身體很接近 , 但心靈的距離卻很遙遠 .
從一個人選擇運用時間的方式 , 多少可以看出其心理上的安全感 ,
以及尋求安撫的類型 , 在六種類型中 , 排在越下面的方式 ,
讓人產生不安全感的程度會越強 ,
這是因為得到安撫的葛能性越無法預測 ,
特別是我們不確定是被別人接受還是排斥時最明顯 .
退縮時唯一能給予安撫的 , 就是自我安撫 ,
由於沒有別人交換安撫 , 心理上就免了被拒絕的危險 ,
因此儀式要比退縮負擔更多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 但是可以提供熟悉的正面安撫 ,
消遣主要是提供正面安撫偶爾會有負面安撫 , 和儀式相比 , 消遣的安撫比較強烈 ,
也比較不能預測 , 會有比較列的不安全感 ,
在社交中 , 消遣還有另一種功能 ,就是有機會看誰適合和自己發展進一步的關係 ,
以交換更強的安撫 .
從活動中得到的安撫 , 無論正面或負面的安撫 , 通常不是馬上可以得到的 ,
需要等到活動結束後看做的好或不好才能得到 , 活動中 , 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
可能比消遣來的大 , 也可能比較少 , 端視不同狀況 .
從社交層面來看 , 玩遊戲的人往往得到強烈的安撫 ,
但在結束後 , 雙方都會覺得很不舒服 .
而從親密中得到安撫 , 比起任何形式的安撫都來得強烈 ,
所交換的安撫可能是正面的 , 也可能是負面的 , 但不會有漠視 ,
因為親密的定義是交換真實的需要和感受 , 由於親密未經計畫 ,
故在運用時間的方式中 , 最為無法預測 ,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又愛又怕進入親蜜關係中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