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泰戈爾詩歌極佳,翻譯卻極參差,若能讀得高手的譯文,實屬幸運。而翻譯得不好的(例如吳笛先生的譯文),個人以為,最好不要看。
一直在尋找翻譯泰戈爾《我的祈禱》的翻譯家。發現此篇討論泰戈爾詩歌翻譯的文章。頗有同感,也頗多收獲。故轉載。
-----------------------------------------------
鏈接: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307576.html?fr=qrl
原標題:永遠閃光——評鄭振鐸譯泰戈爾詩
貼文:百度,sfrh
-----------------------------------------------
一、幾種容易見到的泰戈爾詩集
如今,泰戈爾詩集早已不難找。英文版的,可以從網上搜到;沒有能力或是更願意讀中文版的,除各種選本、中英對照版外,還可以去看人民文學出版社版的《泰戈爾詩選》(冰心、石真譯,1958年初版)、浙江文藝出版社版的《泰戈爾散文詩全集》(1990年初版),它們都曾再版過多次,前者還被當作課外閱讀書目之一,在近年再次重印,換了一種設計平凡的封面,向全國學生們推薦。
儘管所謂的《泰戈爾散文詩全集》並不全,另外讀完《泰戈爾詩選》,泰戈爾的大部分詩作就能讀到了。然而,這就夠了嗎?讀這兩本書時,泰戈爾是否往往會給你「不過如此」的感覺?
如果是這樣,那麼你需要尋找上海新文藝版的泰戈爾詩集。找不到也沒有關係,從1981年起,上海譯文出版社將這套詩集重新出版,且比以前品種更全,如吳巖譯《情人的禮物》,便初版於1984年。這套書,1987年曾經全部重印過。這就夠了嗎?如果讀完它們,泰戈爾還會給你「不過如此」的感覺,那就遠遠不夠。這時,你需要尋找人文版的兩種單行本,作為補充:
鄭振鐸譯《新月集》(1954年初版)冰心譯《吉檀伽利》(1955年初版)
至少到1989年為止,這兩種可愛的小書都重版過。這該夠了吧?
不。還不夠。不夠。
如果你想看更多的西諦譯泰戈爾詩,那還不夠。因此,你該回到過去。為西諦譯詩癡迷的人,請隨我來。讓我們一起翻開《文學週報》,從逝去的年代中尋回鄭振鐸譯泰戈爾詩。尋回那些純淨且美好的譯詩,尋回被他們扭曲的泰戈爾。如果你想看更多的西諦譯泰戈爾詩,請隨我來。
二、綜述《文學週報》刊西諦譯泰戈爾詩
翻譯泰戈爾詩,當然絕非西諦的專利。在1922年3月1日出版的第30期《文學週報》(時名《文學旬刊》,至第81期起名《文學》,至第172期始名《文學週報》)上,可以看到兩首「太戈爾」(泰戈爾)詩:
一是《譭謗》,徐培德譯自《新月集》;一是「《園丁集》第67首」(實為第70首,報紙刊登有誤),[辚民]譯。
在這兩首譯詩發表的前後,西諦也在陸續譯泰戈爾詩。
1922年夏天,鄭振鐸選譯的《飛鳥集》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包括257首譯詩,「佔全部的四分之三以上」(鄭振鐸《飛鳥集》新序),其餘69首詩補譯於1956年;1923年秋天,鄭振鐸選譯的《新月集》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包括31首譯詩,其餘9首補譯於1954年。
在1923年8月之前,王獨清(1898~1940)譯《新月集》已由創造社出版,這很可能是《新月集》的第一個全譯本。商務印書館1924年8月初版的《星海》(上海書店1988年影印)中,有一份《最近文藝出版物編目》,其中提到:
飛鳥集,太戈爾著,鄭振鐸選譯 文學研究會叢書太戈爾詩選本新月集,太戈爾著,鄭振鐸選譯 文學研究會叢書太戈爾詩選本新月集,太戈爾著,王獨清譯 創造社出版
為什麼將王獨清譯本的出版時間限定在1923年8月之前?1923年8月27日出版的第85期《文學週報》上,刊有一篇鄭振鐸《太戈爾新月集譯序》,其中提到:
後來王獨清君譯的《新月集》也出版了。我更懶得把自己的譯下去。許多朋友卻時時催我把這個工作做完;他們都說王君的譯文,太不容易懂了,似乎有再譯的必要。那時,我正有選譯太戈爾詩的計劃,便一方面把舊譯的稿整理一下,一方面參考王君的譯文,又新譯了八九首出來;……原集裡還有七八首詩,因為我不大喜歡它們,所以沒有譯出來。 ……而太戈爾之寫這些詩,卻絕非為兒童而作的。……這正如俄國許多民眾小說家所作的民眾小說,並不是為民眾而作,而是寫民眾的生活的作品一樣。…… 十二、八、二十二。
從這些介紹看,王獨清的譯文也許採取了象徵派手法,或者乾脆用古文譯的,所以才不容易懂吧。即便如此,對這種譯本也有瞭解的必要。可是,這裡引用的這兩段話,在人文版鄭振鐸譯《新月集》中卻只能找到幾個字,儘管那裡也收錄了這篇譯序,但又改又刪,已非全貌。我曾經以為,這篇譯序原本就是人文版《新月集》中印的那樣——這個騙,已經受了十多年了。
同樣,在上海譯文版《飛鳥集》中所收的序文恐怕也非昨日顏色,但我在《文學週報》裡查不到它,但找到兩篇鄭振鐸談《飛鳥集》的文字,其一刊於 1923年7月22日出版的第80期,題為《再論飛鳥集譯文——答梁實秋君》(另一篇見第79期)。從文章看,估計當時王獨清譯《新月集》已經出版,且為全譯本,所以梁實秋才披著不贊成全譯本的外衣鬧事。於是,西諦這樣回答他:「我最佩服梁君的同學聞一多君的批評態度」。的確,聞一多的批評態度才是好的,雖然見解與鄭振鐸等不盡相同。1923年12月3日第99期《文學週報》上,刊出一篇聞一多從美國郵寄來的《泰果爾批評》。鄭振鐸一面表示不完全贊同,一面表示歡迎他的批評,兩種態度都是真誠的。聞一多的這篇批評,用詞不無挖苦之意,卻很有些深刻見解,如這一段:
「哲理本不宜入詩……泰果爾也曾拿起Ulysses底大弓,嘗試了一番,他也終於沒有彎得過來。泰果爾雖然愛好自然,但他愛的是泛神論的自然界,他並不愛自然底本身」。
從泰戈爾詩看,儘管他愛的的確是「泛神論的自然界」,卻無損於他詩歌的美。
此外,在《文學週報》還能找到兩條《小說月報》廣告。1923年8月27日出版的第85期、11月19日出版的第97期《文學週報》上,分別能看到《小說月報》第14卷9號「太戈爾專號上」目錄和第16卷10號「太戈爾號下」目錄,從中可知,除鄭振鐸外,茅盾、趙景深也選譯了泰戈爾詩集:
《歧路》選譯——沈雁冰《愛者之贈遺》選譯——鄭振鐸《新月集》選譯——鄭振鐸《吉檀伽利》選譯——鄭振鐸(以上見「太戈爾專號上」)《愛者之貽》選譯——鄭振鐸《園丁集》選譯——鄭振鐸《採果集》選譯——趙景深
這些譯文都是值得期待的,可我缺乏買到這兩期《小說月報》的運氣,就只能在下面老老實實地談收入《文學週報》的西諦譯泰戈爾詩。我想,其中的部分譯文大概也曾在《小說月報》的「太戈爾專號」上出現過,因為有時《文學週報》也會選刊《小說月報》上的文章。
三、較量:西諦譯泰戈爾詩與其他譯本的簡單比較
王獨清、茅盾、趙景深的譯本沒有見到,以上提到的其他譯本,都在我的手中。那麼,就讓我用鄭振鐸譯《新月集》的人文版單行本,還有《文學週報》刊西諦譯泰戈爾詩與其他譯本一較高下——當然,以下僅僅是我個人觀點。
此前,先列出1923~1925年《文學週報》刊出的西諦譯泰戈爾詩目錄。目前,據我未必完全的搜尋(如有新發現,將再次補充),它們共19首:
第81期(7月30日),太戈爾詩一首(《愛者的贈遺》)第82期(8月6日),太戈爾詩三首(《園丁集》,第28、34、46首)第83期(8月13日),太戈爾詩三首(《歧路》)第93期(10月22日),太戈爾詩選譯(《愛者之貽》,3首)第94期(10月29日),太戈爾詩選譯(《園丁集》,第2首)第95期(11月5日),雜譯太戈爾詩(《園丁集》,第17、18首)第96期(11月12日)雜譯太戈爾詩(《園丁集》,第35首)(以上刊1923年《文學週報》)
第158期(2月2日),太戈爾詩雜譯(《園丁集》第4首)第159期(2月9日),太戈爾詩雜譯(《園丁集》第6首)第160期(2月16日),太戈爾詩雜譯(《園丁集》第9首)第163期(3月9日),太戈爾詩雜譯(《園丁集》第13首)第164期(3月16日),園丁集選譯(《園丁集》第19首)(以上刊1925年《文學週報》)
從這個目錄看,《愛者之貽》原來的譯名是《愛者的贈遺》,後來才變得那麼完美,並為石真的譯本所採用。那麼,石真譯《愛者之貽》又如何?就用它開始比較吧。
《愛者之貽》第十三首(石真譯)
昨夜,在花園裡,我向你獻上青春洋溢的醇酒。你舉起杯兒,放在唇邊,合上雙眼微笑著。我撩起你的面紗,撥散你的長髮,將你那寧靜而又洋溢著柔情蜜意的臉龐貼在我的胸膛上。昨夜,月光夢一般漫溢在安睡的大地。……(收於浙江文藝版《泰戈爾散文詩全集》P213)
還不錯,是嗎?且再看第93期《文學週報》所載西諦譯《愛者之貽》第十三首:
昨夜我在花園裡,獻我的青春的白沫騰跳的酒給你。你舉杯在唇邊,開了兩眼微笑著,而我掀起你的面幕,解開你的辮發,把你的沈默而甜柔的臉妝在我的胸前,明月的夢正泛溢在微睡的世界裡。……
就算並不準確,西諦的譯文也比上面的好得太多。再來看看第83期《文學週報》所載西諦譯《歧路》第十二首的全文:
我的心呀,緊緊的握住你的忠誠,天要黎明了。「允諾」的種子已經深深的埋在土裡,不久便要發芽了。睡眠如一顆蓓蕾,將要向光開放它的心,沈靜也將找到它的聲音。你的負擔要變成你的贈賜,你的痛苦也將燭照你的道路,這日子是近了。
石真將這個集子譯為《渡口》,這一首的譯文是:
心兒呀,不要沮喪,天將破曉,黎明即將來到。諾言的種子,深深扎根土中,終將發芽,破土而出。睡眠,像花蕾,就要向著光明敞開胸懷,沉默終將發出聲響。負重將得到報償,苦難將照亮你的路程,這一天即將到來。(收於浙江文藝版《泰戈爾散文詩全集》P238)
這一次,西諦的譯文要好得更多。
再來簡單比較一下《園丁集》。如第94期《文學週報》所載西諦譯《園丁集》第二首中的一句:
「如果我在生的岸上,熟思死和未來,那末有誰為它們編造熱戀的歌呢?」
這一句,吳巖譯作:
「如果我坐在人生的海岸上,竟冥想死亡與來世,那末,有誰來譜寫他們的熱情的歌呢?」(吳巖譯《園丁集》P4,上海譯文版)
冰心則譯作:
「如果我坐在生的岸邊默想著死亡和來世,又有誰來編寫他們的熱情的詩歌呢?」(浙江文藝版《泰戈爾散文詩全集》P43)
冰心的譯文稍好些,但以上哪種都比不上西諦譯文。不要說鄭振鐸,別人譯的《園丁集》也可能更好些。1922年3月1日出版的第30期《文學週報》上刊出的那首 [辚民]譯《園丁集》第70首,開頭部分為:
我記得我做小孩子的時候,有一天浮一隻紙船在小溪裡。那時正是七月的一個陰天,我快樂的做我的遊戲,浮我的紙船在小溪裡。
吳巖譯《園丁集》第70首開頭是:
我記得我童年時期的一天,我浮一葉紙船在溝渠裡。這是七月裡潮濕的一天;我獨自一人,玩得好生高興。我浮我的紙船在溝渠裡。
冰心譯《園丁集》第70首開頭是:
我記得在童年時代,有一天我在水溝裡漂一隻紙船。那是七月的一個陰濕的天,我獨自快樂地嬉戲。我在溝裡漂一隻紙船。
冰心的譯文稍好,但以上哪種都比不上[辚民]的譯文。雖然不知西諦是否譯過《園丁集》第70首,但從[辚民]的譯風看,他譯的泰戈爾詩照西諦還有一大段距離。
鄭振鐸譯《吉檀伽利》不可見,無法與冰心譯本相比,下面惟有比較一下幾種《新月集》譯文了。第30期《文學週報》刊出的徐培德譯「太戈爾」詩《譭謗》,第一句就叫人討厭:
「為什麼原故有那些眼淚在你的眼睛裡,我的孩兒?」
這一首,在人文社版鄭振鐸譯《新月集》中名為《責備》,該句譯文為:
「為什麼你眼裡有了眼淚,我的孩子?」
不知冰心是否專門譯過《新月集》,但冰心譯《吉檀伽利》的第60、61、62首,即鄭振鐸譯《新月集》中的《海邊》、《來源》、《時候與原因》這三篇。比較一下,就能發現,冰心的譯文比較拘謹、冷淡,無法體現出詩中特有的那種男子,尤其是泰戈爾那樣的男子在詩中流露出的(與女性比較而言,絕無對女子的貶意)熱情、率真及泛愛胸懷。冰心的譯文,本是好的,與鄭振鐸相比,竟黯然失色。這是為什麼?我認為,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譯者是否不能夠與作者相互「重疊」,成為相似甚至相同的一個。
泰戈爾詩中,「孩子氣」與「成人氣」往往不相上下,裡面有夜月般的沉靜,水晶般的通明,兒童般的天真,對自然界的泛愛,可也有烈火般的激情,智者的感喟,不媚權貴者的桀驁。因而,泰戈爾的詩終究是陽性的,讀了它們,恍如看到一個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阿基米德——為了所追求的,甚至不惜生命,癡,然而誠。故此,《新月集》這一類的詩集尤為難譯。然而,對鄭振鐸來說,這些都不在話下,尤其是《新月集》,而他譯的《新月集》也的確可以用絕美來形容,因為,他不但能夠與泰戈爾相互「重疊」,且同樣具有《新月集》中的濃烈「孩子氣」。別的泰戈爾詩譯者,卻往往不能夠如此。寫過《寄小讀者》、《小桔燈》的冰心可以算有一點「孩子氣」,但與西諦比還嫌不夠,她的《小桔燈》等文字裡面,終究還不脫隔膜口氣,她譯的泰戈爾,也拘謹了一些。鄭振鐸的「孩子氣」到底有多重?請讓我引用幾段葉聖陶為鄭振鐸夫婦編選的童話集《天鵝》所作的序文說明:
安徒生有童心,人稱他為「老孩子」。因聯此想,振鐸的適當的別稱更無過於「大孩子」了。他天性爽直,……這種純然本真,內外一致的情態,惟有孩子常常是這樣的。朋友們舉行什麼集會,……往往輪流講個笑話,……論到振鐸,他總說,「我講一個童話。」於是朋友們嘩然笑起來,……。他訪問朋友的家裡,……總先去找那些孩子,……孩子們當然高興,……盡鬧盡舞,常常有壓扁了他的帽子弄破了他的眼鏡的事情。到他想要走時,也許並沒有同主人談過一句話。(《天鵝序》,原載《文學週報》1924年12月1日第150期)
「孩子」而且「老」,才能寫出《新月集》這樣的文字,才能將《新月集》這樣的文字完美地譯成中文。
翻譯泰戈爾詩,當然絕非西諦的專利。然而,有西諦在,泰戈爾便不會給你「不過如此」的感覺。西諦譯泰戈爾詩,將永遠閃光。我希望,最終可以讀到所有的西諦譯泰戈爾詩。
最後,讓我用以上的所有文字作為鄭振鐸先生的懷念——沒有他,國內文壇是寂寞的,始終是寂寞的。
補記
我曾在上文中說,「趙景深的譯本沒有見到」,這一是因為我檢索不細(第一卷複印得實在模糊,有時很難看清),二是我沒想到《文學週報》中也會刊登趙景深先生譯泰戈爾詩。今晚,查找一篇施蟄存先生的文字時,意外在1924年3月17日第123期《文學週報》上發現趙景深「譯太戈爾採果集兩首」,為《採果集》第 27、第41首。當即找出湯永寬先生譯《採果集》(上海譯文版)與浙江文藝版《泰戈爾散文詩全集》中所收吳笛譯《採果集》中的這兩首。具體比較過程就不在此細說了,因為我這篇文字的目的主要是比較西諦譯泰戈爾詩,但我想要說一下我的比較結果。趙景深先生的譯文很精彩,也不乏妙句,但散文味終究濃了些,湯永寬先生的譯文卻很美好。鄭振鐸先生之外,或許只有湯永寬先生譯的泰戈爾最可讀罷。至於吳笛的譯文,恕我笨拙,我實在看不懂其中的意思。將泰戈爾「扭曲」得最厲害的,除白開元先生外,難道是吳笛先生?現在,我還不能確定。另,今晚在地攤看到湖南人民1982年版《吉檀伽利 園丁集》,張守義裝幀,葉聖陶題字,封面雖美,既非西諦譯本,終掉頭不顧。
-- the end --
PS: 照片攝於20080528, 去理縣的路上。
PPS: 求學之路,或如蜀道。山高路遠,路途險峻,風景極佳。惟不要忘記修路的人 -- 有感於尋找《我的祈禱》的翻譯家。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