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就經常幫忙做家事的孩子,長大以後無論在人格的健康上、工作的成就上或經濟的收入上,都比那些不做家事的孩子來的高。事實上,協助做家事除了培養孩子勤勉耐勞的好習慣外,也會發展其認同家庭的隸屬感、完成工作後的成就感、體恤他人的合作態度及對家庭的責任感。這種良好習慣一但養成後,即使日後孩子碰到一些困難或逆境,也比較有信心去面對與克服。
三到六歲的孩子想主導自己的行動,所以會很積極的去學會行動的方法,因此我們要利用生活中的許多情況,讓孩子幫忙做家事。就讓我們從早上起床後的疊棉被開始吧。有些媽媽會認為: 『去幼稚園老師自然會教的啦』又或者是時間壓力的關係,在忙亂的早上總是三兩下幫孩子做完所有的事情。這麼一來,久了以後孩子會變得不想做事,因為孩子會認為“那是媽媽的事“( 可怕吧!) 從小都是媽媽服侍,不用自己動手的孩子,會對自己不協調的雙手感到不耐煩,也覺得自己動手是很麻煩的事。那麼我們要怎麼帶孩子疊被子呢?以愉悅的口氣,快樂的問答方式進行,不知不覺中你會發現所有的事情都完成了。『起床後要做甚麼呢?』『被子的角有沒有對齊呢?』『今天媽媽讓你自己想,你知道接下來要怎麼做嗎?』 爸爸媽媽也可以利用孩子聽得到的場合,間接的說: 『這孩子最近愈來愈懂事了呢』 或『看來某某最近很會疊棉被呢』間接而淡淡的稱讚往往會給孩子帶來積極鼓舞的作用。
擦地板也是一個很好的練習。班上有一位才三歲的孩子,他初次離開父母探索這新奇的世界,有時難免會想媽媽,Michelle於是帶著他擦地板,藉著工作疏導他想媽媽的情緒。Michelle教他怎麼提水桶、扭抹布,接著把膝蓋著地、抹布平鋪在地上,雙手放在抹布上,來來回回的擦著橢圓形線裡面的地板。擦呀擦的,過了好一會兒,汗流浹背卻兩眼發亮的小阿錠高興得大喊 : 『我把教室擦乾淨了』小臉蛋上煥發的是滿足和自信的神采。對朝著『自立』成長的孩子而言,『自信』 是最大的禮物。
用完晚餐後的收拾整理也是教導孩子做家事的契機。可以從吃光光的空碗盤開始讓孩子練習收,做得不錯之後,就讓他拿還有剩菜的碗盤,最後是有湯汁的碗公。手持碗盤行走時,要讓孩子一次只拿一樣,兩手捧好杯、盤、碗等,腰桿打直、緩步向前走。養成習慣後,孩子端東西時自然會穩重又謹慎。
洗碗的時候,可以幫孩子預備一件小圍裙、一把小椅子,讓他可以自己踩著搆到水龍頭,洗碗精、菜瓜布也要擺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再開心的宣布『洗碗時間到囉』,然後對孩子說: 『洗好了,要叫媽媽喔』之後就離開孩子身邊,一邊做自己的事、一邊觀望孩子洗碗的情形。請永遠記得: 只給予孩子必要的協助,他會做得出奇得好。
前面我們曾提到鼓勵孩子做家事可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透過家事的責任分擔,的確可激發出孩子對家的一份情感和責任感。『責任分擔』的範圍涵蓋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活動。可以把工作項目先列出來,貼在牆上。例如: 整理書櫃、掃地、爸爸倒垃圾時幫忙拎垃圾袋等等。孩子可以每星期選擇一次自己要分擔的工作,然後每天持續的去做。把日常生活的工作讓孩子來分擔,讓他們去實踐並負起責任,是幼兒後期( 3-6 歲)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
孩子不只需要有趣的家事可以做,更喜歡正確的知道如何去做,正確性會深深的吸引孩子,使孩子持續的工作。有的爸媽曾這樣的抱怨過『叫他摺個衣服都不摺』、『要說幾次才要去洗碗呢?』 其實孩子之所以不做,爸媽們要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是否不知道該怎麼做?為了要讓孩子了解做事情的方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 一次只教給孩子一個活動。例如: 摺衣服。
(二) 再把「摺衣服」的一連串動作一一分解。
(三) 為了配合這時期的孩子的心智節奏,我們要把速度放慢。孩子會開始思考並去理解動作的每個環節,因此他們會認真的盯著動作看。把動作的速度放慢,可以讓孩子看得更清楚。
(四) 正確而有意識的做出來的動作會吸引孩子的注意。相反的,如果你漫不經心的進行,就不能吸引孩子的目光。
(五) 動作和語言要分開來。孩子的視覺和聽覺雖然已完全發達,但還沒有到可以統合使用的階段,所以眼睛在看,耳朵也要同時聽的時候,是沒有辦法專注的。
當孩子看到爸媽以分解的方式示範他們想學的動作後,就會自己思考而且想用自己的身體去做做看。正值隨意肌調整期的他們,一直要做到完全能夠隨心所欲的完成動作才會滿足。這樣反覆的練習過程,對孩子來講是彌足珍貴的學習經驗,因為真正的學習不只是看一看、聽一聽就算了的,還要實際去進行,唯有透過理解和經驗的交互運作才算是真正的學習。
此外,孩子是否樂意做家事有時也取決於家中帶領他做家事的人的態度。
示範給孩子看的時候,要帶著愉快的心情、興致勃勃的去進行。成人的態度愈興沖沖的,孩子會越樂意去做。我在以前工作的學校曾有這樣的經驗。有一個助教,在我請他帶孩子刷桌子的時候,大概是前一晚睡不好的關係,他顯得意興闌珊、面無表情,也刷得有一搭沒一搭的。所以孩子刷起桌子來也是有氣無力的,一副「累死人了」的表情。觀察到這個狀況的我,決心要重新帶孩子進行這個充滿樂趣的工作。到了隔天,找了一個適當的時機,我再一次邀請孩子練習刷桌子。我熱切的、充滿興致的表情、在與孩子眼光交會時發亮的眼神,都告訴孩子這個工作有多麼的好玩;我使勁的刷、樂在其中得用海綿吸泡泡,孩子們看著看著,興趣就被激發了,他們急著想自己做。當他們自己進行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他眉飛色舞、渾身是勁的樣子,表現出與昨天完全相左的工作態度。由此可知孩子很敏感,成人的表情或行動會傳達給他某種愉快的暗示力量,讓他想積極的投入成人所引導的工作。當孩子的興趣真正的被引發之後,他會自動的進行。相反的,如果成人以命令的語氣或露出很討厭做某事卻要孩子去做該事的態度,孩子就會厭惡做家事這件事情。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孩子能夠享受和您一起做事的時光只有現在!何不讓我們把握這個孩子想自己行動的契機,幫助孩子邁向自立之路! By Michelle
Michelle曾至英國攻讀蒙特梭利課程,是合格的AMI。歡迎各位先進到
http://tw.myblog.yahoo.com/washington-kids 分享教學心得,謝謝!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