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28 15:22:34| 人氣290|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軍研發武器之個人觀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的軍事力量還是很差!
即使研發出雄鷹戰機新的機能和功能
但是~整體性的實體應戰能力還是有缺陷並無很大突破
實則只是拼湊和累積式的增強
依我個人觀點 國軍應與中研院和企業 研發飛彈與載具
如果是依空軍而言
飛彈外型和效能是最為主要研發方向
對飛行來說 其彈體外型是影響主機體飛行的因素
載量深受限制~須飛回補給
載彈的總體重量也會影響飛行效果
更無法做長期迴鬥與策略性破壞之標的
個人覺得飛彈外型應型小質輕,以適合一機多彈
來進行策略式密集攻擊 且能防禦多數敵軍圍剿
當然載具之研發也相當重要
若能研製出自動後倉補給裝置
就更可搭配前述之
個人觀點
以四彈裝型之載具來說;
取用左輪手槍之填彈方式
來改造一般傳統飛機之飛彈補給裝置
使傳統開放關閉式之縱向
換為左右連橫之旋轉式
以取得機體倉內儲彈系統之多量彈具
以上之觀點 僅適合配載小型彈具之研發
型小質輕之彈具~就可方便於長期飛行作戰
和有效之策略性點密集破壞
若搭配紅外線導引以及熱能式之追蹤
更可有效嚇阻敵方以及制敵
看了近日報導戰機之相關新聞
再來比較對岸之軍事發展
對於空軍纏鬥而言
仍是小巫見大巫!花了如此龐大經費研發戰機
卻是點實際效用也沒 更遑論研發新型戰機?!
只是東湊西湊~卻不針對實戰時之弱點檢討
對症下藥
其報導增加百分之20上空時間 多增2枚彈數
但~以實戰而言
只是多穿件外衣仍然抵不住穿彈身亡
以量取勝 
早已不是現階段兩岸軍事力量台灣勝算之關鍵
而是在於先進武器技術的研發~在無國際援助下
如何脫穎出在這科技武器貧乏的台灣
奪取致勝先機!

台長:
人氣(290)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心情寫真 |
此分類下一篇:高雄好吃的陽春麵
此分類上一篇:小心傳網址的人 那是病毒!!

tomcat
即使研發出雄鷹戰機新的機能和功能
但是~整體性的實體應戰能力還是有缺陷並無很大突破,實則只是拼湊和累積式的增強
-----------------
老美滴限制是很難突破(無怪乎空軍寧買新滴F-16)
2007-03-28 17:29:42
??
我可以明確地說,你提出的觀點是不可能的。
彈体小,固然增加了載彈數量,但是導彈的飛行距離和破壞力就必然要下降,彈頭爆炸后產生的碎片飛行距離也要降低。
其次,沒有相應的雷達導引,根本做不到“一次指揮多枚導彈”,就算可以,也是在非常小的夾角之内(不超過6度)。這樣的話,能夠對付多空域,多方向的攻擊嗎?顯然不能。
另外說一句,我是大陸的。
2007-03-30 12:25:07
版主回應
謝謝樓頂的指教
至於最後一句 就不必補充了
純粹武器討論
2007-03-30 18:58:42
??
不客氣,隨便轉轉。
2007-03-30 23:59:47
阿楨
雄三E攻陸「巡弋」飛彈如何?

大概又如台長所言:「只是拼湊和累積式的增強」

衛星導引,彈頭威力和航程尤其美國老大設限等不解決
大概如我台下文(小引)所言:

(小引:本館的首篇軍文挑上剛起飛的「雄鷹」上圖左為舊「經國號」

由下文可知早在2000-07-31:國防部高層透露,行政院已允諾透過國防部撥給國營漢翔公司七十億元,分七年進行空軍「聯合反制載台」研發計畫,以經國號戰機為基礎,增加航程,選擇搭配先進科技和中科院研發的多項空對地「反制武器」,作為空軍「有限反制」作戰的投射載具,以達「有效嚇阻」戰略指導,並呼應陳水扁總統「決戰境外」的戰略構想.

可惜IDF原來的缺陷並未因加大了油箱而改善:「由於發動機推力不足,所以其速度與機動性都達不到原設計要求。加上其作戰半徑才600公里,限制超載才 6.5g,最大外掛重量才907千克,大大限制了它的機動能力和攻擊能力,其防空、奪取制空權、對地面攻擊、反艦作戰能力都有限.」

其因在雙小發動機先天所限,雄鷹後來為起飛而增加的二個加速器又吃掉了不少油,小雷達的空海搜索距離也未因電腦的升級而有所改善.

這樣何必花七十億?徒有從經國號改名為雄鷹的「去蔣化」和「以鷹制龍」之政治意圖.

為對比,下篇介紹共軍「梟龍」戰機從殲七而來的改造過程.)
2007-03-31 16:09:59
??
經國戰機其實是有設計問題的,就凴所謂的“頭盔顯示器+視網膜跟蹤系統”等等,在空戰中就會佔據優勢嗎?
按照空軍作戰要求,實際上是“系統化”的,也就是說,某一個武器的先進,並不代表系統的先進。一個武器先進與否,也不是由分系統是否先進來決定的。
2007-04-01 14:23:08
迷幻深深
個人觀點而言~
目前台灣導彈技術的確欠缺研究之資源
加上楨大所說美國設限之問題
所以並無法去針對現有國外購買之導彈技術
並且再去做更上一層之((有效))改良或承襲技術
做另一波新概念思維的戰略導彈之
我想最主要的還是資源和技術人才的欠缺,
如導彈的燃料購買問題?
並不像大國所擁有豐富之天然資源
而又因政治因素和國際影響上
限制了燃料輸入也大體的影響新導彈的開發
在技術層面上,如二樓客倌所提及戰機系統化
上述之系統是為戰略輔助性之用是為更方便
戰術人才之戰略應用
在實體戰鬥中的確是有加分效果!不過前提
是要整體空軍戰術運用得宜
至於先進武器在台灣而言多半依靠國外購買進來
雖得體卻無得神~而這也是顯示出
台灣研究戰鬥機體研發技術之人才匱乏
的確也發台灣當局省思和要加強之項目
而發射導彈後之輸出效果
本人認為並非爆破方式之唯一
如脈衝方式等等也是輸出考量其中之一
在現今科技發達之時代~(破壞)而言已不是
傳統時代只有爆破來做破壞效果之
依本人看法,可應用企業管理之6W來做研發
輸出效果與功效及其主體之設計。
2007-04-02 11:23:5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