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0-04 16:03:00| 人氣5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以為的恐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那段自以為的恐同回憶】

沒有要論述立場,只是回想起自己的「心路歷程」罷了。
(反正到文末立場不辯自明)

想起國中一位同班同學,男生,聲音卻嗲嗲的,其他人變聲同時,他卻沒有太明顯的變化,因為名字有個鵬,綽號就變成大媽/大鳥。現在想想那綽號完全沒有邏輯。(我自己國中因為跳遠姿勢怪就被叫成青蛙也沒好到哪去。)

上了高中,大鳥唸隔壁資優班,但因為國中就沒有很熟,互動自然更少。一直有印象的是他依然嬌嗲的聲音,和有點女性化的動作,常被拿來揶揄模仿,當然「娘娘腔」 之類的形容詞絕對少不了。至於他只是比較女性化還是同志?那個年紀哪懂這些。

大學系上也有一位風格特立的同學,私底下也會被我們以「娘炮」形容,跟他的互動也保持著一點距離,不喜歡跟他有太親近的接觸。在那年紀,對一直在追求著女性的我而言,那種陰柔路線的男生,是沒辦法了解的生物,同性戀也是一種有著恐懼想像的族群。同學去當兵前,會嘴砲洗澡撿肥皂時要小心、別當軍中情人、小心士官長/輔仔個別輔導等屁話。

接觸劇場後,認識不少同性戀朋友和工作夥伴,也逐漸明白,那種講到同性戀就鏈結被侵犯的擔心根本是杞人憂天,也是一種思想與語言上的暴力和不公平歧視。

在紐約時,有個作業訪問了牙買加的同學,記得他講著老家曾有過一段時期,同性戀者會被綁架、私刑處死,然後棄屍,屍體上還會寫著各種不堪的辱罵字眼,即使當地人士都猜到是那些激進份子做的,卻沒有人會去檢舉。說著這段話時他眼神似乎看著虛無的遠方,我不清楚他到底是恐懼還是心死。但他最後回過頭說;「That's why I love New York City. Glad to live here.」

處理兩年前Re/turn的Willy角色時,最後決定的方向也只是去詮釋一種喜歡的感情、忌妒的糾葛,再到最後的分別。那只是一種人與人間單純情感的互動,不因對象是男是女有所分別,都是一種身為人共有的情慾本能。

即使經歷了這些事,同性戀者到底肩膀上有甚麼壓力,現實中有甚麼難題,老實說我依舊了解有限,甚至從根本上就沒辦法理解。因為我不是。再怎麼用我貧瘠的想像力,也不能重建和體會對方一生面對過的種種問題。我又憑甚麼去評斷?五、六年前我仍覺得自己有恐同症,而現下互動最頻繁的朋友和工作夥伴卻都是很有才華的同性戀者。

多元成家的議題,最近沸沸嚷嚷,認識的朋友中反對支持者皆有。反對論述中我不滿意的,是各種以倫理、教義、價值觀等的捍衛說法。我這種沒有信仰的人,自然也不能理解信仰的力量有多堅定,強大到可以去否定一個人生存的價值,並且妖魔化另一個族群和貼上邪惡的標籤。要嘛你就老實說出你不贊成的理由,不要用因為天父、聖經、傳統說怎樣所以不該怎樣的說法來尋求認同。老爸命令你去跳崖你會照著做嗎?(撲通~~)

扯到強暴、雜交、甚至亂倫更是荒謬,異性戀在這些事情上就完全乾淨清白嗎?個人偏激的想法是,如果異性戀結合有負擔家庭責任的義務,同性伴侶想一起來體驗這種辛苦,要追求違背生物本能的感情專一,當然歡迎一起來找罪受啊!憑甚麼過30多歲的單身異性戀男女就要老被問,「啥時結婚啊,有沒對象啊?」我好多次都想回:「不好意思,我分手了,改交男朋友喔。」然後看看這些明明跟你不熟,卻老愛打探的人會有甚麼表情。(不過話到嘴邊就還是收起來了,這種玩笑不開也罷)

Plurk上合唱團朋友問了一句:「如果家人也是持反對多元成家的想法,該怎麼溝通呢?」本來想說些甚麼,卻想起自己很愛講的一句話:「種種爭執到頭來都是信仰/信念問題。」價值觀爭執往往無解,能做的,只有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來,像餌一樣放著,但對方能不能吃下去能不能消化,願不願意改變想法,卻是個人的修行,強迫不來。至少我慶幸因為有著不同的工作領域,讓我認識不同族群,聽聞不少事,改變了想法和價值觀,也了解過去自以為的恐同有多麼愚蠢。

上學期某天,一位高中學生說,「老師,我很會演同性戀喔。」然後扭了一下身體,我笑了笑,沒說甚麼,想想也不需要說甚麼。

台長: Chung Min Yin
人氣(5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心情整理 |
此分類下一篇:【上班族與紙箱的象徵意義】
此分類上一篇:【拓也哥與戲劇課】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