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想在讀完『香水』譯本後寫寫電影的小評,難得想寫剛演沒多久的片子,因為紀蔚然教授跟俐文說過,『寫作需要距離感。』我蠻同意這句話的。
大概因為香水這小說在文字上實在太令人玩味,改編的電影其實已夠令人讚嘆,但總覺得和文字比少了點什麼,才讓我急著想寫電影的小評。
但此文寫來拼命離題,大概因為前幾天看PTT Drama版,網友橙先生對宋美齡的劇評,卻有鄉民回文說:『為什麼做觀眾甚至看戲的人要去想成本呀?』這句話,讓我翻了自己以前寫的劇評,想想那自以為是文藝青年的一段歲月,整理一下寫出了這一篇:
曾試著寫過一些劇評,但發現劇場演出實在是稍縱即逝,除了那幾天有一起進劇場看戲的人外,能對同一場戲有共鳴的人實在是不多。而往往剛散戲,自己的情緒仍起伏著時(可能是被激怒亦或是被渲染),寫出來的東西往往是情緒性的發洩。想要保持距離客觀論述的難度實在有點高。但往往隔了幾天再來回想時,當時凝聚的情緒卻已消散,再想寫出劇評時,卻又像燉湯沒了湯底,少了一味寫來如嚼蠟似地無趣。
同樣地,我也不太喜歡評剛看完不久的院線片,因此今年度雖然看了不少電影,而且多為佳作(比如頂尖對決,開戰時刻等),我總喜歡等到有了出租片後,再次回家欣賞。
一部好片給人的印象是深遠的,雖然隔了一段時間,但我的記憶反而會保留住印象深刻的畫面,而且已經知道劇情,第二次欣賞時,能分心去注意一些鏡頭、畫面構圖,甚至可以邊看邊思考故事結構和論述邏輯。往往能幫助我對片子的評論不單純的只有『劇情佳!音樂棒!好!推!值得!』或『什麼爛片!』這幾種評語,有時更會帶著思緒跳出劇情之外,天馬行空地進入更深沈的世界。
(雖然這麼寫,但常常是看過的好片出了DVD,卻覺得已經看過了,還算不錯,沒有特別想評,又覺得再花100大洋看一次有點小貴。於是這電影的評論又沒下文了…)
再說到進劇場看戲,看戲往往都不知道製作內容為何,如果再加上以另類的詮釋手法,有些戲光是跟上劇情就夠讓人神經衰弱了,有時則是看了一場全盤不知所云的製作,更有只是想當個欣賞的觀眾,卻被劇作家當成消遣批判的對象而不知所措。
有著上述這些狀況,加上一張最少也要300元的戲票,卻不能讓只想附庸風雅、見識表演藝術、娛樂一晚的觀眾得償所願,即使劇場演出是那麼不容許差錯,演員竭盡心力流暢揮灑的演出,卻往往讓一般觀眾大嘆不如一張電影票值得。
相較於電影業和劇場演出,光在保存及可重複鑑賞這兩點上,就讓電影比劇場生意盎然了多。大多數的劇場演出頂多都是由各劇團存檔紀錄,鮮少有公開販售的,(相聲瓦舍算是表演團體中非常積極經營這塊的,新演出沒多久即可在市面上看到VCD加CD合集。再來就是雲門、表坊長年累積的演出),而比較台灣作戲的成本跟好萊塢製作電影相比,雖然在金錢的『量』上不能相比,但算算演出場次和能夠觀賞到的票房人數,即使佳評如潮的好戲,一旦無法像歐美得以在固定劇院長期演出累積票房,製作一齣戲劇演出在金錢消耗的『質』其實跟製作電影是相當的。
一個製作,如果因為資金不充裕導致演出有任何缺失,觀眾的確是沒有義務也沒有責任,身為觀眾,只要你爽,自然能對你直接接受到的一切大發意見。
幾年前,我也喜歡只當一個單純的觀眾,只想看到能娛樂到自己,能爽到我心坎的演出或電影,也曾對剛結束合作關係的大風劇團的舊製作,在自己blog上大肆批評。(也因為這過程,讓我覺得自己寫劇評,只有透過眼睛而未經大腦,太過情緒化同時論點太狹隘而止筆。)
在電影上,我承認我是個庸俗的好萊塢電影派,我不趕影展,不愛藝術片,不愛蔡明亮,不支持國片,更別提那滿城奶浪的黃金甲。
在劇場演出上,我不因演過幾個小演出而以『劇場演員』自豪,說穿了,我也只是個稍微會唱歌,然後不安於合唱音樂舞台的Singer。離開合唱團後,參與過一些劇場製作,接過幾場劇場crew,試著寫過劇本,逐漸發覺要靠創意賺錢,我不是個傑出的原創者,也沒有藝術家的風骨,我是個市儈的糞青,理工科的訓練倒讓我批判和改編的能力比原創強多了。
但是批判評論總比創新來得容易,也許是參與過創意的發想,無論是燈光舞台設計,或者劇本撰寫的難度,都不是我這種光有熱情的半調子能輕鬆處理的。慢慢地讓自己不再那麼尖酸愛挑剔,相反地,即使是爛片爛戲爛書,還是試著盡量去發現中間值得玩味的地方。前些日子看了應該能歸屬爛片區的『飛機上有蛇』,我一向覺得看電影何必花錢去看動物片,還不如去看『動物星球』或Discovery,可愛的動物倒是值得擁抱(如『極地長征』、『快樂腳』、『企鵝寶貝』),但去看像『大蟒蛇血蘭花』、『飛機上有蛇』這種B級動畫特校恐怖片嚇自己,何苦?
偏偏我女友俐文總愛在爛片中尋找可笑可娛樂之處,『飛機上有蛇』看完我倒也沒馬上貼上爛片標籤,反而覺得這種幽閉恐懼和野性奪命的恐怖,倒是比某些刻意經營的懸疑恐怖片來得更嚇人和真實,畢竟鬼可能不存在也害不到你,但被毒蛇咬上一口死得倒是既痛苦又快速,竟然欽佩起這惡搞片的創意組合了。
雜七雜八的說了那麼多,正文『香水』還沒開始,倒還簡單評了『飛機上有蛇』一下。
總之,娛樂產業的花費龐大,一齣大戲大概就可以抵掉一個上班族兩三年的薪水,看看台灣這麼多負債中的劇團,還是感嘆『文化產業總是條犧牲奉獻的不歸路』,希望大家多多鼓勵支持這些努力中的藝文團體,離開電視機走入劇場,少看點潑婦罵街的『金色摩天輪』,或者愛不對人又搞大肚子玩出人命生離死別的濫情韓劇。台灣新聞以及電視劇的邏輯和水準,除了降低智商外沒有任何助益。
轉而對這些表演團體多些溫情和擁抱,多找些人去看戲、聽聽音樂會,多支持一下,至少,看完想罵時,有多幾個人陪你一起罵!
不過呢,有些小劇團作爛戲賠錢,真的是活該。反正大夥消失個一段時間,等到金錢籌妥,計畫寫好,靠著劇場演出不能錄影,不能被重複批判。嘿!翻個身又是一條好漢,歹戲再起,大夥再度上台過足戲癮,才不管地雷是否炸翻支持藝文活動人士的心酸,只要後台有送給老子的花,推開後台門,親朋好友粉絲促擁,老子又演了一檔戲,爽的勒!
(唉呀?我罵到那個團啦?還是留點口德,就此打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