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瞿欣怡
丹麥 Tools Design
兩個年輕設計師創業,當然撞得鼻青臉腫,但是正因為年輕,他們很快地學會整合「創意」和「生意」的方法,把產品由丹麥賣到全世界!
真正的創意,是絕不對生意說No!
10月初,台北街頭出現了兩位丹麥人,他們張著安徒生童話裡的大眼睛,為自己設計的產品,嘗試在北歐熱方殷的台灣打開市場;撇開他們有趣動人的餐具和食器不談,他們曲折的創業過程,更像是全球化時代裡的新童話。
由傑生(Claus Jensen)跟胡貝克(Henrik Holbaek)創立的Tools Design,曾經僅是一家抱著設計圖沒人理的小工作室,1989年成立以來,他們從滿腔熱情卻不懂市場、行銷,到1996年獲得Eva Denmark集團青睞,授權自創「Eva Solo」品牌,成為丹麥重要的新生代設計師商人(designer businessman),過程幾乎就是一部青年成長史。
Tools Design能夠有今天局面,他們有很多堅持,第一個堅持是:「設計師不該堅持己見」;第二個堅持是:「為了維持產品的好用與方便,每一件產品都要可以丟到洗碗機洗。」
做商人不難,只要你想賺錢
「千萬不要拿著同一個點子,到處問人家要不要用,」他們對年輕人提出嚴正的警告,他們說:「要永遠有『新』點子,而且,一年要有50個、100個。」會嚴厲,是因為他們也曾犯過同樣的錯。工作室成立之初,他們畫了一些圖,捧著它像寶貝一樣,找人投資,結果一個點子也賣不出去。他們恍然大悟,設計師賣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與業主溝通的方式」。
「樂意和市場對話」的態度,是成功「設計師老闆」的第一要件,他們認為,如果設計師一直堅持自己的意見,就聽不到別人的聲音。經過當年無數次的失敗,他們嘗試改變策略,開始認真聽進別人怎麼說,業主不會只說「這不是我要的」,他們也會說:「但是我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東西,換個新鮮方法試試,也許行得通。」也許後來定案的設計跟最原始的點子已經天差地遠,但是設計師可在虛心的溝通中得到機會—「先混進入公司內部,想辦法為企業量身訂做,讓那些原本無法捉摸的業主忍不住驚嘆:哦!這傢伙應該可以做出我們想要的東西!」傑生跟胡貝克比手畫腳指出。
對Tools Design來說,做商人一點也不困難,因為想要獲得好的報酬,這是唯一的路。設計師需要兩種人格,他們說:「要能溝通,不要告訴別人『我只做這個』,那根本就不是好的對話。別忘了,外包設計的業主也會希望能夠驕傲地告訴別人:『這是我們公司的產品。』」他們一再強調,年輕的設計師不應自認為是藝術家,應該定位自己是諮詢者。談生意時,要記得顧客賺錢。
關起門,才是藝術家
Tools Design對設計自有堅持,但那是關起門來的事。在工作室,要堅持品質、要搞創新都隨你。傑生笑說:「我們大概每小時有15分鐘在吵架,」胡貝克反駁:「那可不是吵架,是熱情與靈感的宣洩。」從創業第一天以來,他們總是互相搭配遞補。跟他們的採訪約在飯店大廳,一大清早,兩個人都還有睡意,但是胡貝克還是用有濃濃丹麥腔的英文,很熱情地回答問題,碰上無法表達的意思,傑生馬上有條有理地接著說下去。
合作之初,他們也會很用力地說服對方認同自己的設計,後來他們發現,只要兩人中有一人不喜歡那件作品,就表示它不夠好,「應該再丟回抽屜裡」。他們的抽屜肯定塞滿了所有停擺的設計。每次只要手上的東西超過3天想不出新點子,他們就丟到抽屜,放個一兩個月,甚至半年,然後再拿出來想。
用一個東西順手到忘了它的存在,就是好設計
Tools Design的設計絕不唱高調。相反地,胡貝克為產品定下一條守則,既然設計的是餐具:「每一樣東西都要可以丟進洗碗機,」每一樣設計都來自他們生活的經驗,「解決生活上的麻煩」是他們設計的起點。傑生非常熱愛烹飪,就算是半夜兩點,他也要下廚弄法國菜來吃,當他使用自己設計的工具,發現真的很順手,而且不管用幾年都好用時,他就忍不住得意:「設計是了讓生活更井然有序,當你用一個東西順手到忘了它的存在,就是好設計。」
沒有譁眾取寵、沒有艷麗色彩,他們的設計最常使用金屬色調,或者沉穩的黑色。他們不一定要像舞台上的知名設計師一樣,瞇著眼享受鎂光燈,但他們設計的調味料瓶罐、不漏水的水壺,總是在餐桌上恰如其分地散發出安靜的魅力。
這樣一間小巧公司,內蘊深厚,有自己的個性。他們不會因為自己小,就急著想擴大,相反地,他們珍惜現在的規模,看重自己的獨特性。這種商人,安靜踏實,讓人安心。誰說做設計師老闆要天天見報天天應酬?要有個性要有新聞話題?Tools Design表現的沉穩,也是另一種典範。
克勞斯.傑生(Claus Jensen)
1966年生,畢業於丹麥設計學校,主修工業設計
亨利.胡貝克(Henrik Holbaek)
1960年生,畢業於丹麥皇家藝術學院,主修工業設計
Tools Design
1989年成立/設計師人數:2人
橙果 Michael Young + 蔣友柏
愛好自由的設計師,如果真的應付不來險惡商場,那麼找個比你冷酷的合夥人,是個更好的創業模式……
只當1/2老闆,換來100%自由
雖說現代的設計師愈來愈有經營的能力,但萬一你還是自覺不夠精明有效率,這時找個能欣賞設計的管理型合夥人,也是個新策略;去年在台北創業的橙果設計麥可‧楊(Michael Young)與蔣友柏,就是這樣的國際組合。
二人組的麥可,來自英國倫敦,設計的家具和家飾作品已被許多博物館收藏,是個才氣洋溢的大男孩;蔣友柏學資訊管理出身,專才是金融。在橙果,麥可負責管理設計團隊,蔣友柏負責經營和業務團隊,分工清楚。
蔣友柏認為:做一個經營者,就是要夠狠,設計的東西賣不好,你就聽我的
由商業角度看:他們倆個就像Gucci的湯姆‧福特與迪索洛;Prada王國裡的Prada小姐與她的丈夫伯特利,一個管創意、設計與行銷;一個打天下,談判桌上決不留情。
談到商業,蔣友柏面露「兇」光:「做為一個經營者要『夠狠』,對外不該接的案子就要推掉,對內該說的話就要說」,連合夥人麥可都覺得他夠冷酷。「設計本來就是製造業,就算讓產品更友善、更獨特,都還是要生產的商品,」蔣友柏堅信以成本為考量、「好不好賣」為原則的生意人,絕不可能搞設計,這也是他和麥可分工搭檔的理由--他是個喜歡「設計」的商人。
「設計師絕對不可能變成商人!」蔣友柏分析:「設計師憑的是直覺跟豐富的感情,商人則是以邏輯跟利益為原則!」蔣友柏說:「反正我也不管他們上下班時間,東西該交就交!」,「講白一點,你設計出來的東西賣得到好價錢,我就聽你的;賣不到,你就聽我的。事情就這麼簡單。」
當初會跳進橙果,蔣友柏說是「一時衝動」。他說:「我看見台灣到處都需要設計,又有那麼多人可以畫施工圖,就想做個平台大家玩。」他的意志力驚人,一旦要做就很拼,一天工作十八個小時。他跟麥可的配合就像打牌,麥可負責做好一副副美麗的撲克牌,他負責「打」出去。問他打牌的樂趣是什麼,他說:「純粹是工作,我只想要贏。我不相信會有賣不出去的產品。」
蔣友柏的直接,讓人有點招架不住,但是他的強硬卻可以讓設計團隊依靠。他說:「我是不作夢的,只有執行的目標。夢有太多不定數,有不定數,就不是一個好的管理者,肩膀會不夠硬。我只想要務實。」
Michael Young堅持:我需要很多自由,哪有空做其他事?
和這位個性強硬的蔣家後代共事,麥可卻說自己愛做白日夢,最好天天躺在海邊無所事事。如果說蔣友柏如鋼鐵般冰冷強硬,那麥可就像沙灘上的海風,自由自在。麥可也當過老闆,曾經在倫敦開工作室,在冰島開酒吧,但卻把所有事弄得一團糟。回想起當老闆的日子,他就一臉掙扎,說:「有經驗很好,但是當所有事情都撞在一起,簡直像快被燒死了。」蔣友柏就是他的救火大隊,有了蔣友柏,他輕鬆許多,只要專心做好一件事--「設計」就夠了。
但對商業,麥可也有他獨到的體悟,他說:設計師得學會商業規則,「年輕時就因為不懂商業,只顧著做自己想做的事,賠了很多錢,所以我開始懂得妥協。」蔣友柏就稱讚麥克:「他可以在預算內,換個方法呈現他的作品,卻不改變原始設計。」麥可不反對設計師變成商人,但是他也提醒其他的設計師,在成為商人的過程中,不要失去自由跟熱情。他認為,一個好的設計師必須具備三個要件:自由、熱情跟一個「好的夥伴」(good partner)。他大笑說:「我需要很多的自由跟做夢的時間,哪還有空做其他事?萬一我哪天忙掛了,不是很可惜嗎?」
記者問他們同樣的問題,發現他們一天都睡五個小時,醒著就是在「思考工作」。唯一的不同是,麥可一年旅行六、七十次,蔣友柏卻已經三年沒有旅行,他嘆了口氣說:「未來,也不太可能啊。」
創業才剛滿15個月,橙果設計已經擁有衣蝶百貨、紀梵希、法星化妝品等不少客戶,對他們而言,也許這種搭檔模式能夠順利運轉,是更大的收穫。
Michael Young
1966年生,畢業於倫敦Kingston大學設計系,曾在Alessi、Magis、Cappellini等知名品牌設計商品,部分作品蒐藏於紐約當代博物館
蔣友柏
1976年生,畢業於紐約大學資訊管理系,目前是橙果設計合夥創業家
橙果設計
成立於2003年7月/員工人數:12人/產品:工業設計、建築、室內設計、包裝、T恤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