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女兒學校的家長會是很有意見的。理論上,這個組織應該是學校與家長的橋樑,扮演溝通、輔助、聯繫的角色。然而在實際運作上,似乎聽不到正面的評價。
先來談談代表的產生:組織章程上明定,會長一人需「樂捐」十萬,副會長十人要「樂捐」五萬,常務委員六十人要「樂捐」兩萬,委員九十人要「樂捐」一萬,代表一百人要「樂捐」五千元。各班代表產生的方式有兩種:其一,各班票選;其二,家長自願。前一種美其名是「運用民主方式推舉」,老師表列各班家長名單,詳細一點的附上職業類別或是職稱,家長們就憑此圈選五位代表。說真的,班親會還來不及召開,家長們彼此互不認識,只能亂選一通。幸運的班級,有人就勉為其難的交錢了事,不幸運的班級,只好在班親會上懇求家長自願。我家老爺就是在這種情形下,被一時心軟的瘋婆子陷害,榮登代表。
本來當了兩年代表,今年打算讓賢了,誰知道今年班親會上,老師面有難色的說明,票選出來的五位代表,只有一位肯當,其他四位謙辭,這下子老師楞在講台上,不知如何是好,家長們東張西望,足足五分鐘的沉默,我又犯了大頭病,又自願當代表了!
前兩年的代表大會,我們一律不參加,今年,決定積極一點,看看這些人在作什麼?掛了兩年的名,老爺為了女兒,決定去「應酬」一下學校。在家等消息的瘋婆子一見到老爺就滿懷期望的問:「怎麼樣?」,老爺抱怨地說:「就是要我們樂捐!」,今年時機不好,捐錢的人少了,學校的班級,一班選不出五位代表,又缺少認捐常務委員、委員的善心人士,經費嚴重短缺,兩小時多的家長大會成了「募款大會」。下一次的家長會,我又要想個理由,拐我家老爺去了!總得弄清楚他們在做什麼嘛!
其實,家長會的代表,乾脆分成「出力組」、「出錢組」算了。
「出力組」就別管這些代表的「頭銜」是不是社會上認可的赫赫有名,拜託這群「義工爸媽們」兼任一下,好好挪出時間來,管管學校的事務、關心一下弱勢學生的需求,具體一點的發揮家長會的功能,免得一提到家長會,就成了「有錢人聚會」。天地良心,拿我家來說,還稱不上小康,只是痴心父母一對,願意把所有錢都花在小孩身上罷了。
至於「出錢組」,就規定他們只能享有「好名聲」,別來管事情。要來增加身價、打關係的,請另闢戰場。教育資源已經夠不公平了,學校該守最後一道防線吧?
拿分班來說,檯面上是「電腦隨機分班」,實際上是父母關係、權力大較勁,請託、捐錢、套交情就是「運氣好分到好班」,像我家這種當了兩年代表,居然不知道可以去「指定電腦運作」的,只能被笑傻了!
家長會其實代表了什麼?權力展現、另一個交際舞台、學校生意兜攬站、選舉樁角?年年喊窮的家長會,劃撥大筆經費辦聯誼、送禮、交際,卻缺少對校內弱勢族群的實質關心和助益,也難怪絕大部分的家長以身為代表為恥,將這個職稱和「有錢」畫上等號了。出錢或出力,其實是個人能力所及,對學校所展現的關懷方式不同而已。有錢便有權,有力只算苦力,這就是家長們想給學生的印象嗎?家長代表是代表了什麼?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