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0-07 18:55:47| 人氣9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界火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界火宅

「三界火宅喻」,是佛教經典中,很有名的一個譬喻。也是 ”法華經” 七個譬喻中,很重要的一個譬喻。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如來已離,三界火宅,寂然閒居,安處林野。」(詳 “妙法蓮華經冠科” P.98 

此段經文,是譬喻品「三界火宅喻」的根據。 「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一般凡夫、眾生所住的地方。欲界眾生,有種種的欲望,如佛經常常提到的「五欲」── 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等。常言道,「食、睏無分寸。」眾生對於吃、喝、玩、樂,名聞利養、地位權勢等等,好要更好,多要更多,常作無止盡的追求,這是屬於欲界眾生。

色界、無色界,是平日修行用功,超越物質,淡泊寧靜,禪定功夫深的人,所處的精神世界。雖然具足定力,修養也很好,但煩惱尚未斷盡,還在三界內,未完全解脫。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三界之內,沒有一個真正讓人安心、永保安康的地方。這種情形,就如同一幢古老的房子,發生火災,住在裏面,片刻都不得安寧。

「眾苦充滿,甚可怖畏」,這一棟正在燃燒的房子,裡面所住的眾生,不管是人也好、動物也好,都非常危險,身心都很恐怖、都受到威脅。因為,寶貴的生命,隨時都有喪失掉的可能。

「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在這如同「火宅」一般的「三界」內,身體上,有生老病死種種痛苦;心理上,有憂愁悲傷種種苦惱!人一出「生」,就要面臨各種不同的考驗;然後,慢慢邁向「老」年,年紀一大,就有行動不方便的痛苦。「病」苦也越來越多,不得不依賴別人照顧。一直到「死」亡那一刻,四大分離、如龜脫殼般的痛苦!除此之外,周遭一切人事,也常產生壓力,導致內心的憂愁苦惱,這些都是三界的大火。日本話有「四苦八苦」,這是從佛教來的,很有名的一句成語。眾生的身心,在種種煩惱障礙下,備受煎熬,就如同住在火宅內,被大火所燒一般,日夜難安。

 「如是等火,熾然不息」,如上所說,種種煩惱大火,就像古早煮飯、燒熱水的灶,將灶內的火,點燃之後,把木材放進去。這時,灶火就會燃燒得很熾盛。我們所居住的三界,恰似一間正在延燒的火宅,也如同一座正在燃燒的灶火或瓦斯爐。「熾然不息」,業力深重的凡夫眾生,隨時隨地都會被五蘊熾盛的大火所燒,生死不得解脫。

「如來已離,三界火宅」,「如來」是指已經成道的佛世尊。佛要來就來、要去就去,是「乘願再來」。因為具足了大慈悲、大智慧、大願力,所以能夠遠離三界火宅的逼迫,不受生死煩惱的束縛。

「寂然閒居,安處林野」,寂然,即內心非常的寂靜、安詳。閑,即清閑,心中沒有煩惱、罣礙,沒有是是非非掛心頭。有錢、有地位的人,要想得到清閑,大多很困難。反而,一般平民百姓或是欲望不大的人,要得到清閑,還比較容易。此種清淨、悠閒的心境,如同「安處林野」,就像身處森林、曠野,與大自然同在,無一時不平安自在。以上代表佛世尊已經超越生死,不被三界煩惱大火所逼迫的解脫境界。

在這一段「三界火宅」的譬喻中,佛陀開示我們:不要貪戀世間的一切,因為世間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要遠離三界煩惱生死,最重要的修行捷徑,就是要修不苦不樂的「中道」行。爲什麼佛道稱為「中道」?因為佛陀最初出家時,是修苦行。一般印度的宗教,大多注重修苦行,通常能修一到三年苦行已經很了不起,很受人尊敬了,但是佛陀修了六年苦行,比一般人多出一倍的時間,發現自己的內心,並沒有得到真正解脫。佛尚未出家前,是一國的太子,原本過著非常優裕的生活。在修苦行的「極苦」,與出家前「極樂」的生活,兩相比較之下,佛陀最後體悟到「中道」之理。了解極端的快樂、與極端的苦行,都不能讓我們得到安心、自在。只有「中道」,才能讓我們過著正常的修行生活。因此,在佛陀的教法中,主張日用之中,無論做人處事、修任何法門都好,生活中的一切,必須要走中道。也就是說,每一個人雖然所處的環境不同,但一定要拿出「智慧」來處理事情。讓吾人在如同「火宅」的「三界」,以「中道」── 不苦不樂的生活態度,才能遠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這是「三界火宅喻」,所要告訴我們、勉勵我們的! 

   

── 於台北三慧講堂「坐禪共修會」開示 ──

弟子振

(轉載自20142月號「慈雲雜誌」第451期)

台長: 金鳥
人氣(9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真善美人生 |
此分類下一篇:五濁惡世
此分類上一篇:【學佛的人,不要再迷信】─夢參老法師開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