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兩個弟弟,一個姐姐,唯一常常離家的就只有我.
從小到大,弟弟和姐姐都在家附近的學校求學,現在也靠近家的地方工作,而我常常在不同的求學階段轉換不同的學校.由高中開始,一直到大專,申請到哪里學校,就往哪里去.記得高中一第一次離開家寄宿在學校中,開始的好幾個月,家人幾乎每個週末都會去看我,或是帶我回家.後來爸爸問過我,要不要出來外面租房間,因為整個宿舍只有我一個華人,其他的都是馬來人,原來爸爸擔心我被欺負,無法適應和不同的種族共同生活.班上的華族朋友也邀我一起在外面住,因為他們都不太喜歡馬來人.可是我還是在那個宿舍渡過了兩年的高中生涯,直到畢業.
或許可以忍受孤獨就是從那段生活裡頭培養出來的習慣,我常常一個人,坐在草場旁看朋友玩球,我常常一個人,寫信給我舊時的朋友.不是沒有好朋友,不是沒有人睬我,我就是喜歡一個人,回想起來,好像是我在故意疏遠自己和別人.
讀工藝學院和大專的時候,除了第一個學期也是住在宿舍.之後在第二個學期一直到畢業都是和朋友在外面租屋子.其實生活也沒有什麼變化,只是感覺世界好像變大了一些,天空更遼闊.
現在離鄉工作,離家更遠.也是一個人在外面住.
父母一直以來,都很放心我在外面住,記憶中他們好像都不曾警告我必需怎樣怎樣~~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我想,做孩子的在父母心目中的形象應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們覺得你是好的,是可以照顧自己,是懂得自愛的,我想,他們都會放心的讓自己的孩子離開去找尋自己的方向.反之,就算孩子只是走出家門,在門內的父母可能就已經開始擔憂了.
我想,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好孩子的榜樣.姐姐和弟弟常常和朋友朋友出門,父母總是阻止.而我反而受到鼓勵,以前爸爸還會問,為什麼沒有和朋友出去?甚至連朋友的爸爸都會問我的爸爸為什麼很少看見我出門.其實在我們家鄉的居民關係都很密切,父母和父母是好朋友,孩子和孩子是好朋友,每次出門的時候,都是和父母說,要和那個誰的孩子出去啊~當父母聽到原來是和這個誰的孩子一起,也比較放心.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如果我們想飛,就拿出証明我們其實是可以好好的飛,不會飛得亂七八糟,不會飛得迷失方向.讓關心我們的人相信我們,他們必然會放任我們自由自在的飛,并給予支持與祝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