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晚上,就當我一切快要進入睡眠時,突然想到,喔,三月了。
而如果就跟以往一樣的過下去,也會變成四月、七月、十二月,
然後2010年就來囉,
101又在冰冷的午夜灑著高空火花,
一群擠在信義區的傻子大聲呼吼之後,免不了跟人群纏鬥,看誰早先搶進捷運站。
沒有什麼想要完成,沒有什麼必須處理,沒有什麼一定要做,
我相信這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是這樣在過日子的,
我會這麼清楚,是因為我有時候也是這樣。
在公司等待下班的時間,在下班等待休假的時間,在休假等待旅行的時間,
在旅行等待下一次旅行的時間,
如果一直驚覺時間比你所能掌握的速度還要走得更快,
那麼我們要不是漸漸老去而害怕老去,就是因為太沒有什麼事要去做了,以至於每天在享樂中(甚至大部分的時候都是不知所以然),看著時間走掉(甚至大部分的時候,時間都是偷偷消失。)
有些人在每個年初立下計劃,大的小的,粗略的詳細的,公開的或隱密的,
也許是考上某個試、交個男朋友、結婚、去趟布拉格、開一家店、學個語言或樂器、生小孩、出書。
後來我有點體認,
所謂的計劃,真的不是用來實踐的。
因為能夠真正實踐全部計劃者,在這世界上,只有百分之一的人。Maybe less.
計劃,比較像是用來檢視自己想變成什麼樣的人,或是驅動自己成為那種人的工具。
想要瘦5公斤,代表你重視自己的外顯形象,
想要結婚,是你認為自己應該是組家庭的料,或者你被逼婚,
去趟布拉格而不是巴里島,是因為你這時候渴望沉浸在東歐的文化而不是在villa的泳池打水花。
開一家店,因為你厭倦被人管理,而想要試著管理別人,
學個語言,肯定是被某種興趣觸發了學語言的動力,或是愛上了某個講該語言的偶像,而為了更親近他的生活(看得懂他的blog之類的。)
訂計劃之後,你才會發現,啊!原來,我是想變成這種人。
而我發現,週遭有非常多的朋友,甚至連計劃都沒有,我說的當然不是那種中樂透等不切實際的奢望。
是:
我要保持運動的習慣,每週兩-三次。
我今年要看完50本書。
我要安排一趟跟家人的海外旅行。
今年存到多少多少錢。
今年我要開店。
因為你對自己人生的高度有所期待,才會訂下爬上那個高度的種種計劃,
實行的過程可能爬了兩階、三階,終究還是停在中間處,還未到達,
但至少你靠近了不是嗎?
就像登山者,面對三、四條步道,選擇了某一條之後,不管到不到得了山頂,
他都在往一個方向靠近。
有人說,做計劃幹麻,反正都沒有實現過,
這我知道,我也常在年終陷入這種否定自己的危機中。
把人格上嚴重的瑕疵拿出來批鬥一遍:懶散、不持不恆、分心、好逸........(點點點不是想不出來,是還有太多。)
但我從未因自己過去一年的荒唐,睡覺比思考多,常把時間丟進馬桶沖掉,就不再計劃了。
如果連計劃都沒有,是不是表示,你也不知道自己要變成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
無法往計劃的方向靠近,跟自己的關係就變得更薄弱,不是?
就靠近不了你希望自己成為的那個人。
不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不是件比放縱自己的弱點還要可怕的事嗎?
那天,我聽到鍾年晃說,被蘋果日報解僱的第一週,他把家裡漏水缺電之處全部修理,
然後把"鐘樓怪人"的法文版看完,一件他在大學念法文系時就想作完的事。
被解僱肯定在計劃之外,
但能把這生中曾經計劃完成的事做完了,也是往某個方向靠近一點點:重新溫習法文、多認會了幾個法文單字、體會法國當時吟遊詩人時代的故事。
如果你已經有了計劃,我相信那麼你是百分之前二十的人,
而如果你能夠將計劃完成一半,你已經達到百分之前十了,
全部完成,你值得大家的掌聲。
我再說一次我的體悟,
計劃,真的不是拿來被實踐的。
完成計劃,是件很棒的事,
好幾個計劃沒被打到勾,以至於在好幾年的計劃表上都重覆寫著,也不是件很差的事。
計劃趕不上變化,唉,常發生嘛!
靠近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不是比較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