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評審大爺我只認識指揮老師林家慶、東方快車前keyboard手侯志堅。
其他人,請問你們是?
有些人我在google上打名字還找不到人,
莫非是隱性埋名身居山林的出世音樂人?
想必是我涉世未深,不察人間變化,才不知大爺們是何方神聖。
而本屆金曲獎的評審我看也不怎麼辛苦,
因為看似好幾百張的入圍作品,其實他們只聽了四張專輯跟兩首單曲:分別是,『無與倫比的美麗』、『Goodbye & Hello』、『拉活...莫文蔚』還有『Super Sunshine』。
單曲是『青花瓷』跟『特務J』。
因為攤開獎項,挑來挑去就是這幾張作品,只是排列順序的變化不同。
但是,去年作品就這麼不精采嗎?
很污辱去年在音樂上努力的人吧!
我嚴重的建議,
既然,都可以將獎項分門別類成流行音樂作品、演奏類作品、客語、原住民語、台語、國語.....,何不以後的評審也視其身分來參與該類別的審查就好。
要不,讓非流行音樂獎得主來評流行音樂專輯等獎項,不是比我還要外行?
找一些流行音樂真正詞曲創作、製作者來評,不是更客觀?
我非常尊重個人的專業,但專業應該用於該專業項目的評斷上,才能發揮價值。
畢竟我超級懷疑林家慶老師認識方大同以及張懸。
大家想知道評審是怎麼選出來的嗎?
(自由時報記者段子薇報導2007.06.22)
評審決定得獎名單,但唱片業者指出,有少數評審根本就是被市場淘汰的音樂人,有些評審不專業,有些則根本沒有知名音樂作品,金曲獎遂淪為少數人(今年流行音樂類評審有19位)決定的獎項,若不改變評審制度,金曲星光將日益黯淡。
每年金曲得獎名單常遭致非議,評審因而備受質疑;如何才能確保選出的評審都勝任其職?建議新聞局應設立如奧斯卡獎的「美國影藝學院」等專業主辦機構,或是金馬獎的「執委會」;若人數多如前者,就採投票以取信大眾,倘評審人數少,就開放「媒體旁聽」以示公正、公平、公開。
評審遴選 沒篩選檢驗
很多歌迷好奇,金曲獎評審是如何產生的?
新聞局接觸諸如: 有聲出版公會及協會、唱片公司、歷屆評審委員等,由它們分別推薦音樂專業人士名單,新聞局針對名單的個人背景、專長作分析,從中遴選如學者、資深工作者為評審。為強調公平性,當年有作品參選者,必須在相關投票中迴避,否則剔除資格。
金曲獎的評審遴選工作,由新聞局的承辦人員秘密進行,直到頒獎典禮當天才會揭曉評審名單。承辦人員是否有能力篩選評審?秘密進行是否恰當?事前都無從檢驗。
以上。
所以說,評審是由新聞局選出來的。
哇塞!好屌喔。
我真想考高考進新聞局。
pic is from
http://flickr.com/photos/solea/4534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