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公務員的工資與市場的大幅度地分離﹐也就是說相對工資(一項相對價格)與自由市場應有的大幅分離。這對經濟起碼有兩個害處。其一是公務員薪酬遠高於市﹙場﹚﹐會鼓勵青年浪費時間與勞力去爭取不容易獲得的“政府工”。這就是經濟學所說的租值消散了。其二是公務員的薪酬高居不下﹐會導致同樣的人才﹐在市場會有很大的工資差數。這大差數的存在增加訊息費用﹐使找工作的人不容易知道自己的工資市值為何。
【張五常﹤請挽狂瀾於既倒﹥﹐刊於其文集《離群之馬》﹐花千樹出版﹐二○○二年十二月】
有人說﹐每個人都值一個價錢。又有人說﹐在此經濟不景之際﹐有奶便是娘了﹐不必講太多原則。在澳門說求職困難是說不過去的﹐只要有一定的學歷﹐一定的能力﹐在澳門很難會餓死﹐有學歷又有能力的朋友感到就業有困難﹐和“公務員美夢”賦予他們的局限與希望有很大關係。
在澳門這個從未刻意培養年輕人具有國際視野的地方﹐大家習慣把“前途”跟“錢途”掛芈。因為人人都知道公務員的薪酬高得令人羨慕﹐是以大家絕不會像其他地方的年輕人一樣有流動性﹐我們很少聽年輕人說澳門混不下去了﹐要到外地打工。至少﹐有大學學歷的人多不會這樣想。既對私人機構的薪酬不滿意﹐又沒有往外面闖的魄力﹐卻有越來越多人在把投考公職發展成自己的“興趣”。而這樣子的“興趣”﹐既令公務員體系形成高不可攀的神話﹐也令年輕人不肯正視自由市場的現實。
畢竟﹐自由市場工資再低﹐市道再差是僱主的事﹐稍為有“大志”的年輕人但求在政府部門謀得一官半職﹐即能享受脫離“現實”的薪酬和福利了。
但正如張教授所說“同樣的人材﹐在市場會有很大的工資差數……使找工作的人不容易知道自己的工資市值為何。”再進一步說﹐所謂官僚制度的形成﹐與這樣子的高薪自然亦脫不了關係﹕小朋友﹐你在這裡收這麼高的點數﹐到了外面你能賺這樣的錢嗎﹖你不擦鞋不要緊﹐不合作也不緊要﹐反正我們現在每年簽一次合約﹐每次開考招聘﹐投考者都多得要命。你明年的合約還要簽嗎﹖
一個人的價值被制度模糊了﹐還會有甚麼人生的自主性﹑事業的方向感可言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