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君晉導演的《白日之下》是近日最值得關注的電影,改編自轟動一時的真實事件,描述照顧老弱的院舍如何謀取暴利與虐待院友,叙述前線記者鍥而不捨深入調查,最終揭開重重黑幕。
在繁華的城市裏,很多事情都習慣了做到盡與賺到盡,結果是把基層人士置於水深火熱之中。政府把本身的職責外判,表面上是節省資源加快效率,其實一開始已經為推卸責任做足準備,於是越弱勢的人日子過得越慘,最需要幫助的一群,往往會被欺負得最嚴重。
電影讓人看得心痛,一眾受欺凌的長者無助且無告,傷殘與智障人士因為需要他人照顧,同樣要由家人付錢才能在環境惡劣的院舍中找到一個床位,但他們的情況不但無法改善,還會因為院舍的無限剝削而生不如死。
看著他們的處境,慢慢就會感受到這間真實的院舍也像社會的縮影,那些院友就像大大小小的問題,人們為了自己的生活過得輕鬆,便把自家的問題丟棄在這裏,然後假裝太平無事繁榮穩定,只要堅持視而不見,所有問題都可以議而不決、決而不行、一拖再拖,直到相關官員光榮退休,就由新一批上場的負責人來接火捧,這樣的遊戲一玩就是幾十年,既蹉跎歲月又累積民怨,但誰會真正在乎弱勢社群的難處呢?
社會賢達高高在上遠離現實世界,負責民生福利的官員擅長自欺欺人,奉行鴕鳥政策而自鳴得意。幸好那些年還有一些嫉惡如仇的記者敢於披露事實,儘管未必能一舉扭轉局面,但至少引起社會關注,也讓賺到盡的機構有所收斂。電影中以余香凝為首的偵查記者千方百計拍攝院舍內的實況,追訪相關人士調查院長傷風敗德的惡行,呈現新聞工作者一絲不苟的採訪程序,探討“寫事實、講真話”對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平實之中顯出大義凜然,令觀眾認真思考傳媒的真正價值。
除了女主角演得投入,演魔鬼院長的林保怡與扮演智障少女的梁雍婷都令人印象深刻,當然更重要的是老年院友胡楓和姜大衛,兩位港片巨星的確寶刀未老,各有動人的故事,其中姜大衛演的“通伯”在悲情之中仍然相信人性的善良,為記者臥底採訪的爭議一錘定音,勉勵年輕人“不要為正確的決定而內疚”,意在言外,為電影注入溫情。
儘管在一些細節上未必盡善盡美,例如把幾宗案件集合在一間院舍,有些情節看似埋下伏線,卻沒有一一交代結果,又例如寶珮如演的惡護士氣勢有餘但細節描寫不足,如果能把這個人物寫得立體一點,效果可能會更好。但在過去兩年一系列關心社會的港產片中,此作已盡量做到劇本紥實、演員稱職、在戲劇性與表達訊息之間取得平衡,拍攝真實案件關懷弱勢之餘,也突出制度的不公不義與傳媒的艱難處境,戲裏戲外都讓人唏噓不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