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串流平台普及,世界各地的影視作品隨時可以欣賞,而且定期更新,競爭激烈,大明星與大導演經常交出佳作,有時真的會有時間不足、目不暇給之感。
正因為花多眼亂,有時更要精挑細選,只看自己感興奮的作品,放棄一些名不副實的劇目,除了要節省時間,更重要的是體現選擇的權利。早期決定棄劇時還會有些心理掙扎,懷疑是個人品味出了問題,又會受人家的劇評所影響,不明白為何別人都在盛讚,自己卻越看越迷糊,即使已經停止追看,內心還是若有所失,好像對不起製作人的一番心血。但這種事情真是一次生、兩次熟,累積一定經驗之後,就會輕鬆自在,無悔無懼,看了二十分鐘覺得不對勁,即果斷作出棄戲的決定,馬上轉看另一齣,不必考慮,無須理由,更不用向別人交代,完全自主,實在痛快。
棄劇行動只是個人喜好的反映,並不代表那些作品不夠水準,不過鹹魚青菜,各有所愛,在這些自由的平台,消費者的確可以按自己的喜好作出決定。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不情不願地被逼觀看某些不合理的鬧劇,親歷各種慘不忍睹的表演,還有大量毫無誠意,粗疏到離譜的爛戲,而且既不許轉台也不接受批評,有時真的讓人感到納悶。其實做人有時候也要採取棄劇的精神,嘗試解放思想,跳出框框。對於不合理的事,不必再有期待;對於不誠實的人,盡量保持距離;對於光怪陸離的現象,不可照單全收,盡量避免一廂情願和慣性支持,多探索其他選項,自會看到更廣闊的空間,不必老是把焦點集中於令人失望的傢伙身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