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寫錯字。在手寫的年代,因為天天要填滿稿紙,一筆一劃皆親手寫出,遇到困難的字馬上查字典解決,尚存一點識字的自信。
後來,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改用電腦寫作,下了一番苦功讓打字速度變得合理,十年之間,天天在鍵盤上敲打出文章已經成了生活習慣,可是也因此減少了寫字的機會,有時對於一些生癖的字詞,只知如何按鍵,竟不記得怎樣寫出來,這樣的執筆忘字發生得多了,漸漸影響信心,對很多肯定會認得的字感到沒有把握,那是科技進步為我帶來的退化。
除了害怕寫錯字,更怕別人問字,一來怕遇上我不懂的字,二來更怕我所知有限,解釋得不夠清楚。也是拜科技發達之賜,從前要向人家請教,即使不見面也要打通對方家中的電話,查書求救也比較方便。現在我們的手機都成了跟蹤器,有時在街上接到人家打電話來問那個字怎麼寫,這個字怎麼唸,我總會非常懊惱,即使馬上回答了,也會盡快查字典確認一次,常常為了這種事而令心理壓力大增,多麼不值得呢!
認字是一生一世的事情,我們對每個字的理解都包含記憶、想像、教養,甚至誤會。幾年前讀台灣作家張大春的《認得幾個字》,他把自己教子女認字的過程寫成文章,解說大量常用字詞的起源和意義,使出文字學的渾身解數,卻妙在深入淺出,趣味橫生,讀者跟著作者在認字,也隨著他一對子女張容和張宜提出各種質疑或抬槓,重溫孩童時代的認字記憶,令我印象深刻,加深了對文字的敬意。
最近,張大春又出版了《送給孩子的字》,他的兒女長了歲數,他談文字也添了深度,還涉及對孩子教養的期許,甚至附有關於寫作教育的訪談。張先生善書法,會用毛筆為孩子講解每個字的部首和結構,用象形文字說明字詞背後的故事,看他說字時我總是充滿敬佩,那不只是對於字的執著,也是對文化的傳承。
原來許多看似簡單的字,皆蘊藏深刻的道理,不過現在我們連寫字都假手於電腦,還有多少人會用心了解筆劃之中的故事,認清楚字裏行間的深意?
(刊於2011年8月10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