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1-27 20:37:18| 人氣1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師生晤談溝通技巧-班級經營教材-詹翔霖副教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師生晤談溝通技巧-班級經營教材-詹翔霖副教授

 

師生溝通中,通常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客體,由教師來引導學生。而贏得學生的信服、接納是師生溝通效能的最先決條件。根據研究,溝通關係的聯結有二:一是因情趣關係〈喜歡、尊敬、仰慕〉而聯結,以人格、專業知能為基礎;二是因隸屬、因果關係〈行政、規定、法定權威〉而聯結,以行政關係,表面權威為條件。前者在關係的聯結效果上較後者為佳,也即是以德服人型的教師。為求有效的溝通,教師方面應從以下幾個大方向著眼。

 

了解學生----是促進師生關係融洽的基本原則。教師需先對學生之身心特質個性、喜好有所了解;也要知道學生個別的差異,不同的要求,才能對症下藥,實施因材施教;此外,還要了解學生的行為動機,站在學生的立場看問題,了解他們的感受。

 

良好師生溝通的心態----要有樂觀積極、期待、耐性、包容、成就感的態度。把每一位學生都看成很有希望的小孩,不輕易放棄學生;教師需期待自己有能力去解決問題、去溝通,相信自己的能力;當然了,在溝通中,一定要很有耐性,唯有耐性才能包容,允許學生的質疑,有個開放的胸襟;也因學生有所成長而感到快樂與成就。不同的心態會影響一個人不同的處理方式,所以教師必需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

 

有效的引導----「引導」並不是老師決定學生表達的方向,或限制學生表達的範圍和程度,而是協助學生作更進一步更深一層的表達。有效的引導,乃以鼓勵性和啟示性的語句來引發學生的問題,作更多的且更有效的表達。以學生現有的能力、程度為基礎,不超過其認知的了解程度。語意要明確,表達清楚,避免誤會,表達清楚,避免誤會。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進行溝通。

 

學校的老師在協助學生解決個別困難時,如生活上、生涯上、學習上,三個主要方面,多會以其親身經驗,開導學生或指引方向。但若能加上其他的方法,如晤談技巧,則可更有效的幫助學生。當老師能設身處地的同理感受學生的感覺,讓學生覺得有被了解,學生就能較不防衛的將自己的困境告訴老師,透過老師的引導反應,學生會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內心世界。而此時老師便可協助學生分析問題,進而幫助學生訂定解決問題的步驟。

 

一、晤談的意義

晤談又稱為諮商 (counseling),是輔導員在諮商的情境中,進行有目的的商談。輔導工作的目的在於協助個案自我成長;積極方面,協助學生開發潛在能力;消極方面,在於避免心理疾病的產生。所謂自我成長包括協助學生自我認識、自我了解與接納而自我改變的過程晤談具有目的性、結構性、與完整的過程。

 

二、晤談的態度

要獲得學生的信任,在談話的態度主要有接納、尊重、真誠、與良好溝通:

1、接納的態度指老師對學生的包容,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想法、情緒、和行 為。接納學生整個人,包括正面積極的優點、及負面的缺點與限制,如此學生才易於放鬆的去探索內在的世界。值得注意的是,接納並不代表認同,老師可以接納學生做了不好的行為,並願意去了解他的動機,但不代表老師認可學生這項行為是對的。

2、尊重的態度,指老師能尊重學生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有個人獨特的人格特質。每個人源自於不同的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期待塑造了不同的人格屬性和價值觀,老師不一定要認同學生的一切,但給予尊重、接納是必要的。

3、真誠的態度,老師談話時,能表現內外一致的態度,學生亦能體會老師是    一個活生生而真實的人,真誠內外一致的態度亦可成為學生學習的態度。

4、雙向溝通老師與學生晤談時,可以試著去了解學生的想法與感受,先聽聽學生的觀念與看法,在老師分享自己的經驗之前,可以先傾聽學生的表達,同理學生的感覺,引導學生探討自己,最後再作整理與歸納。

 

三、晤談的基本技巧

1、專注與聆聽如果老師學會如何聽學生講話,可說已學會了最基本的技巧。談話時,老師表現出對學生的重視,專注的聆聽,對於非語言(或肢體語言)部分則是以臉上表情與動作,來積極的參與學生的談話。此種專注的態度可以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

2、具體的技術將學生所談話的內容,使其從模糊不清的狀態趨向於特定的人、時、事、地,使廣泛沒有方向的談話,加以窄化而有方向,也就是談話能了解WhatWhoHowWhereWhen 等五個 W

3、同理心(empathy)的表達,將自己從案主所感受到的情緒表達出來,讓案主知道輔導者對他的了解。

4、實務上同理心可包括兩個部分:簡述語意和情感反映。語意簡述是輔導者用自己的話簡述案主談話的內容;情感反映(reflecting feeling)是輔導者從當事人的談話中辨認其情緒狀態,並精確的表達出來。

5、摘要的技術指的是輔導者對當事人談話的內容作整理,並用容易瞭解的語言表達出來。作摘要時,可以幫助當事人了解談話的進展,並了解談話所到達的階段。特別是每次談話即將結束時,除了輔導者作摘要之外,也可邀請當事人做回顧整理,幫助輔導者了解當事人在談話中的學習與感受。

 

四、如何面對抗拒

在輔導過程中學生的抗拒是常有的事。常見的抗拒現象是沉默、不發一言,拒絕開口說話;或顧左右而言他;或下次會談不來了;或用敵對的攻擊態度與挑釁語言,或過度的順從阿諛等。抗拒所表示的意義是:當事人拒絕去面對接觸自己的問題與內在衝突。若處理得當,對輔導者或當事人是危機也是轉機。

面對抗拒的學生時,老師可參考以下的策略:

1、避免自我譴責或認為自己表現不好。

2、接納學生的抗拒,試著找出抗拒的心理意義。

3、使用反映的技術,表達出學生目前的消極情緒感受。

4、使用解釋的技術,藉由對學生主客觀的了解,協助其澄清抗拒的原因與問題的性質。

5、以接納和同理的態度,向學生適時的表達老師對此抗拒情況的內心感受,並共同討論解決的方法。

 

 

師生晤談溝通技巧-班級經營教材-詹翔霖副教授

台長: 詹翔霖副教授095526899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