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1-03 16:43:48| 人氣2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諮商技巧-人從來就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詹翔霖副教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諮商技巧-人從來就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詹翔霖副教授

 

敘事治療認為,當一個人所選擇的價值與觀點和主流不同時,在主流獨大的聲音之下,人的本我自已性就會收到主流的干擾,自我內在就容易受困,常會走到自我懷疑與自責的地方。

 

敘事治療-人從來就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

 

敘事治療是運用敘事和社會建構這兩個隱喻形成的的臨床治療工作。藉著敘事的隱喻,我們把眾人的生活當成故事,以有意義而能實踐的方式,諮商師體驗他們的生活故事,以此治療他們。藉著社會建構的隱喻,我們與任何人,人和習俗制度間的互動,建構每個人社會,和人際的現況,並把焦點放在社會現況對人類生活意義的影響。

 

 

懷特和艾普斯頓提出的敘事諮商理論和模式,透過提供的對話技巧,能在實務工作中幫助案主敘說並豐富生命故事,從中找到亮點、理出意義,為過去或當下的問題提供出口,發展出其他新的可能性。

 

敘事治療認為在人們的世界,只有主觀真實沒有客觀真實,我們的自我認同是被社會建構(social constructed)的,我們敘說的心理歷史也是建構出來的。我們必須經由自我的創造與環境的互動才能建構真實的主體經驗,我們有能力把自己視為主動創造者,可以從主體經驗中超越社會環境所加諸的限制,可說是一種治療的立場而不是一種理論;敘事治療強調理解人怎樣敘說自己的知識,包括口語和非口語的表露;敘事治療重視脈絡甚於內容;敘事治療也是去理解人怎樣敘說自己知識的一門學問,敘事治療是心理師與來訪者共寫故事的再建構過程。

 

1:案主故事是經驗的基本單位

呂格爾(Ricoeur, 1987)說:「敘說之於人就像大海之於魚。」

 

呂格爾說:「未能全盤地作為我們生命的作者,我們學著成為自身故事的敘說者。」我們在敘說生命過往的事件時,並不是隨機的提取或歸類,而是會將這些過去的事件編織成一個個故事。

 

薩賓(Sarbin, 1986)則強調敘說不只是使人將生活現狀帶來秩序和意義,也反過來提供我們自我概念的架構,我們對自己和別人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同時我們也創造了敘說認同,我們在我們所說的關於自己的故事中認識自我。不同的敘說認同不只把我們和某個社會關係連結在一起,也提供出局部自我的連貫性與穩定感,經由敘說我們開始定義自我,把自己從其他人當中區隔出來,澄清生命的連續性,釐訂生命特定的秩序和方向。

 

博金霍恩(Polkinghorne, 1988)認為所有的敘說都是暫時性的,當新的訊息加入,敘說就會改變,隨著時間推移,敘說意義與敘說結構隨之改變,生命故事的面貌也隨之不同。社會建構論認為知識是由個人與文化建構,原則上,這樣的知識建構過程沒有止境。所以不可能有絕對的知識,所有的知識都跟情境有關而且會隨著情境改變。

 

魚被水所圍繞,人則被自已所定義的認知故事圍繞,魚離開水就無法存活,人離開自已的故事,也就失去自我生命價值的意義。

案主可以成為他們自己生命故事的主要作者,諮商師的任務是去瞭解有那些故事與主題在塑造個案的生命意義。

 

 

2:人從來就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

問題是用來發現到底一個人的生活中有什麼是最有意義的,只有當人與問題綁在一起,把「有問題的人」視為「問題人物」才使人成為問題;如果把人與問題分開,人有問題不指稱著這是一個「問題人物」,「人」就可以跳脫「問題」之外,對這個「問題」以最熟悉的「專家」角度,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來改善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人有機會從「問題」的受害者,改變成為「問題」的主導者。

 

找出個案隱藏的故事線,去探索來訪者所置身的社會情境的典型故事劇本之外,可能潛藏的新故事劇本,使得當事者能夠以新的參考架構看見典型故事腳本之外的其他新的故事線。當事者將發現自己擁有選擇權,他並不是被困在原來故事裡的受害者,而是可以重新架構故事情節的主導者,敘事治療致力於將來訪者從故事受害人轉成生命主導者。

 

 

3:人是自己問題的專家

敘說是一種人類溝通的基本形式,我們可以完全的參與,當認真重新修訂根植於生命過往的種種事件時,我們是自己生命故事主要的作者。敘事治療協助當事者去瞭解有那些故事/主題在塑造他自己的生命,重視脈絡(context)甚於內容(content),也就是不只是重視說了「什麼故事?」(內容),更重視是「故事何以這樣說出?」(脈絡)我們從經驗中建構意義,經由一個豐富的故事發展過程,讓我們可以重說生命故事和重構自身。

 

我們有能力藉由故事去重組經驗,而實踐一個有意義的生活,那些故事是自己說出來的,並且重新將一個又一個事物聯繫起來。敘事治療藉由故事情節衍生出來的思考,不是以理論和知識來助人,而是「去看」與「去聽」,而非「引用概念」(思維)去教導人,是人處在「經驗之中」(experiencing),借著這些生命經驗,萃取出個人獨特的實踐智慧或經驗知識。

 

 

4:自我覺察慎思理解

說故事是對生命歷程的回顧,當人回顧生命經驗時就進入對於過去經驗重新組建的狀態,也就進入對生活事件和經驗的反思的行動,就是進入了布魯諾(Bruner, 1986)指稱的「意識藍圖」(landscape of consciousness),懷特稱為「自我認同藍圖」。不管是意識藍圖或是自我認同藍圖,都是指在說故事的同時,說故事的人進入意義範疇,產生故事意識。

 

布魯諾引借自文學理論家葛瑞瑪斯(Griemas)與克提斯(Courtes)( 1976 ) ,提出故事主要由兩種藍圖(landscapes)構成一「行動藍圖」(landscapes of action)及「意識藍圖」( landscape of consciousness)。行動藍圖是故事的「素材」,由構成情節(敘述結構)與故事主題的系列事件組成。意識藍圖則是由「包含在行動中的所知、所思或感覺,或是無知、無意或無感」所組成。 ( Bruner, 1986, P14 )意識藍圖呈現故事主角的意識,主要由他們對行動藍圖中的事件所產生的想法組成—他們針對這些事件所歸納出來的意義,針對形成這些事件的意圖與目的所獲致的推論,以及他們對其地角色的特性及身分所獲得的結論。如同行動藍圖所發展的情節,

 

 

任何情況下,故事主題構成故事的不朽主題似乎至少都由三種成分結合為整體。包含一種困境,當中的角色因某種扭曲的意圖,使自己陷人困境,可能因為環境,或「角色特性」,或最可能的是二者間的互動故事整體取決於當中的困境、角色與意識如何互動以產生結構 · 這結構包含開始、過程及「結束感」。(Bruner 1986 , p21 ),如同行動藍圖中有需要讀者填補的間隙,意識藍圖也需要讀者去填補間隙。雖然意識藍圖是透過作者所呈現的人物意識,有時是當事的自我意識發展而成,但讀心者/諮商師為意識藍圖出力也是重要因素,促使故事統一,有更深厚、更豐富的發展,進入意識藍圖時會將各種意圖與目的歸因於主角的行動,並歸納出他們的特性與身分。「意識藍圖」這個用語相當貼切,因它不但呈現主角意識,也很重要地由讀心者/諮商師的意識填補而成。

 

亦如同懷特所說的,這個意識藍圖的特徵,是故事主角的意識,意識的重要性在於組合了他們對於事件的行動的反思—他們對這些事件的意義歸因,他們對塑造這些事件的意圖和目標的推論,他們對在這些事件中的其他主角的特質和身份的結,所以在以重寫對話為主要方向的治療對話中,行動藍圖與自我認同藍圖的概念給予諮商師很大的協助,他們建立脈絡,讓個案得以為許多從前忽視但其實很重要的事件賦予意義,將它們納入故事線。

諮商技巧-人從來就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詹翔霖副教授

台長: 詹翔霖副教授095526899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