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8-26 23:28:35| 人氣2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阿德勒心理學—課題分離-應對人際關係的自我解析-詹翔霖副教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阿德勒心理學—課題分離-應對人際關係的自我解析-詹翔霖副教授

 

阿德勒認為

心理創傷壓根不存在,人是不會因為過去而影響到現在的。

恐懼也好,自卑也好,都是我們逃避現實的工具而已。

心理治療就是不斷給你灌雞湯、鼓勵你而已。

父母不要表揚孩子,老師不要表揚學生。

人是可以改變的,而且很容易改變,只是有的人不想去改變。

 

過去,確實會影響現在:阿德勒很重視早期經驗

在阿德勒的理論中,一個人的早年經驗,是人們性格塑成的超重要來源。阿德勒說過,要全面認識一個人,我們必須「順著他走過的路來研究他」(along the path which the patient himself has taken),這個邏輯,好像有點類似蘇打綠和Ella的那句歌詞:「走過的路是一陣魔術,把所有的好的、壞的、變成我的」。

 

我們現在之所以會是我們,與過去的原生家庭狀態、父母教養方式、早期社交經驗(不論是主觀感受或是客觀現實)等息息相關。舉例來說,阿德勒相當重視「出生順序」,認為家中的老大通常會高度重視權力、老么在證明自我的議題上有高度壓力、獨生子女會因為被父母持續監控,而對外界的敵意容易過度敏感。

 

那麼,如果我們走過的路是重要的,這條路上有什麼主題該被研究呢?阿德勒的回應是「自卑感」,也是這裡第二個要補充的觀念。

 

在阿德勒眼中,自卑不只是逃避現實的工具

自卑感是阿德勒理論的核心。他曾說「to be human means to feel inferior」,認為就是因為我們會自卑,才會有超越,因為我們知道自己不足,才會想要進步。一個人沒有自卑感,就不會有追求成長的動力。所以,自卑感完全不是沒必要、不重要的感受,反而是我們極需熟悉的對象,了解自己有哪些自卑的地方,了解自己是如何應對這些自卑感。

 

自卑感就是我們心理上的血糖,過低時會讓人失去心理能量,過高時則會形成「自卑情結」,阻塞了心理適應,引起偏差的行為。面對這樣的困境,阿德勒心理治療強調,要靠著仔細的自我探索才能克服,也就是第三個要補充的觀念。

 

阿德勒心理治療不是幫你灌雞湯,而是克服自卑、建立社會連結

阿德勒心理治療目的是希望能讓人擁有調控合宜的自卑感,以及適度的社會連結。藉由早年經驗的討論與重新詮釋,來充分理解個案的自卑感、人生目的、工作態度、感情觀等,並陪伴個案運用自己的勇氣來安排適合自己的生活。因此,阿德勒的心理治療當然不會單向的「灌雞湯」過程(事實上,應該沒有任何一個心理治療學派要心理師幫個案灌雞湯)。

 

除了對於臨床上的運用,阿德勒也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一些想法,連結到第四個要補充的觀念。

 

不是不表揚孩子,是要「鼓勵過程」但不「稱讚結果」

阿德勒曾說過,行為偏差的孩子是缺乏鼓勵的孩子(A misbehaving child is a discouraged child),他認為教育孩子時必須避免責備與羞辱,提醒父母要溫柔,並且要會鼓勵孩子。

 

如果想要完整認識這裡的觀念,我們必須釐清「稱讚」和「鼓勵」的差別。所謂的稱讚,是針對孩子的行為結果給予回應,有好結果會被稱讚,結果不好就沒有稱讚,例如「你考進前三名很棒!」而所謂的鼓勵,是重視孩子本身的自尊與價值,不拿孩子與他人做比較,並且肯定孩子願意付出與投入的過程,像是「你投入了好多心思真了不起」或「感覺你經歷了令人驕傲的合作過程」。因為阿德勒相信,真實的自尊並非來自他人的稱讚或認可,而是來自於能夠克服困難的過程體驗。

 

阿德勒認為人可以被改變,但改變並不容易

阿德勒認為,我們的人生是被生活目標所決定的,如果生活目標訂定得宜,就能經營出健康的人生;如果生活目標不切實際,例如「人生一旦需要協助就等於失去尊嚴」、「我的人生要成為眾人喝采的焦點」等,就會讓自己的心理狀態出現困境。

 

在阿德勒的觀點下,一個人要建立新的生活目標,必須從早年回憶和過去經驗中看懂自己現在的生活目標是什麼、怎麼來的,才有機會重新詮釋過去,完成生活目標的轉換。阿德勒認為,這樣的轉換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充斥著內在與外部阻礙,並沒有「只是你不想」那麼簡單。

 

(本文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關於作者 獨立評論

最優質的公共時事論壇,超過百位專欄作者,每日提供最新時事評論,以打造一個多元思考、獨立評論、公平公益的社會。

台長: 詹翔霖副教授095526899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