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裕民汽車董事長高金豐不管再怎麼忙碌,每月最後一周都會撥出三個小時,集合台中、南投地區十家分公司與保養廠的中高階主管,親自講述《孫子兵法》,從未間斷。
這天的會議室裡,裕民主管們人手一本《孫子兵法》,熱絡地討論如何體現書中「上下同欲者勝」的思想,讓同事上下一心,並且定下新規定,只要分公司能超越總公司每季規定的業績目標,總公司便會提撥獲利一成獎勵。
靠著熟讀這本兵策,在競爭激烈的汽車銷售市場中,裕民屢屢拿下裕隆汽車全省經營績效、獲利績效最佳的雙料冠軍。
2002年底,喜歡看古書的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在思索集團發展策略時,也密集地向孫武(孫子)取經。尤其〈九地篇〉的「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讓他受用最深。孫武以常山蛇,來形容軍隊必須頭尾相互支援,去夾擊與迎戰對手。
回想當時,華碩急欲從主機板大廠轉型為3C整合大廠,施崇棠熟讀「常山蛇」精華的集團改造工程,強調各事業部門快速反應,以隨時因應市場的變化。
為何《孫子兵法》會被廣泛應用於今天的企業管理領域?
用人為將帶兵管理 全面探討
「這是最有架構與系統分析的兵書,不像其他兵書都是從作戰攻守的單一觀點出發,」中原大學商學院院長嚴奇峰指出。
不到6,000字、總計13篇的《孫子兵法》,編目清晰,從〈始計篇〉到〈用間篇〉,「把用人、為將、帶兵與管理四項觀念都全面深入探討,」嚴奇峰分析,這些正是現代人最需要的知識。
「孫武處在春秋時期,當時的武器殺傷力有限,戰爭勝敗取決於作戰策略,」也是《孫子兵法》迷的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分析,孫子理論提供了現代企業策略分析與執行的架構。
21世紀的企業經理人,面對企業全球布局與併購盛行,「要花更多的時間解決『人』與組織的問題,」
清華大學科管所EMBA教授李瑞華指出,西方管理理論較少對人性的探討,但是中國式管理,會同時把人與事一起考慮。
徹底分析人事時地物
「《孫子兵法》把人性探討得很透徹,並且徹底分析人事時地物,可滿足現代管理者的需求,」李瑞華表示,孫武很強調策略的可操作性,讓它得以快速且大量應用於商業領域。
放在21世紀的企業經營脈絡裡,孫武又提供了一個管理者前中後的智慧平台。
智慧一
出兵前,謀略勝敵為上策
雖然許多人都認為《孫子兵法》是談謀略的書,但是《活用孫子兵法》作者國科會研究員嚴定暹卻認為,它其實是智慧的平台,打開現代人的思考格局,「它是將軍心理學,自己管理好,才能夠去管理團隊。」
領導者不能有極端的思想,必須要中庸。嚴定暹指出,《孫子兵法》寫道,「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
意思是說,將領不能太過有勇無謀只知硬拚、不能貪生怕死臨陣畏怯、不能易怒暴躁難忍侮辱、不能廉潔好名過於惜譽、不能過於愛民處處遷就,這也是現代管理者最應避免的五大弱點。
雖是典型的兵書,孫武卻不斷強調,用兵的最上策就是使出謀略,用不打仗的方式,贏得勝利。
真正的高手就是不戰而贏的人。許多孫子迷又用歷史故事舉例,唐太宗為了消弭吐蕃的叛亂,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國王,和親政策除了消除唐朝邊防問題外,也把唐朝文化帶到西藏。反觀,唐玄宗卻是常年與吐蕃打戰,消耗掉大量的國家資源,卻沒有解決邊防問題,最後導致國家衰敗。
又如清朝康熙也是懷柔高手,他在承德避暑山莊附近蓋了一座雄偉的八大廟,完全仿照西藏布達拉宮而建,邀請達賴六世來北京居住,並且跟他研究佛法,「蓋成一座廟,勝養十萬軍,」而康熙的孫子乾隆,更努力學習藏文,取得達賴的認同,收攏了藏人。
這種不蠻幹、而靠合作取勝的管理祕訣,正是現代企業最需要的智慧。
智慧二
交戰中,戰術須與時俱進
《孫子兵法》指出,策略思考必須與時俱進,隨時調整,絕對不能一招半式打天下。
孫武總結自己打仗的經驗指出,人最容易在成功的地方失敗,過度執著在成功的經驗上,思想沒有往前走;隨時都必須用全新的角度來看敵人,不能用相同的方法與敵人交手。
嚴定暹以《三國演義》第18回為例:曹操征伐張繡,大破張繡與劉表的聯軍,卻因為袁紹準備襲擊曹操根據地許都,而被迫連夜撤軍。
張繡得知曹操撤兵消息後,急欲追擊,軍師賈詡卻勸他「追之必敗」,張繡與劉表仍堅持出兵,果真大敗而還。
敗戰之後,賈詡卻用人頭擔保,力勸張繡可以再度整軍,追擊曹軍,果然大勝而回。
劉表便問賈詡,「為何前後兩次有不同的答案?」
賈詡回答,第一次曹操是戰勝而退,有可能是使詐,不能等閒視之,因此不可輕舉妄動。但是追擊曹操大敗而回時,曹軍卻沒有乘勝反擊,這就代表曹操必定後方出了問題,此時反而可以再次攻擊。
用在現在的企業管理上,企業就必須隨時思索經營策略,彈性調整。
智慧三
收兵時,須確實勝戰修功
除了強調作戰時各階段的規劃外,《孫子兵法》還重視戰事之後的整頓。
書中指出,打了勝戰,必須做好「修功」,也就是做好鞏固與整頓的戰後工作,否則必留禍患。套用在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例如併購時,就必須做好組織文化磨合的後續作業。
「併購之後的修功就很重要,」嚴奇峰指出,既然合併風潮已起,企業在合併前若能有更通盤的規劃,成功率自然高很多。
據統計,超過七成的企業併購綜效不如預期,後續整合問題,往往是導致併購案失敗的主因。
像是2005年明基風光迎娶了德國西門子的手機團隊,不到一年赫然發現台德雙方的團隊整合困難重重,產品推出嚴重落後,最後落得放棄西門子手機團隊。
(本文摘自3月號《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