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沒有你No Puedo Vivir Sin Ti
片長:92分 上映日期:2009/08/14
戴立忍第二部劇情長片。台灣真實社會事件改編作品,一則父親與女兒最令人動容的親情告白。
影片年份:2009
出 品 國:Taiwan
出 品:光之路有限公司/派對園電影有限公司
發 行 商:原子映象有限公司
語 言:Mandarin
色 彩:Black and White
音 效:
台灣實力派演員戴立忍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劇情改編自一則「父親抱著女兒跳天橋」的真實社會新聞,電影場景主要都在高雄縣市拍攝,戴立忍透過黑白影像,描繪人性最真實的父女親情,平實的拍攝手法,呈現了台灣南部底層社會的真實面貌。本片入圍2009鹿特丹影展競賽片以及南非德班影展最佳影片,以及將代表台灣角逐2010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本片說的是一個勞工階級面對法律儘管努力,卻無力阻擋女兒被社會局帶走,受不了欲攜女跳天橋的悲慘故事。男主角陳文彬的構想,戴立忍導演利用一年半的時間撰寫劇本,精練的黑白畫面營造強烈的張力,黯淡色彩呼應男主角生命無出口的困境。本身曾任國會助理、記者,現任紀錄片與戲劇導演的陳文彬,飾演高雄勞工李武雄。與太太沒有登記結婚的他,因妻子離去,獨自撫養7歲的女兒。女兒到了入學的年紀,經過友人(《牆之饜》導演林志儒飾)提醒去戶政事務所報戶口,才發現妻子的配偶欄不是他,所以女兒的監護權落在那男人身上。
一個殷實的小人物一次次遭到官僚態度的刁難,他北上求助立委同學,輾轉警政署處理,也被踢皮球踢回高雄的戶政事務所。疲勞的背影漫步在疏離的台北街頭,邊緣邋遢的模樣吸引博愛特區便衣的注意,一台警車將他帶回警局徹底盤查,觀眾也不免同情他的遭遇。一個古意、靠自己扶養女兒的無照潛水伕,溫和的性格被國家體制激怒,成了失去理智(想與女兒同歸於盡)的野獸?!《不能沒有你》除了批判官僚體制,也凸顯邊緣融入社會核心的困難。當一個人連最基本的親情都被剝奪時,他還有什麼活下去的勇氣?《不能沒有你》自然流露底層小人物的困境,男主角天橋上一句:「社會不公平啊!」道盡社會邊緣人物壓抑的心情。
2003年一則新聞「父親抱著女兒跳天橋」,超過六個台灣電視台做了實況轉播,過程長達二十分鐘。兩天之後,再也沒有任何一份媒體後續報導,更別提關注這對父女試圖彰顯的事由,卻觸動了戴立忍想拍這部片的念頭。
戴立忍說,拍這部片不是要讓大家去同情這對父女的處境,直到最近,類似的新聞事件仍比比皆是,我希望這部電影一方面能夠喚起社會大眾的同理心,他們的生活簡樸平凡,卻仍有小人物的堅持與自尊,為了自己的生活努力奮鬥,另一方面,也希望在這個經濟崩解的時代中,能夠帶給人堅持下去的力量與勇氣。
補充
改編自「跳天橋」事件的電影【不能沒有你】,將那段父女的辛酸故事呈現在大螢幕前,導演以黑白電影手法,凸顯這個找不到色彩的故事,更顯悲淒與沉重,讓不少人掉下眼淚。
父攜女跳天橋 新聞台大放送
故事發生在二○○三年四月十一日下午兩點,「一名來自高雄三十八歲的李姓失業男子,抱著女兒在台北火車站前的天橋上,作勢要往下跳。那名男子坐在天橋欄杆上以美工刀割腕,身上血跡斑斑......」,還記得嗎?這個曾經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事件,在新聞台以SNG的現場連線報導下,讓跳天橋事件一度成為家喻戶曉關注的議題。但隨著被大量消費的新聞一一發生後,那位抱著女兒跳天橋的男子,終究被人們遺忘在喧囂的政治鬥爭與腥羶八卦的新聞事件中。
這段真實事件,在編劇陳文彬的筆下成了一部寫實的電影劇本。那是他兒子剛出生的那一天,他坐在醫院的病床前,念了報上關於這個新聞事件的報導給他太太聽,同時也看到了同一條新聞的相關照片—「眼看男子從天橋躍下的瞬間」,那是一張令人心神一驚的震撼,當下陳文彬滿是疑惑、又不解,怎麼會有父親會帶女兒跳天橋?
有印象的人或許還記得當年的這起事件,由於男子與警方在天橋上僵持好長一段時間,新聞台的SNG車便長時段的實況轉播,將當時駭人的影像瞬間傳送到台灣各處。於是,有人在家庭餐桌上邊吃著午餐邊等待著結果,有人端著便當站在戶外電視牆討論著,有人在自助餐館的電視機前佇立許久,緊張刺激的社會新聞,突然之間成了人們碰面互相討論的話題。
不能沒有你 道盡底層辛酸
其實每個小人物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卻又深深打動人心的故事,改編自「跳天橋」事件的電影【不能沒有你】將那段父女的辛酸故事呈現在大螢幕前。故事大綱大約是這樣的,一名來自高雄旗津漁村的中年男子,教育程度不高的他,在旗津海岸邊受雇做著抽取貨輪油污與焊修、拆卸廢棄輪船的工作。七年前他與同居女友生下女兒後,女友隨即不告而別,並讓他成為獨自撫養女兒長大的單親爸爸。
只是隨著女兒長大、入學問題到來,面臨到辦理戶籍登記的現狀也緊逼他而來。其實並非父親不願幫女兒辦理入籍,而是在他辦理入籍登記時才發現,原來同居女友早有結婚登記。依相關戶籍法規規定,女兒的父親登記必須是同居女友在結婚登記欄裡的那名陌生男子。
但女兒的母親早已不知去向,他更不願、也沒有能力找出那個素未謀面的女友丈夫來協調辦理女兒的戶籍問題。就這樣,現實又繁雜的法令問題逼使這對父女可能被社會局情形介入,遭遇骨肉分離的窘境。
無助的父親在朋友建議下,騎著機車到台北市找立委陳情。他找到立委,也順利的接受立委安排回去高雄找一位陳專員協助,沒想到回到高雄後,不但找不著陳專員,且戶政事務所的公務員依舊堅持依法行事,無助的父親再度騎上機車來到台北。再度到台北後,見不到當初答應協助他的立委,連原本熱絡握著他手的警政署戶口組組長,也避不見面。
他拿著DNA證明書想到總統府去陳情,卻在還沒接近那棟建築物前,就被年輕的便衣憲兵架走。隨著台北的人聲喧囂中,一輛輛的SNG車紛紛駛近。父親在極度無助之下,在天橋上準備跳下,一手拿著美工刀在攝影機前狠狠割腕,一面狂呼大叫著「社會不公」,最終父親被判刑入獄,女兒也被社工人員帶到寄養家庭安置。
黑白影像呈現 觀眾感動掉淚
兩年後父親假釋出獄,因為有著挾持女兒跳天橋的前科,社會局並不同意將女兒交還給他扶養。但離開父親的女兒,在寄養家庭的生活並不順利,完全把自己封鎖起來,不與人互動溝通。換了四個寄養家庭,也成了社會局列管的重點輔導對象。
有趣的是,在拍這部電影的當下,導演戴立忍選擇了以黑白電影的呈現手法,來拍攝這部影片,他說,那是因為他找不到屬於這個故事的色彩,所以他保留了黑白色調,讓觀眾自己去填上色彩,而黑白色調,天空中厚重的雲朵更讓這部電影、這個故事更顯得悲淒與沉重,不少人因此掉下了眼淚。透過電影。戴立忍只想傳達出一種最簡單的情感,卻遇到法律時候、遇到人為制度時確實那麼的脆弱。
最讓人感受深刻的是,片中在社會局與社工接觸,與學校老師接觸,或著是任何有權利在處理類似事件的人,有很大的反思,當父親在為了女兒戶籍奔忙時,心中所產生的壓力與焦慮感,會讓人有負面情緒的產生,或許才讓那父親在無計可施之下,想要抱著女兒以死明志。
陳文彬回想起自己在讀到這則新聞時,不禁流下淚來,剛當上父親的他,為新聞主角中的父親感動,覺得這位父親非常的偉大。而當他在和戴立忍討論劇本時,同為戲中男主角的陳文彬感到壓力很大的,也正是演與社會局互動的那場戲,不過在演完戲後,陳文彬說,「在演戲的過程中,我才真正學會怎麼做一個父親。」
不受外人打擾 才是幸福結局
劇中特別有一段對話讓人感到父女情深:
「場景:日外,L堤工寮屋頂,武雄、妹仔海面很平靜,是個陽光美好的午后。妹仔和武雄坐在工寮屋頂看海。
武雄:妹仔,我問妳:我在海裡工作的時候,妳看得到我嗎?
妹仔:看得到。
武雄:水這麼深,妳怎麼看得到?
妹仔:我一直看,一直看就看得到你了。
武雄:嗯,我也看得到妳。」
而當年新聞事件中的男女主角,現在兩人很平靜的一起過生活,小女孩已經國小六年級了,電影首映的當日,透過社會局的聯繫,他們低調地出現在電影院裡收看這部以他們的故事所改編的電影,那新聞事件後,父女兩人回歸正常的生活,依舊在高雄。
劇尾,父親與女兒一個在船上,一個在岸邊兩人對望,如果要說這部電影以父女重逢當做美麗的結局,那麼,現實生活中的那對父女能團圓,繼續過著平凡的生活,不受外人打擾,那或許是屬於他們最幸福的結局。而戴立忍也希望,更多人在看過電影後,能夠珍惜已經擁有的,或許一般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其他人身上卻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