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8-01 03:45:54| 人氣4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影回憶】《廣島之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亞倫雷奈 (Alain Resnais) 和他的《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 是久不久便在耳邊出現的名字,然而我對他們的認知可算是一片空白,還以為後者大概是一齣純粹意識流結構的電影。幸好,最後關頭我找到同伴一起捉緊在電影院欣賞的難得機會。

不談其他,先談音樂。慣於看日本片的我,在電影開始的時候便先被這法國產物的配樂征服了。我一向對當時的法國管弦樂有兩點的不喜歡,一是「其配器手法過於色彩斑爛」,二是「其標題性過於強烈」,然而在電影配樂的角度下,《廣島之戀》的音樂新鮮而細膩,卻不是荷李活式的煽情,很有味道。

電影本身,大概以主角身處時代、女主角年輕時的經歷、和有關廣島的記錄片段三線交響相織而成,其結構真的與一首交響樂章非常非常相似:或許是我神經質,我彷彿看見一個附引子的奏鳴曲式!(快要瘋了……) 不同於作曲家可用的精妙和聲結構,導演亞倫雷奈在此以大刀闊斧的剪接技巧,和女主角對白中曖昧的時空重疊,來譜出電影的縱向性和橫向性。然而,電影的剪接風格對我來說實在「太暴力」了,吃慣了「小津式纖幼」,如斯「雷奈式豪邁」實需要額外的消化。

若電影的三線織體是樂章的內部結構,那麼貫串整齣戲的文字和對白才是真正的旋律。不止於法語本身的悅耳聲韻,我從英文字幕所見的根本是一長篇詩作,從記錄片式引子「 妳沒有看見廣島。/ 我看見了---」,到情愛片式結尾「你是廣島。/ 妳是Nevers。」,廣島和法國Nevers 由純粹的城市名稱,加添了客觀歷史的沉重、盛載了個人記憶的淚痕、再化為純粹的人物名字,單憑這點還不夠詩意麼?

電影的畫面亦可說一絕。撇除震撼性的歷史片段不說,這黑白電影的光暗處理十分亮麗,Nevers戰前的灰暗 (還有黑貓),廣島戰後的明亮 (是白貓啊!),俊俏的日本男主角,美麗的法國女主角,所有被拍下來的我都愛看。若果不是剪接上的血痕和女主角的神經質,相信我會更愛這齣電影。

以我曾修讀三個學分電影課的知識告訴我,《廣島之戀》是屬於法國新浪潮的電影,但是法國新浪潮的背景和定義我大概都忘記了,一來在這以前我只看過杜魯福的《四百擊》,二來那三個學分的電影課並未使我愛上新浪潮。這次看《廣島之戀》,卻有點使我感到趣味來。剛剛同伴還問我這是不是記錄片,我除了答「不是」外便沒說別的。好了,聽著:這不是記錄片,不是藝術片,不是歷史片,你或可以當它是奇怪愛情片,我則視它為在1959年不知為何極為大賣的商-業-片。對我們來說,它本身就是歷史。

台長: Chaconne
人氣(4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