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13 13:02:27| 人氣1,143|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秋賞月---德布西之月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秋佳節的到來竟然被一個不識相的颱風搗亂,這”辛樂克”還真是會挑時間來呢!不過對於每年的中秋節烤肉賞月這事讓我想到一首曲子----德布西的”月光”。低與高的音程與和聲樂句像是月光灑在地上的情景,起伏的旋律與流動的琶音像是湖水波動。又如李白水中撈月樣,月倒印在湖上隨水波動起舞著,這夜晚可真是浪漫、幽靜。擷取一段在”憩”部落格中看到的文,
http://blog.roodo.com/jessicacct/archives/503460.html
在 Debussy 悠悠漫漫的音符中
月 暈成了一片淡黃
輕輕地柔柔地流洩一地璀璨月光
熟悉的羊腸小徑 是下了幾天雨 落了的一地松針
踩著滿地柔軟的松針 我始終於心不忍
他形容的真的很棒,讓大家在這不平靜的中秋節中,邊欣賞著音樂邊想像著夜晚月景吧!

曲名:Clair de Lune 中譯:月光 (原曲是法文名稱)
作曲者: Claude Achille Debussy 德布西
交響版
http://tw.youtube.com/watch?v=BzeCUlZz5aE
鋼琴版
http://tw.youtube.com/watch?v=GuazkV70vaM
視覺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lvUepMa31o
文取自
http://www.aerc.nhcue.edu.tw/4-0/art/s27/new_page_1.htm

  法國作曲家德布西於1862年8月22日出生在巴黎的近郊。他父親當過店員,開過小陶器店。他父母都不懂音樂。父親一心希望兒子長大後能當名船員。德布西七歲那年,由於住在叔母家的弟弟患腦炎死去,便隨同父母一起來到住地中海沿岸的叔母家。德布西非常喜愛大海,經常跑到大海邊入迷地欣賞那變幻多端的海景,地中海壯麗的景致在童年德布西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無疑的,這對他三十年後創作交響組曲《大海》是有影響的。叔母會彈鋼琴德布西在這裏才第一次接觸到音樂,跟叔母學琴,拜一位鋼琴彈得很好的義大利人為老師。
  不久,全家回到巴黎。德布西沒有老師教琴了,但是他每天都坐在鋼琴旁叮咚叮咚地彈一些在叔母家學會的曲子。一天,詩人維爾列努的妻子莫德夫人偶爾聽到了德布西的琴聲,發現這個孩子有很好的音樂素質,便去說服牠的父親讓孩子學習音樂。莫德夫人免費擔任德布西的鋼琴教師,她曾經是蕭邦的女弟子,有很高的音樂修養。在莫德夫人的指教下,德布西彈琴技巧有了很大提高,十一歲便順利通過考試被巴黎音樂學院錄取了。
  在巴黎音樂學院,德布西學習得非常刻苦,他對每門課都很嚴肅、認真。無論是鋼琴、和聲學或是視唱練耳,他的成績都很優秀。入學的第二年,十二歲的德布西獲得了鋼琴比賽第二名,十三歲時,他獲得了第一名。他從小就表現出獨創精神,不安於墨守成規,經常提出一些大膽的問題。所以,對一些保守的老師來說,德布西算不上是〝正統〞的好學生。
  德布西十七歲那年,柴可夫斯基的保護人梅克夫人需要一個鋼琴教師,德布西的老師便把自己的學生推薦給她了。梅克夫人是一位富有的寡婦,酷愛音樂,她手下有一個三重奏團,演奏各種古典音樂和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德布西在她的三重奏團中擔任鋼琴演奏者,兼任她家的鋼琴教師。
  夏天到了,德布西隨梅克夫人到威尼斯、維也納,最後到了莫斯科。這是一次音樂旅行,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去聽音樂會,和音樂家見面,這使德布西大開眼界。尤其是在莫斯科聽了莫索爾斯基、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以後,德布西彷彿來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新的音樂世界,這些豐富、新穎的俄羅斯音樂使他感到親切、振奮。
  從莫斯科回來以後,德布西繼續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他進入了耶爾涅斯.格羅的作曲班。格羅老師見識多、思路廣,他很欣賞他的學生德布西,他們不但是師生,也是很要好的朋友。他們經常在一起暢談到深夜,從美學、繪畫談到和聲、作曲,共同的志趣使他們很接近。在格羅老師的指導下,他的作曲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883年,德布西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的第十個年頭,他的作品獲得了羅馬二等獎。第二年,他創作約合唱曲《浪兒》獲得了羅馬大獎。羅馬大獎是法國政府設立的藝術獎,獎給有才華的美術家、建築家和音樂家。在當時,能榮獲羅馬大獎極為不易,獲獎者可由政府派送義大利首都羅馬留學四年。1885年,二十三歲的德布西赴羅馬去留學了。義大利是歐洲著名的
音樂之鄉,留學羅馬,這封當時的年輕音樂家們是具有多大的吸引力呀!大家很羨慕德布西能獲得這個可貴的機會。可是,德布西到了羅馬以後卻感到很失望,他忍受不了羅馬音樂學院嚴格苛刻的規章制度,他覺得自己的自由受到了限制,認為把時間都白白浪費在學院式的學習之中,心裏悶悶不樂。他在羅馬只待了兩年,留學期還未滿,他就逕自返回了巴黎。
  他回到巴黎以後,就像一個人久住幽暗、沉悶的小屋一下子來到空氣新鮮、陽光燦爛的原野一樣,心情很舒暢。十九世紀末的巴黎,思想界、文藝界都十分活躍,存在著各種思潮各種流派。這封正在探索音樂新道路的德布西來說是最理想不過的環境。當時,在巴黎最盛行的是文學上的象徵主義和繪晝上的印象主義。象徵主義走出十九世紀末法國的三位詩人拉勃、貝爾列內和瑪拉美提倡、發展起來的。他們反對在詩歌創作中的無意識感情流露和客觀主義地描寫現實,而主張通過理智化的感受去表現近代人微妙的思想意識。他們提出要把詩的語言詮釋出來,使之獲得新的表現價值。印象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流行於法國的一個繪畫流派名稱。1874年有一群年輕的法國畫家在巴黎舉行一起了個畫展。由於他們的畫法打破了傳統的規則框框,遭到許多人的冷嘲熱諷。因為畫展中有一幅畫叫作〝日出印象〞,所以人們就把他們繪畫稱作〝印象主義〞,把這些畫家稱作〝印象主義者〞。這些畫家不像以前的畫家那樣重視輪廓分明的實物,而是更側重於一個物體所引起的視覺印象和物體周圍的色彩、光線氣氛等。在他們的畫中,運動多於定態,他們用不斷轉換的線條和模糊多愛的色調代替了清楚的輪廓和陳舊的色彩。他們以自己的主張和藝術實踐對抗傳統的繪畫規則和手法。雖然象徵主義、印象主義藝術思潮都產生於法國,但是,它們很快就傳到歐洲各國,對歐洲的藝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德布西從羅馬回到巴黎以後,結識了象徵派詩歌的倡導者瑪拉美,並成了他家的常客。他在瑪拉美家又結識了許多象徵派詩人、印象派畫家和雕塑家,這些人在巴黎都是些很有影響的人物。這些藝術家們每星期二都聚集到瑪拉美家中,他們熱烈地探討文藝問題,抒發自己的藝術見解,展示自己的作品,思想非常活躍。在這個藝術家的圈子裏,只有德布西一個人是音樂家。他每次集會必到,注意傾聽他們的藝術主張,認真地加以思索,一個計劃漸漸在他心中孕育成形。
  印象派畫家們的主張對德布西有很大啟示。他們反對學院派的保守,主張大膽革新,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光與色的表現效果,他們的畫色彩明快,筆法簡練。這一切正是德布西這些年來在音樂上所嚮往和追求的。他決心闖出一條路子,用音樂去描繪事物的瞬間變化、大自然的一個景致,力求像印象派畫家所丑, 畫的畫一樣,不追求實物清晰的輪廓,而著力在色彩、光線的明麗。

這時,另一個事件對德布西的創作道路也發生了很大影響,這就是1889年在巴黎舉辦的國際博覽會。在這個博覽會上,德布西第一次接觸到東方音樂。中國音樂、越南音樂以及印尼的爪哇音樂,引起了德布西極大的興趣。在博覽會期間,他經常跑去聽東方音樂的演奏。尤其是印尼的爪哇音樂給德布西的印象太深刻了。爪哇人跳著宗教性舞蹈,給舞者伴奏的是一個獨特的樂隊,樂隊裏除了一種三弦的提琴外,大都是銅鑼、鐃鈸、鼓這類打擊樂器。看著這些原始的、動作簡單的舞蹈,聽著這種旋律、節奏奇異的演奏,不少人忍不住笑了起來。但是,這節奏豐富、和聲微妙的爪哇音樂卻引起了德布西的特別注意。這些東方音樂對德布西以後的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
  德布西的成名之作是1892年創作的管弦樂《牧神午後前奏曲》。這是根據象徵派詩人瑪拉美的同名詩歌創作的。德布西運用印象派藝術手法,用音樂為我們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愛琴海邊,太陽曬熱的土地散發著濃郁的芳香,一群森林女神在沐浴。牧神吹著婉轉動聽的笛聲,他悄然走近森林女神,她們驚叫著逃開。在中午的陽光下,牧神吹奏著迷人的牧笛。樂曲表現得細膩,樂器使用得大膽,和聲美妙地流動,節奏複雜,這一首樂曲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德布西的音樂特色,被認為是德布西的出色作品。德布西在首次上演的節目單中這樣寫道:
 〝這首前奏曲是為瑪拉美的優美詩歌所作的極為細緻的解釋。它自始至終與詩歌緊密聯繫在一起。〞
  《牧神午後前奏曲》的首次公演獲得了意外的成功,博得了熱烈的喝采,指揮不得不應聽眾的一再要求而再次重奏一遍。評論界也大加讚揚,各樂隊爭相演奏。詩人瑪拉美給德布西信中這樣寫道:〝你對《牧神》的解釋不僅沒有和我的文字相矛盾,相反,它以鄉愁、驚人的敏感、幻想豐富超過了它。〞
  這一作品的發表,德布西作為印象派作曲家受到了音樂界的重視,許多年輕作曲家們開始仿效德布西的風格和創作方法。
  印象派音樂有什麼特點呢?如前所述,這種音樂是德布西受了印象派畫家的啟迪而創作出來的,它與印象派繪畫有著密切的關係。把一首樂曲比作一幅畫來說,樂曲的旋律如同是畫面中的線條,和聲就像是畫面的光線和色彩。德布西在創作這幅〝音畫〞的時候,採用了印象派繪畫的技法,十分重視音畫的光線、色彩 和聲,而不追求音畫的線條 旋律的明晰輪廓,德布西這種創作音畫的手法很像畫中國寫意畫的手法,著意於傳神,不是追求表面的逼真。這種音樂中,動多於靜,矇隴與閃爍代替了明朗。
  

十九世紀末,歐洲的浪漫派音樂在經歷了發生、發展、鼎盛幾個時期之後逐漸開始走向衰退。在這種情況下,德布西積極探索音樂發展的新道路,大膽實驗,力圖擺脫傳統作曲法的束縛,創立出一種新型的表現力更強的作曲法。從這個意義上說,德布西創作的印象派音樂是創新的、具有革命性的。但是,印象派音樂自形成出現之時起也有它的致命弱點,儘管德布西主張音樂要反映現實,然而,他所反映的現實多是自然界的景物,題材的選擇一般都離現實社會生活較遠,缺乏思想內容的深度與廣度。
  繼《牧神午後前奏曲》這部作品之後,德布西傾注了十年心血完成了他的歌劇《佩利亞斯和梅麗秦德》。這部歌劇是根據比利時象徵派詩人莫利斯.梅特林克的一首同名抒情悲劇寫成的。歌劇的情節是這樣的:在一座森林的泉水旁,美麗的姑娘梅麗秦德在哭泣。她是從遙遠的地方逃到這裏來的。正巧,格羅王子打獵時因追趕野獸迷了路,也走到這裏。他愛上了梅麗秦德並把她帶回宮廷。
可是,梅麗秦德卻愛上了格羅王子的弟弟佩利亞斯。佩利亞斯要遠行,行前的夜晚,他來向梅麗桑德告別,親吻了她的長髮。這情景被格羅王子窺見,他妒火燃燒。第二天,當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吻別時,格羅王子拔劍向弟弟刺去,佩利亞斯躺倒在血泊之中。梅麗桑德向森林逃去。回來以後,她生下一個女孩便安然死去。為了創作這部歌劇,德布西消耗了巨大的精力,傾注了十年的心血。
  德布西又陸續創作出交響組曲《大海》、鋼琴曲集《影像》和《兒童世界》等許多作品。這些作品各有特色,但都屬印象派音樂。
  德布西晚期的創作開始趨向於現實社會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德布西目睹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自己作詞並譜曲創作了《流浪兒的聖誕》,表現了他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對侵略戰爭的不滿。這一時期他還創作了大型鋼琴曲《英雄搖籃曲》、《白與黑》等。這些作品與德布西青壯年時期的作品相比較,印象派色彩減弱了,更多地顯現出法蘭西民族古典傳統音樂的影響。德布西不僅從事音樂創作,寫出大量作品,同時,他也為了許多評論文章,闡述了他的藝術思想,這些文章後來輯成《克羅士先生》一書出版。
  1918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得正激烈,德國的砲火猛烈轟擊著巴黎。在戰火紛飛、隆隆的砲聲震盪中,五十六歲的德布西因患癌症久治不愈離開了人世。
  德布西死了,但是,半個多世紀以來,他的作品介紹到世界各國,已為更多的人所知。他在音樂上的探索和試驗,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之處,然而他在藝術上獲得的成就是值得我們借鏡的。德布西是印象派音樂的奠基者,自印象派音樂產生以後很快傳遍歐洲,它對二十世紀現代音樂具有重大的影響。因此,人們把德布西看作是二十世紀音樂界一位承先啟後的人物,正如一位音樂學者所說:〝他結束了一個時代,把那個時代中的成就推到了頂峰,同時他又為一個新的時代開闢了道路。今天,他的音樂比他逝世時更有生命了。〞

台長: 愛夢想的女孩
人氣(1,143)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海星
我不懂音樂....無法共鳴....抱歉!
佳節快樂!
2008-09-13 22:45:11
版主回應
不懂音樂也沒關係...心中幻想著月亮在發光..有著中秋的感覺就好了....^^
2008-09-14 17:56:59
雀飛筆
今年中秋節沒有月亮,至少有德布西的月光可以聽。這首曲很美、很好聽,我很喜歡呢!
2008-09-14 00:22:57
版主回應
唉...被一個很牛的颱風給擾亂....到現在還是無法知道明天是否要上班上課...還給它滯留不動..實在無言....只好大家幻想有個月亮心中賞月囉.
..話說以前小時候很可愛...還會畫一個月亮貼在燈上面說是賞月...哈哈哈...XD
2008-09-14 17:59:59
mi ya ko
很應景的曲子
中秋快樂^^
2008-09-14 00:52:23
版主回應
沒有月亮可賞...就只好請大家畫月亮貼在燈上面幻想賞月囉....XD
2008-09-14 18:01:21
♡Sonia
哈~我們社區不畏風雨還是有烤肉呢~
2008-09-15 09:00:36
版主回應
唉...我們是悶在家中喀掉一堆零嘴...XD...又要變胖囉....
2008-09-15 12:01:41
桑妮
聆聽西方古典音樂讓我遠離塵囂
靈魂得以淨化
尤其需要創作時
古典旋律可以游離雜沓
引我進入另一個空間

今早聽愛樂電台時
心中篤定這應是德布西之作吧
果不其然
有EMMa的引領
感謝
2008-09-15 14:24:09
版主回應
呵呵...^^...不用客氣...古典音樂聽久了自然就會有自己的一套聽法...有時不用我引領你們都可以比我厲害...這也是老師告訴我的...我也將這句話再跟你們說....^^
2008-09-16 10:45:28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