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o小天才 2009/02/23
嬰兒從出生起,就在學習如何與主要照顧者、親人相處,並慢慢擴及其他對象,他最需要的是一份穩定安全的依附關係,才能逐漸編織未來的人際網路。
【文/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期療育評估中心主治醫師何淑賢】
嬰兒從出生起,就在學習如何與主要照顧者、親人相處,並慢慢擴及其他對象,他最需要的是一份穩定安全的依附關係,才能逐漸編織未來的人際網路。
乍看「人際社會發展」,或許很多父母認為,等孩子大了再說,事實上,嬰幼兒的社會人際發展,可不是大了才來重視,因為每一個baby從出生起,就在與主要照顧者所建立起依附關係中,逐漸再發展出與其他人的互動關係。特別是在出生後的第一年,若能與主要照顧者建立穩定且良好的依附關係,並與家庭其他成員開始情感的交流,孩子會慢慢在自認安全的範圍內,與陌生人互動,進而發展出具體的社會人際關係。
因此,依附關係的品質好壞,攸關孩子日後的人際社會發展能力,想要孩子未來能夠有更好的能力適應環境、與人相處無礙,父母千萬不能輕忽這階段的照顧!
個案一 黏人‧缺少安全感所致
萱兒是一歲多的女孩,非常黏人,幾乎是一分鐘也不能離開媽媽,即使媽媽只是上個廁所,她也會在門外大哭大鬧;對於陌生人,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只有害羞,而且是完全不說話,每回帶她出門,總是像黏皮糖似的,黏著媽媽不放,讓媽媽難有喘息的空間……。令媽媽想不透的是,萱兒怎麼會這般黏人?
經過了解,父母因工作忙碌,並非親自帶養萱兒,檢視萱兒一歲前的帶養歷程,的確「歷經波折」,先後換了三位的主要照顧者:剛出生時由阿嬤照顧,半年後,阿嬤因體力不夠,於是讓祖母接手,但時間不過三、四個月,祖母也無法勝任帶養萱兒的工作,於是送回父母身邊,由外傭照顧。由於父母很忙碌,萱兒根本無法與父母建立出有品質的依附關係,加上經常更換主要照顧者,造成萱兒沒有安全感,會出現黏人不已的狀況也不足為奇。
愈小愈需要穩固的依附關係
如果了解嬰幼兒的社會人際發展歷程,即不難理解為何對愈小的baby而言,愈需要與主要照顧者建立穩固的依附關係,出生後到三個月大前,雖然對人的分辨並無太大差異性,卻是建立「安全感」的開始;四至六個月大時,則有了區辨性,對於愈熟悉的人,愈有明顯愉悅的反應;六個月到兩歲是發展「依戀關係」的重要階段,孩子清楚知道媽媽(或主要照顧者)是無人所能取代的,與媽媽在一起時特別高興,當媽媽離開時,則哭鬧不停,別人不易安撫,而當母親一回來,就能停止哭泣,馬上轉為高興;兩歲後,隨著自我認知的建立,了解媽媽與自己各有需求,各自需要不同的空間,而能接受暫時看不到媽媽的狀況。
萱兒在六個月大前才對阿嬤產生熟悉感,卻被迫要重新認識祖母,正想要發展「依戀關係」時,又換成外傭照顧,一切變化對於小小年紀的萱兒來說,既巨大又陌生,沒了安全感的她,所能做的自然就是黏人和哭鬧。
因此,萱兒的父母不只要給予萱兒一份穩定的照顧關係,也必須增加與萱兒的互動時間,除了量的增加,更要注意互動品質,給萱兒足夠的安全感,她才能夠慢慢從熟悉中建立與人相處的經驗值,然後有能力「預測」狀況,做出屬於自己的「社會判讀」── 知道碰到誰大概會出現怎樣的狀況,試著從過往經驗值中找出合宜的應對方式,也會透過適當的時間調整腳步,以降低「社會焦慮」的程度。
個案二 霸道‧不知如何相處
兩歲多的斌斌是個非常霸道的小男孩,常常獨霸玩具,不讓弟弟玩,若是玩具在弟弟的手中,他就以搶的方式拿回玩具;只要稍有不如意,就又哭又叫,情緒反應極為激烈,媽媽對他的表現感到頭痛,常常要他「乖一點」、「大方一點」,否則就「只喜歡弟弟,不喜歡斌斌」,此話一出,斌斌更是哭鬧不休,令媽媽無法招架。
身為老大的斌斌,在兩歲前受到家人的絕對關注,因此,從未有與人分享的機會,更不知道如何與手足相處。但他卻因弟弟的出生,察覺父母及家人減少了對他的關注程度,心理上的不滿也因無法用言語明確表達,而只能用哭鬧方式表示「抗議」。
父母引導學習與手足相處
父母需要引導斌斌建立「分享」的概念,這時,可透過「輪流」的方式讓他理解,如機器人玩具先讓斌斌玩個幾分鐘後,再讓弟弟玩,然後又回到斌斌手上……剛開始,等待的時間不宜太久,才不致失去耐心。甚至可技巧的給斌斌另一樣玩具,他就會放下先前的玩具讓弟弟玩,一來一往間,在「玩」中學習輪流與分享的意義,建立人際互動的學習模式,愈早能學會「輪流」,愈能做出幫助人的行為。另外,父母也要加強斌斌的語言能力,兩歲多的孩子應學會用口語語言表達自身需求,而不是以肢體方式表達,唯有說得愈清楚,才愈能獲得幫助。
由於斌斌是老大,認為玩具都是他的也無可厚非,但父母可對他說,「你長大了,有新玩具陪你,小時候的玩具已經不適合你,你要不要挑幾樣給弟弟玩?」把「哪些玩具可以給弟弟玩」的決定權交給斌斌,相信擁有自主權的斌斌會用心為弟弟挑選適合的玩具。
若父母只是一味要做哥哥的斌斌讓給弟弟的話,斌斌的心態當然無法接受「自己不再是父母的唯一」的事實,更容易出現反彈情緒,想要建立「分享」概念更難。提醒父母,想要孩子輪流玩玩具的前提是,每個人手上都須保有足夠或類似的玩具,才能避免引起紛爭。當斌斌再大一點,約三歲後,可能玩的玩具是比較複雜(如積木),這時,就可藉機灌輸他「玩具是大家一起玩,才有樂趣」的概念。
學習需要時間‧逐步奠定發展
嬰幼兒的一切學習發展都需要時間慢慢淬鍊,「社會人際發展」也不例外,從一歲前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開始;兩歲前則是在父母的「引導」下,從中摸索合宜的應對方式,父母不應涉入太多,而是從旁「觀察」其方式是否正確,適時將技巧不露痕跡的融入事件中,讓孩子看在眼裡,學習如何處理事情;兩歲後,隨著生活圈變大,已不再侷限於自己及家庭,面對許多與外人相處的機會,父母也要陪著孩子適應新的環境、面對新的人,有的孩子特別需要足夠的「暖身運動」,此刻,更需要父母以正向態度支持,好讓他勇於面對新的人事物。
想要為孩子在人際社會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期使他未來即使面對各種不可預知的環境,也能無所畏懼,父母就從費心打造良好的依附關係開始著手吧。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2009年2月號bobo小天才雜誌】
http://dignews.udn.com/forum/trackback/trackback.jsp?wid=M&aid=175945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