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皆德、魏婕綝
研究指出,
人遇到挫折,高達九成會用負面思考看待問題;
正面思考者低於10%。
然而,《哈佛商業評論》表示,
正面思考的能力可藉由練習提升。
遇到各式挑戰,怎麼身體力行,
讓下一秒想法充滿正能量?
馨華讀國中的兒子與同學起爭執,兩人大打出手,
班導師緊急通知她。當她趕到學校訓導室時,
先生早已臭著一張臉站在裡面。
一見馨華,先生立即斥喝:「早就叫妳把工作辭掉,
全心在家帶孩子,妳不要,現在兒子變成這樣,
都是妳的錯!」馨華心有不甘地回嗆,
「孩子是我一個人的嗎?指責別人很容易,
你又花多少時間關心我和孩子!」
提出「激勵理論」的學者寇菲(Cofer)研究指出,
高達九成的人遇挫折會選擇攻擊、退化、
壓抑、固執與退卻等反應,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於10%。
著有暢銷書《活用祕密的43個練習》,
本身也是心靈治療師的安一心解釋,
因為每個人會將過去的經歷貼標籤,
一件事即使有多個面向,若與過去經驗不同,
就會被貼上不好的標籤,而出現負面反應。
可是,「人的想法每秒都在變,
每一秒都有機會做出新選擇,讓下一秒更好。
只要用對方法,正面思考是可以練習的。」
正面思考威力有多大?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舉例說明,
1960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做了個實驗,
在新學年開始請校長告訴3位教師,
「你們過去的教學表現是全校最優秀的,
所以特別挑選3個優秀的班級讓你們教」,
並叮囑老師不要告訴學生,以平常心對待。
一年後,3個班學生的成績是全校最傑出的,
3位老師認為是學生很聰明的緣故,
但校長告訴他們,「其實這些學生是隨機抽樣。」
老師訝異之餘,也對自己的教學沾沾自喜,
但校長又告訴他們一個真相,
「你們也是隨機抽樣的老師。」
葉雅馨解釋,此實驗正是自我預言最佳例子,
「不斷認為自己做得到,自身的心情、態度、行為,
甚至環境都會被這樣的氣氛包圍,
自然而然朝此方向前進,實現預言。」
當自己思考正向、積極,
也會影響周遭人對自己的態度與看法,
連帶著,彼此的互動也會轉換,
這就是正向思考帶來的正向力量。
心想事成 練習6部曲
《哈佛商業評論》指出,
「正面思考的復原力可以學習。」
正面思考能量會隨著人生歷練而提升,
正向看待挫折,忍挫力也會提高。
怎麼開始正面思考?試試以下的練習步驟:
Step1想清楚 自己要什麼
若自己不清楚,可能發出混雜頻率,吸引混雜的結果。
而且,願望必須操之在己、可實現。
安一心表示,很多人希望中大獎、發大財,但中獎、
但這並非個人能掌控,不建議許這類願望。
像寶來曼氏期貨協理張莉英每天經手財務,
但從不許願「發大財」,而是每天和財神溝通,
提醒自己要謹慎操作客戶的錢財,不要讓客戶賠錢。
Step2確定願望 明確提出要求
張莉英指出,「提出要求」並非要大聲喊叫,
而是藉著說出要求的形式,釐清、確認自己的願望。
Step3專注願望,觀想希望擁有之物
提升注意力,增強達成願望的頻率和能量。
像張莉英以拜財神的儀式,專注願望的實踐。
至於安一心,則常在腦海想像「已實現夢想」的畫面,
體會它帶給自己的愉悅,
「讓自己戴上幸福的眼鏡。」他也以某家房仲廣告為例,
強調找到幸福的家,描繪幸福的美景,
讓消費者藉此觀想幸福。
另外,也可用工具輔助,像寫日記、願景板等,
把自己希望擁有的東西照片,貼在布告板或行事曆上,
提醒自己要努力。
Step4遇到挫折時 重新調整頻率
若發展不如預期,人難免會產生負面想法,
懷疑自己能不能成功,
此時,要自我提醒維持正向頻率,
和周遭美好事物「共振」。
對於潑冷水的人,也要適當保持距離,以免受到影響,
愈來愈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有句話這麼說:
「你現在的外在世界,是過去內在思想的投射」,
若要有全新的人生,就得調整自己的頻率,
包含:思想與情緒。
然而,改變思想就像改變習慣,非一蹴可幾,
需要時間調適,一點一點地練習、進步,
假設原本有60%的負面思想,
先調整到50%、40%、30%……,
漸漸地負面思想愈來愈少,正面思想就會愈來愈多。
Step5將美好事物當成 轉換情緒的輔具
保持「樂觀的現實感」,允許自己從實現小心願著手,
再逐步調高難度。安一心強調,
首先要聚焦在美好的事物。
例如:別將焦點放在「減重」,
而是放在「完美體重」上,
試著感受擁有理想身材的感覺。
他也建議隨身攜帶可讓自己保持正面思考的輔助工具
──「情緒移轉物」。
當生活中遇到不可理喻的狀況而情緒差,
除了發怒或忍耐,其實還有其它選擇。
例如,有些媽媽會在皮包裡放家人或孩子的照片,
當因為塞車、或與人起爭執而心情煩躁時,可看看照片,
讓注意力轉移到親愛的家人,
也就不會一直處在不良情緒。
Step 6感覺即將擁有
發出願望時,安一心建議,必須時常感覺良好,
好像正在接收希望擁有的東西。
像張莉英之前想買房子,許願時還沒有足夠的錢買房,
可是她不放棄,常想像心中理想房子的模樣,
「感覺自己住進那間房子。」果真夢想成真。
另外,葉雅馨重提在董氏基金會出版的書籍
──《不再憂鬱,從改變想法開始》裡寫的一個觀念,
「當否定自己、覺得『自己無用』、『都是我的錯』時,
不妨先加個問號,
『自己是無用的嗎?』、『都是我的錯嗎?』
別讓負面思考從10%、50%、80%……無限擴大,
演變為永遠無法改變的狀況,成為難以戰勝的心魔。」
同時,葉雅馨指出,藉由反思給自己機會,
重新檢視自己的感覺是虛擬的、被擴大的、或真實的,
找出這種感覺的來由,並嘗試能否調整、改變或解決,
引領自己從實踐的體會中找到轉變想法的契機。
而她也補充此書所介紹的「認知療法」,
「認知」就是對事物所持的見解與思考,亦即「想法」。
「認知療法」強調的是改變現實與思考,
使想法能符合實際情形,
不被情緒左右或陷入經常性的負向思考。
她建議大家要有「行動」,
而行動的第一步就是從改變想法開始,
讓執著的觀點、角度有轉移的空間,慢慢地,
自己所接觸的氛圍會變得美好,
即使遇到挫折,依然能保持定力和信念,
逐步邁向心想事成。
【更多精采完整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3月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78&f_SUB_ID=1855&f_ART_ID=238583
快樂肥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