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7-22 10:16:21 | 人氣2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競爭與較量大不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聖嚴法師開示

一般人所瞭解的競爭,

就是要把別人擁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搶奪過來,

讓它變成自己的,但這是「動物性的競爭」。

人類的競爭應該是:如果自己沒有,

就要另外想合理的辦法擁有,而

不是去搶奪別人的努力成果;

非但如此,還要設法讓大家都能享有,

甚至擁有更好的東西。

這是一種積極的菩薩精神,

優於一般所謂的「競爭」心態,可以稱為「良性競爭」,

是一種合理、公開、公平的競爭。

競爭的目的,不是為了要讓自己成功而打倒他人,

而是他人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自己要做得更好,

還要比他人做更多的貢獻。

佛法並不反對良性競爭,

但是佛教徒的人生態度,常被人誤解是消極的,

就連一些佛教徒本身也有這種錯誤的觀念。

有位母親因為兒子很懶惰,不喜歡讀書求上進,

天天打電動玩具,就責罵他說:

「你真是沒出息,像你這麼懶散,

我要把你送去寺裡當和尚!」

她的兒子聽了之後,還真的跑到我們寺裡來,

他以為當了和尚就可以整天無所事事,

並認為不想讀書、不想做事,只想玩耍的人,

最適合做和尚了。

其實,像我這樣的和尚是忙得不得了,

從小到現在每天都在忙,

我不是忙著搶別人的錢、搶別人的名位,

非但不搶,我還要使他人變得有錢、有名、有地位,

也要使人們更有學問,能夠得到幸福。

這不是為自己爭取,而是為大家奉獻,

但同樣都需要努力、需要付出代價。

最初,我並沒有想到要出名,

也沒想到要在大眾媒體上說法廣為人知,

但是因為努力的結果,地位自然來到,名氣自然出現,

許多利益也隨之而來。但我不會獨占利益,

會再把它分享出去,就像滾雪球一樣愈滾愈大。

利益不是我一個人私有,而是變成大家的,

這才是競爭的真義。

在許多佛經中,

例如《法華經》、《地藏經》、《金剛經》裡,

都曾出現過「較量」的觀念。

較量的意思就是:做這件事比那件事好、

這個功德比那個功德大、這樣的身分比那樣的身分更好。

推究起來,這就是競爭,

但不是與他人爭戰,而是自己與自己競爭。

這樣做不是為了凸顯自己,

也不需要和他人打得頭破血流,而是一種力量的發揮;

這種競爭不僅使社會大眾得到利益,

同時也是一種自我的陶冶與訓練,

可以幫助自己成長得更快速、更健康、也更健全。

在佛教裡,這種與自我的競爭稱為「精進」,

是永遠努力不懈怠,要以自己的力量來生產、製造,

以取得更多對他人有益的資源。

所以,不要誤會競爭就是自私的,

也不要誤解競爭就是搶奪、鬥爭、詐騙,

否則,非但對自己無益,對他人來講也有傷慈悲,

我們應該要做良性的競爭,

為爭取大眾的福祉而精進努力。

工作自在語

較量的意思就是:

做這件事比那件事好、這個功德比那個功德大、

這樣的身分比那樣的身分更好。

推究起來,這就是競爭,

但不是與他人爭戰,而是自己與自己競爭。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 工作好修行 」

快樂肥妞

台長: 若無
人氣(2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