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21 09:31:18 | 人氣3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讓我們向孩子學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嚴西】

何謂快樂、充實的人生?

有個答案值得參考:「活得有創造力。」

英國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D.W. Winnicott)

提出這個觀點,他將「創造力」廣泛定義成

「面對外在現實時,興味盎然的生活態度」,

認為有創造力的感覺,最能令人感到人生值得一活;

相反地,人若對外在現實百依百順,或總忙於應付現實,

就會過得提不起勁,懷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為客觀現實賦予主觀意義」是這概念的核心,

不過,當中卻有微妙的分寸須掌控拿捏。

主觀意念過盛了,恐易無中生有,

墮入他人無法理解意會的瘋癲;

但完全遷就現實,又扼殺了想像空間,

一就只能是一,二永遠是二。

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就是溫尼考特所謂的「具創造力」,

既不脫離現實,又能用自己的方式詮釋或改變現實,

如此人在現實中才具存在感、參與感,

不論外界環境如何嚴峻,

都有「活下去」的方式與意義。

若對照一下電影「美麗人生」,

就更易意會當中意涵。

相較於成人,

孩童的主觀意念較強烈、現實感則較為薄弱,

他們在遊戲時忘我、投入的態度和豐沛創想,

就是「具創造力」的最佳範例。

三缺一劇團的年輕編導魏雋展也有相同感觸,

某夜,他在路旁看見一位老嫗帶著小孫子撿資源回收,

小男孩雙手拿著寶特瓶,興致勃勃地敲打沙拉油罐,

對每一個發出的聲響都驚喜不已。

魏雋展看著這幅景象,久久無法言語,

孩子無視他人眼見的髒臭和清苦,

全神投入「音樂創作」,

那樣滿足、愉悅的神態令人動容,

而那些「無生命」的空罐、寶特瓶,

也在男孩的手中,展露了最蓬勃的生命力。

「小男孩是用一種特別的角度看世界,

所以才能把那些髒臭的東西當玩具、

當樂器,真正樂在其中。

人長大了,往往容易把這些東西當重擔。

當時,我可以清楚感受到那個祖母生計之沉重,

兩人明顯的對比,真讓我說不出話來。」魏雋展說。

他憶起自己的童年,幼時的他也曾如那位男孩,

讓筆盒裡的鉛筆、原子筆瘋狂大戰;

或是想像自己是個超級特務,把路邊的清道夫當間諜。

成年後,偶然有機會陪陪友人家的小孩,

原本,他對孩子玩不膩的無聊遊戲就要不耐煩了,

但念頭稍微一轉,他開始順著孩子的話亂謅,

用孩子的高度和視角看周遭一切,

進入孩子的想像遊戲,他驚訝地發現:

天呀,原來這麼好玩!

「保有孩童般的想像力很重要,

不過,我不認為想像力無端就能保留下來。」魏雋展體悟,

人們在長大的過程中,

要把自己心中認為寶貴的事物保存下來,

往往需要「fight」。

他在成年後,面對從事表演藝術工作的現實壓力時,

常用畢卡索說的「學著如孩童般作畫」提醒自己,

現實的種種限制與壓力要擋在排練場外,

一旦進了排練場大門,

就是要如孩子般盡力玩、盡力馳騁想像,

全心享受正在做的事。

溫尼考特所指的「具創造力」並不局限於藝術殿堂,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無聊、極蠢的念頭,

都是個人賦予現實主觀意義的方式,

會讓人覺得活著好有意思,不要輕易否定、抹煞了。

而在賴創意呼吸的藝術領域中,

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固然最易保存與伸展,

但終究會有條界線,決定這些創想、

超乎現實的念頭是否能夠存留,

是否能夠走入現實、登上舞臺。

魏雋展這次就為了孩子的想像力而「fight」,

他的新作「偶戲練習:男孩」,

即是以人偶做出走在雲中的男孩、

在街道上和祖母拾荒的男孩,

以及臥倒病床與一盞小燈獨處的男孩,

說一個孩童用純真的想像力面對殘酷現實壓力的故事,

也在提醒你,想要活得有創造力,

不妨看看孩子,重新向他們學習吧

【完整內容請見《張老師月刊》2010年10月號】

http://dignews.udn.com/forum/trackback/trackback.jsp?wid=M&aid=273776

 

 

 

台長: 若無
人氣(3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悄悄話)
2010-10-21 13:51: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