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2-16 09:22:40 | 人氣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誰是善知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佛陀時代,有兩人為莫逆之交,

視對方為良師益友,以「知識」互稱。

後來,其中一人因故犯罪被迫逃亡,

於是冒著生命危險去向他的好友求救,

沒想到對方不但不願開門,反而問:

你是什麼人?犯人說:我是你的知識,

因為犯了罪,特來向你求助。

對方回答:平時我們形同至親,

但危難時應當各自負責,不要影響、拖累對方。

於是犯人大為不悅,心想:

平常吃飯、玩樂、出入行走都與我形影不離,

遇難時卻棄我不顧,這哪是我的良師益友。

想想便往深山行去。

途中,犯人遇到一位善知識,此人瞭解狀況後,

竟然帶他到家裡避難。

善知識說:你我雖不相識,

但我仍應送你到安全的地方。

於是就帶著珍寶,親自駕車送他到別的國家。

該國國王及長者們聽聞此事,

亦為他安置田宅、供給財寶,令他享福至命終。

佛陀知道此事後,就以此譬喻,教導弟子:

罪犯好比人心,

他的這位莫逆之交則如地、水、火、風

四大假合的色身,

而途中幫忙他的善知識則是三皈、五戒。

凡夫眾生平時執著、滋養四大假合的色身,

供給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不虞匱乏。

然而一旦無常降臨,大限來時,

還是可能墮到三塗惡道受苦。

再者,罪犯幸好遇到善知識,

不僅安全送他到他國安置,

還有助緣供給所需,直至命終。

這也是譬喻因佈施持戒的功德,

使其能至天界享福,住七寶宮殿、著天寶衣,

百味佳餚自然現前,生活極樂無窮。

因此,人生在世,不應貪著利養,

應當少欲知足、佈施持戒、修善積福,

若只知滋養色身,則無所説明,行者應當慎思。

典故摘自:眾經撰雜譬喻

 

台長: 若無
人氣(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