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3-30 09:13:28 | 人氣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出離心、菩提心落實於生活的具體方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出離心融入生活

也許有人會問,出離心不是讓我們從世間出離、

解脫,過飛遁離俗的生活嗎?

怎麼出離心也能融入生活呢?

出離心並不是悲觀、厭世,

而是因為了知人生不存在值得追求的東西,

只有解脫,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標,

從此開始走上尋求解脫之路。

有了出離心以後,

並不是從此以後就可以不食人間煙火,

就可以不上班、不工作了。

有一個比喻說得很恰當:

一個人獨自駕車去旅遊,

途中可能需要七八天的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

在七八天的過程中,他要在路上住酒店、下館子,

但他的最終目的,不是住店、吃飯,

而是到目的地去旅遊。

在路途中,

他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與心情隨意選擇,

既可以住星級酒店,也可以住雞毛小店;

既可以吃高檔餐廳,也可以嘗路邊小攤,

但最後的目標,就是要到達旅遊景點。

同理,我們的最終目標,要鎖定在解脫上,

但同時也要生存,要生存還是要工作。

如果不去賺錢,就無法活下去,

但這與沒有出離心是有差別的。

沒有出離心的人,

會把賺錢當作生命的最終意義,

除了賺錢、享受、消費以外,沒有其他目的。

就像不是為了去旅行,

而是特意去住酒店、上飯店吃飯一樣。

佛法不排斥物質財富,

而是反對僅僅為了物質生活而活。

有出離心的人,一樣會賺錢、會工作,

但他的工作只是為了解決暫時的生存問題,

他的最終目的不在於此,而是解脫。

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這樣提醒自己,

這就是出離心融入生活。

這樣出離心與我們的生活就完全沒有衝突了。

佛沒有要求四眾弟子一定要過貧困的日子,

佛教徒一樣可以享受生活,

這在《佛教徒的生活模式》中已經講過。

(見《慧燈之光》、慧光集42《終生修行指南》)

同時,出離心與名聲也不衝突,

有名聲同樣也可以有出離心。

這是出離心融入生活的方法。

菩提心融入生活

做任何一件事,不能把自己的利益擺在首位,

最好先考慮他人的利益。

當然,這對我們來說很難,

但即便如此,也要迎難而上。

在同事之間、同學之間、戰友之間,

不能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要學會讓步,

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次要的地位。

這就是菩提心融入生活,

希望大家能點點滴滴地去做。

總而言之,除了貪嗔癡等精神上的惡念以外,

其他任何行為,

包括十不善中身造的殺、盜、淫的三種罪業,

以及語造的四個罪業,都可以轉為道用。

以什麼轉為道用呢?

在大乘佛教中,是以兩種力量轉為道用,

第一個是空性見,只要證悟了空性,

深深體會到一切都是如幻如夢,

則一切現象都可以轉為道用的,

所有罪業也不會影響到證悟者;

另外一個,就是菩提心的力量。

在菩提心的基礎上,所有的行為也可以轉為道用。

 證悟空性對我們來說,可能還有一定的距離。

即便是證悟了初步階段的空性,

但要用到日常生活中,

或達到能夠把一切行為都轉為道用的標準還是有點難。

但只要在作決定的當下有菩提心,

一心一意為了眾生,沒有任何自私的成分,

以當下這一瞬間菩提心的力量,

即使是聲聞、緣覺等小乘修行人根本不敢說、

不敢做、不敢碰的殺、盜、淫、妄等行為,

都能夠轉為道用。

既然殺、盜、淫、妄等平時墮地獄的因,

都能夠轉為道用,那還有什麼行為不能轉為道用呢?

大乘佛法歷來是以眾生為本,

只要對眾生有利,即使做一點表面看來不如法的事情,

也是稀疏平常的行為。

這是《般若經》當中有記載的,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差別也在於此。

 

~節錄自堪布慈誠羅珠仁波切《佛法融入生活》一文~

 

 

 

台長: 若無
人氣(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