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28 09:32:15 | 人氣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養育成功孩子的26心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及良好習慣形成的癥結時代。

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

是與父母樹立堅固情緒紐帶的要害期,

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

並與他人建立信賴和愛的關係的基本。

所有關於生命知識的50%,沒有人的方向,

是在性命的第一年學習的,

性命的第二年,學習25%,

這裡的生命知識重要是指愛的才能和感情的發展。

2.假如想要轉變孩子的行動,父母應先轉變自己

教導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進程,

孩子的不良行為,

往往是從環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

建立模範來教導

是發展孩子道德行動的最可靠的措施。

3.培育兒童的靈性品德其主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

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的反射。

假如只重視技巧的培育

(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興致班),

而疏忽兒童的精力品德的造就,只能是本末顛倒,

孩子長大成人後,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點,

道德發展受到阻礙。

4.公道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尺度,

即什麼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

管束要有威望:當孩子可能要犯過錯,

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威望性。

讓孩子知道你是嚴正的,

而且你們提的請求是將隨同處分或獎賞的。

合理地限制孩子可以造就孩子的紀律觀念,

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需是負義務的。

而且要告知孩子你提出請求的原因。

和孩子的爸爸堅持一致性:

父母在管束孩子時堅持一致,

這樣孩子可以建立同一的行為尺度。

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

也最好在以後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

這樣做,也可以建立起父母雙方的威望性。

不要處分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

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示進行嘉獎。

5.用積極激勵的方式,使孩子樹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須要自動地將基礎的價值觀

和行為方法教給孩子。

以便於孩子在社會上成長。

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於言傳,

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模範。

創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很主要的。

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往做我們不願意的事,

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

只有我們以身作則,重視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育,

才能教育出品格高貴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才能”:

我有才能;我能與四周的人來往;

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

信任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

發展出勇氣、信仰、自負、信任生涯

和他人等等品德。

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

自責、恥辱、惱怒、仇恨等

毀滅性感到始終隨同一生。

6.接納、確認孩子的各種情感(尤其是消極的)

當父母否定孩子的感覺時,孩子感到他得不到懂得。

只有當孩子的情感被接納,他的感覺舒服了,

他的行為才會良好,

由於孩子是生活在感到的世界裡。

傾聽孩子的心聲有經驗的父母提出,

通過說話來懂得他們的感受,

是非常有價值的一種方法。

不論孩子提出的問題是大還是小,

都要盡可能找時間立即去傾聽他所說的話,

而不要讓孩子等你有了空閒時間再說。

與孩子說話,

為我們供給了一次懂得和教誨孩子的機遇。

立即傾聽孩子的談話,有助於博得孩子的信賴,

這樣孩子才願意把所有的事都告訴我們。

而對我們來講,懂得孩子腦筋裡想的是什麼,

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因此,當孩子與我們談話時,

我們要盡可能地立即與他交談。

這樣孩子就不會掃興了,

他可以感受到他對我們是多麼的重要,

他也就會更多地把心裡話告知我們。

7.設立明白家規,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孩子需要知道界線在哪裡,哪些是該做的,

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矩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

家規不超過5條到6條,應合適於家裡的特定需要,

而且必需用確定句來陳說,將家規貼出來。

假如違背家規應明白相應的處分辦法。

一旦樹立,就應堅決履行,每隔一段時間,

應對家規作調劑和修補。

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使全家一起分享性命發展的進程,

發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愛的氣氛。

8。在必定範疇內給孩子選擇權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

和把持自己生涯的權利是很主要的。

必需有意識地請求自己;

甚至是抑制自己的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

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 給孩子必定的自由,

表明我們信賴和尊敬孩子,

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敬我們,愛我們。

在必定範疇內給孩子選擇權,

通過供給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氛圍,

給孩子提供做決議的實踐機遇。

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

還是想听一個新的故事?”

“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T卹?

(如孩子兩者都不選,父母可問:

“是我幫你選,還是你自己選?”)

做選擇並讓孩子負義務都是日常的行為,

對於發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重要的。

9.遊戲是兒童的重要運動,兒童通過遊戲學習

兒童通過接觸具體的、仿真的

與生涯有關的東西學習,

須要與錯誤、成人和環境互動交換,

遊戲使兒童放鬆且發展專注的工作態度。

在5歲之前

不應過早開端對字母數字等符號的專門練習,

這樣會限制孩子的思維,由於幼童的心智還沒成熟,

對抽象的概念還無法懂得。

10.正面告知孩子應當做什麼,而不是不該做什麼

傳統型教導者的居高臨下的姿勢,

總是對孩子說“不准打人,

不准在沙發上吃東西”等等,這種負面的口吻

只會將注意力引向並集中於負面的行為;

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動是什麼,

自己應當做什麼。

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改孩子的行為,

如“你忘卻了與人和平相處”

或“我們是在餐桌上吃東西的!”

11.天天抽時光跟孩子單獨相處,

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致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器重。

在天天工作之餘,

我們要騰出一些時光加入孩子的遊戲。

要為孩子供給各種各樣的閱歷,

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

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撐者、精力的陪同者,

當孩子碰到挫折時,應尊敬孩子的感受,

以超脫且同情的態度陪同在孩子的身邊。

12.不要忘了給自己留下一點休息時間

我們應當自動地尋找一點時間,暫把孩子放在一邊。

這是為孩子發明更好的心理環境。

撫育孩子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廢棄我們個人的須要

和夫妻間的交換,

夫妻關係的協調對家庭穩固至關重要。

另外,我們需要點空閒時光做自己愛好的事情,

闊別繁瑣的家務和工作。

要有一點風趣感,

不要為自己的一點點過錯後悔不已。

調劑一下自己的心境,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

擅長休息,才能更擅長工作。

13.讓孩子的爸爸施展作用

心理學家研討表明,爸爸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爸爸不僅是一個監視者,更需要成為積極的參與者。

父母作為一個集體,討論教育的原則,

與孩子一起遊戲,一起談話,

這樣會收到更好的後果。

讓四周的人輔助你,使你自己的生活輕鬆。

14.享受孩子帶來的快活

勝利的父母們深入的感覺到

隨同孩子成長帶來的快活。

由於孩子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巨大,

使我們變得更有懂得力,使我們生活有了盼望。

所以,我們不要往埋怨自己的辛勞,我很討厭他,

而要居心往發明和享受孩子帶來的快活。

15、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

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

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

隨性玩耍的時間。

16、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

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

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

要發展這種感覺,

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

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

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

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

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17、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

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

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

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

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18、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

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

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19、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

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

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

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

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

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

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

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

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

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

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20、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

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

不論是正餐或點心,盡量遵循健康原則,

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21、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扎特效應”,

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

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

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法。

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

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22、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

是無聲的“我愛你”。

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

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

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

撫平不安的情緒。

23、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

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

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

盡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

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

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

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

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24、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

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

例如,

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

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

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

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

“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

“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

如果答案是No,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25、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

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

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

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

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

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

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26、給他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

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

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

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

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

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

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

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它的成長過程。

有句話說:“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台長: 若無
人氣(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