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6-08 09:16:36 | 人氣17|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被自己障礙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聖嚴法師開釋

通常一個人有沒有耐性,

和他所生長的環境、家庭因素,

以及受教育的過程都有關係。

有的人是由於成長過程發生了一些特殊的情況,

性格才突然變得沒有耐性;

但也有的人本來沒有耐性,

後來因為所處的環境,

所謂「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讓他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漸漸地也變成有耐性的人。

因此,耐性不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事,

並不是沒有耐性的人就永遠都沒有耐性。

我們之所以會對某個工作或是某個人付出耐性,

首先是覺得那件事應該做,也很喜歡去做,

而且一定要完成,所以必須要有耐性;

其次則是認為既然這種工作或者是這個人,

要逃避也逃避不了,那麼只有付出耐心來處理。

而一般人會沒有耐性,

常常是因為厭倦或是不喜歡某些人和事,

其次則是性格使然。

有人的性格就是粗心大意,動不動就發脾氣,

像是工作隨便說不做就不做了!

這就是任性。

這種任性的人往往都要憑運氣和福報,

才能與人和諧相處,圓滿完成事情。

可是一個人的一生之中,

能靠運氣的機會實在不多;

即使還可以得意一時,但是運氣總會有轉向的時候,

所以最好還是培養自己的耐性。

此外,耐性和毅力也有相當的關係。

環境和工作常常會帶給我們一些磨鍊,

不管是別人交付給你一件非要完成不可的工作,

或是本身從事開發研究的工作,

在工作進行的過程中,

都需要付出很大的耐性與毅力。

因為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無論工作、學業或是人際關係,

幾乎都不可能不遇到挫折。

自古以來,許多發明家及有成就的人,

都是從失敗中努力不懈,付出毅力與耐性,

才獲得最後的成功。

但忍耐的耐性並不等於忍氣吞聲,

忍氣吞聲有時候是忍得沒有道理的。

例如受人欺負侮辱時,因為自己不知道怎麼反應,

只好忍氣吞聲,那就不算是耐性。

因此,只有在自己頭腦很清楚,

對人、對事都非常明白時,

所付出的才是真正的耐性,事情也才會成功。

如果遇事沒有辦法付出耐性與毅力,

則多半會半途而廢,根本沒有成功的希望。

像我並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

也不是一個很有福報的人,但是我很有毅力。

別人用一個小時可以做完的工作,

我願意花十個小時來完成。

因此我在日本念書時,就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別人一、二年就能讀完的學位,

我可能就要花五年、十年來讀完。

但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

一定要把自己想完成的事做完。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有很多事,

都是在磨難之中慢慢地逐一完成。

從來沒有一件事是十分順利而沒有阻礙,

或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可以說都是靠著耐性和毅力,

才使我最後都能獲得圓滿的結果。

因此,我相信每一個人只要願意堅持,

不輕言放棄,都可以磨鍊出耐性來。

佛教有一種「業」的觀念,

凡是我們的一舉一動,不論經由語言、思考,

或是身體所表現出來的任何一種行為,都稱之為業;

因此我們任何起心動念或舉手投足,

可以說都是在造業。

人不可能不造業,

但卻可以讓自己不要產生業障,

因為一旦有了業障,

就會障礙到原本該做的事、該想的念頭、

該說的話,讓人進退兩難。

所謂造成障礙,

是指自己的身口意行為

造成他人的困擾、自己的麻煩;

也就是說,因為你的緣故,

造成別人或自己時間、能力、財力等的損失,

以致於讓事情進行得不順利,那就是障礙了。

而且你造成別人的損失、傷害,

對方可能就會來討回公道、要求補償,

他們就像是你的「債權人」,

而你就是一個欠債的人。

如果你得罪的人很多,

又經常讓很多人受到傷害,

這麼一來,你自己就會常常遇到障礙,

這些就成了你得業障。

如何不讓自己產生業障呢?

只要我們的起心動念、舉手投足,

都能有益於人,也有益於己,

就不會造成障礙。

可是我們大多數得人多半很自私,

都只想到對自己有利,而不管別人如何。

這自私的我其實是非常愚蠢的,

還以為讓別人受損失就是占便宜,

殊不知這些行為雖然暫時利益了自己,

可是往長遠來看,卻是對自己不利的。

這種自私又自我的行為,不僅害人,

而且害己,所以是很愚蠢的。

例如在團體生活中,如果我把自己的垃圾,

通通丟到別人那裡,只管自己的環境乾淨就好。

短時間內似乎是得了方便,

但是時間一久,隔壁傳來的臭氣,

同樣也會污染到自己居住的環境。

而且,我把垃圾丟給別人,

別人也會把垃圾丟到我這裡,

互相製造干擾、敵對,

結果更是得不償失,反受其害。

所以這種愚蠢的我、自私的我,

是我們要解脫、要放下的。

但是當我們放下自私、愚蠢的我之後,

同時也要提起「功德的我」,

所謂功德的我,是指大公無私、為他不為己的我。

乍看之下,自己好像沒得到任何益處,

其實,當我們為他人著想時,

自己一定也已包含在其中,

不自私反而是我們為人處事最好、最安全的方法。

幫助一切眾生,讓他人得到利益,

同時自己也獲得心靈的安寧,

這是「大我」的境界。

如果再進一個層次,那就是「無我」。

佛法所說「無我」的意思,

是指對於我所做的一切功德,都不計較。

也就是說,我付出一切幫助所有人,

可是心中不求回饋,我只是做我應該做的事,

做過之就不再多想、不再多說,

心中沒有牽掛,這便是無我。

這就好像佛菩薩以智慧和慈悲來廣度眾生,

是用清淨的、無染的、無條件的愛心

來幫助所有的人。

佛菩薩因為永遠為眾生的利益著想,

所以不會再製造任何障礙,因為沒有障礙,

所以佛菩薩的功德和力量是最大的,

不僅在這個世界上,在十方三世無窮的時間、

無窮的空間之中也處處都在、時時都在。

佛菩薩以智慧處理事的業是「慧業」,

以慈悲幫助人的業是「福業」,雖然都是業,

但是這種業不會製造障礙,

是能成長我們的功德,讓我們左右逢源。

像這種使我們處處都能夠自在的

「慧業」和「福業」,

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也是人人都能夠學會的。

 

(大法鼓 第187集)

 

 

 
 

台長: 若無
人氣(17)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悄悄話)
2011-06-09 09:06:15
(悄悄話)
2011-06-09 21:50:0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