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05 08:23:16 | 人氣2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貪心與願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聖嚴法師開示

今天早上我接受華視新聞的採訪,記者問我:

「人的貪心從那裡來?

人的貪心對我們的世界、社會有什麼不好?

因為貪,所以才會努力,

因為貪,所以需要不斷成長,

為了貪,所以必須爭取,才能成功,

貪為什麼不好?」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道理。

我回答說:「『貪』的意義

要看是否有『私我』在其中?

若有,便會為自己製造困擾,

也為社會大眾帶來麻煩。

如果沒有私我的成分,

那不但會為自己帶來智慧、福報、功德,

同時也會為社會、眾生

帶來幸福、光明、祥和,那是非常好的。」

 

因此,有自我中心的貪,叫作「煩惱」;

沒有自我中心的求,叫作「悲願」,而不是貪了;

願眾生都能離苦,願眾生都能得樂,

願眾生都能離煩惱而成佛,已不是貪心而是悲願。

更進一步說,為了眾生的「需要」

而努力經營製造、取得,那叫作願心;

為了個人的「想要」而巧取豪奪,那就叫作貪心。

 

「想要」的東西是無止盡的,

而「需要」的東西是有限的;

為了眾生的需要不是貪,

為了個人的需要則是帶著貪的成分,

因為涉及自我的利益。

 

因此,貪可分成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有我的,叫作貪心;

第二個層次是無我的,叫作悲願。

如果是貪心,則不能明心見性;

如果是悲願,則與明心見性相應;

如果願心中帶有私心,

便是不清淨的,還是貪心而不是明心。

 

想要立刻把貪心去掉,是很困難的;

要立刻明心見性也很不容易。

但話說回來,明心見性也並不是難事,

就看你的心能不能轉貪心為願心。

例如,人人都是貪生怕死的,

那便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煩惱心;

但是,地藏菩薩卻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雖也有個「我」在那裡,但那是悲願心的我,

而凡夫貪生怕死的我便不是悲願心了。

 

如果提得起悲願心,就不會貪生怕死,

生死的問題就不存在了。

可是要凡夫一下子就不貪生、不怕死,

是很不容易的。

歷史上記載,文天祥寫〈正氣歌〉時充滿浩然正氣,

隨時都可以為國家、民族而死,

但真正上刑場時,也是相當痛苦的。

英雄豪傑口中說捨生取義,

但真正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時,

仍以為是非常悲愴、悽苦的事。

 

如果是一位菩薩,

為了救千萬的眾生而奉獻出自己的生命,

是不會有煩惱的。為什麼?

因為他很清楚,這件事是非常值得的,

而且死了以後並不是什麼都沒有了,

那樣的死亡,只是成佛之道的一個過程、一個階段,

因此能夠心平氣和,

而不會產生對生的貪戀、對死的恐懼。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動靜皆自在」

 

台長: 若無
人氣(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